飘天文学 > 都市小说 > 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 > 第 151 章 番外三(前世)4
    第151章番外三(前世)4

    季屿清醒时是在牛棚里,脑海中闪过晕倒前的画面,他皱了皱眉。

    徐念薇掀开帘子进来,惊喜道:“小季,你醒了?”

    “可算是醒了!”她感叹,出去将粥端过来,说,“快吃点东西吧。”

    小季这病归根究底还是亏了身体,还好老谢他们早上在水塘那边抓到了一条巴掌大的鱼。她将鱼肉剔下来,骨头熬汤,鱼肉煮粥,好歹有点营养。

    徐念薇盛了一碗粥,递给他,季屿坐了起来。

    徐念薇问:“身体好些了没有?早知道你昨天不舒服,就不该让你上山。这次真是多亏了那位孟知青。”

    季屿喝粥的动作顿了顿。

    徐念薇道:“昨天,她来给我们送信,说你晕倒在山上。后来见你高烧不退,又回去拿了药送来。呐,那就是……”

    季屿转头,床边的凳子上放着一块白色的手帕,边角处绣着几点金桂,帕子上包着几颗药丸。

    “……昨晚我们给你喂了一颗,今天要是还烧,再吃一天,这是今天的。孟知青真是好心,还特地给了两天的量……”

    季屿收回视线。

    陆广山和谢行舟得知他醒来,进来看他,四个人被下放到这里,相伴这么久,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了。

    陆广山问:“小季,没事了吧?”

    谢行舟说:“还是要再歇两天,这两天你就躺着,其他活我们来干……”他们走近,带起一阵风,床头凳子上的手帕微微飘动。

    知青点的大家今天干活特别有劲,因为大餐在等着他们。

    小孟运气忒好,昨天上山竟然抓到了一只野鸡。她将野鸡交到公里,说大家一起吃。

    大家不愿意总占她的便宜,纷纷拿出自己的存货。

    陈国强贡献出一截香肠,刘娜掏出了一个鱼罐头,其他人有什么出什么。还有人偷偷跑去跟队里的人换鸡蛋。

    他们没养鸡,队里不少人家都养了,号称“鸡屁股银行”。

    虽然还没到晚上,但大家已经预料到了,今天这顿饭肯定比过年还丰盛。

    大家巴不得立刻马上下工,一秒钟到晚上。

    傍晚六点多,下工的锣声终于敲响,听在知青们的耳朵里,就是最美妙的声音。

    大家急匆匆地往知青点跑,一进院子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今天的大厨是周亚男同志。

    本来应该轮到康平,只是他的厨艺,让人实在不敢恭维,特地换成了知青点厨艺最好的周亚男。

    脚程快的已经蹿进了厨房,深深地吸了一口,满脸幸福:“哎呦喂,真香啊!”

    周大厨挥舞着铁勺,指点厨房,如指点江山。她道:“就剩最后一个菜了,你们洗洗手,准备吃饭。”

    “好嘞!”

    大家欢呼,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搬凳子的搬凳子,端菜的端菜,拿饭盒的拿饭盒。

    片刻后,十四个人围坐在桌边,桌上是一大盆的土豆烧鸡、一盘大葱炒香肠、一盆鱼罐头炖豆腐,以及土豆烧茄子、黄瓜炒鸡蛋、清炒南瓜丝。整整六个菜,四个菜都是荤的。

    奢侈,太奢侈了!

    大家在心里谴责了一下自己,却诚实地咽了咽口水。

    妈呀,太香了!

    不过大家却没动筷子,马裕道:“我提议,鸡腿归小孟。”

    “赞同。”

    “赞同……”

    其他人毫无异议,一整只鸡可都是小孟提供的。

    周亚男道:“小孟为了抓这只鸡都英勇负伤了,必须得好好补补。正好有句话叫以形补形。”

    孟秋的腿其实不是抓野鸡时伤到的,只是怕大家问起,她就推到了野鸡上。

    大家不容推脱地将其中一个鸡腿夹给了她,另一个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给周亚男,感谢她为大家做了这么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菜。

    “感谢亚男。”陈国强道,“同志们,大家——吃饭吧!”

    大家的筷子早已蠢蠢欲动了,闻言,瞬间飞舞起来。

    一帮干了一天活的年轻人,战斗力杠杠的,一桌子的菜吃得干干净净,连汤都让男同志拌饭吃了。

    知青点的同志们都是发扬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的优良传统的好同志。

    吃饱喝足,大家在院子里乘凉,一个个捧着肚子心满意足。

    有人道:“要是每天都能这么吃就好了。”

    其他人笑道:“你想得真是太美了。一周, 不,一个月能吃上这么一回,这日子就够难得了。”

    孟秋听见他们的话,心说,现在谁能想到,再过十年二十年,华国的许多家庭不仅能每天吃上肉,还有人嫌油腻呢。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问起孟秋公社那边的事:“抽水泵是不是结束了?”

    “是,我们最近在忙另一件事。”她问大家,“大队长他们有没有说,咱们地里的稻子什么时候收?”

    “快了,就在这两天。大队长他们今天还在商量,说留着再长,估计也长不了多少,还是早日收到粮仓里安心。”

    今天能保住这点收成可不容易,大队长他们也怕再遇到意外。

    孟秋点点头:“什么时候收告诉我一声呗,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好东西。”

    大家好奇:“什么好东西?”

    孟秋卖关子:“到时候就知道了。”

    几天之后孟秋带着两个徒弟,用板车拉回来一车东西。

    队里面正在秋收,忙得热火朝天。男人们都在地里割稻子,女人们负责运送。

    年纪大的,或是身体弱干不了重活的,就留在晒场上将运送来的一堆一堆的稻子摊开晾晒。

    孟秋和两个徒弟就直接去了晒场。大家看他们拉着板车过来,就问:“这是什么东西?”

    李乐龇着一口大白牙:“好东西!”

    他奶奶就在晒场上,一巴掌拍上去:“还跟大家伙卖关子?”

    李乐龇牙咧嘴:“奶,不是我不说, 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等我们摆弄好,你们一看就知道了!”

    孟秋为他作证:“是的,等会儿不用说,都能知道。”

    李乐的奶奶冲孟秋不好意思地笑笑。

    孟秋左右看看,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让李大力和李乐先把地上的稻草挪开,腾出一个空地。

    师徒三人开始组装。

    晒场上的其他人都没心思干活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还有俩轱辘,难道是自行车?

    可是自行车到晒场上来干嘛呀?

    东西组装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不是像了,完全就是自行车的样子,就是轱辘没贴地。另一部分是个圆筒状的机器,长满“铁刺”。

    李大力坐到了“自行车”上,李乐去抱了一捆稻草来。

    李大力说:“我开始了。”

    李乐道:“行。”

    李大力蹬起了车,车轱辘转得飞快,慢慢地带动圆筒转。

    李乐将有稻穗的一头放进圆筒里,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响,神奇的事来了,稻谷“咻咻咻”冒了出来。

    李乐将手里的稻草左边来几下,右边来几下,举起来给大家看。

    嚯!干干净净!

    原来是打稻谷的!

    “放在这里面就能打了?”

    “这么快?打得真干净!”

    “大力,李乐,这也是你们做出来的?”

    李大力和李乐道:“嗯,师傅带我们做的。”

    大家投去羡慕的眼神,看着给他们讲解这机器是怎么打谷的李大力和李乐,觉得这两小子跟以前好像都不一样了。

    两人的家里人昂首挺胸,倍感骄傲,他们家孩子连这么厉害的机器都会做了!

    看到一旁的孟知青,心里越发感激。

    李大力指着“自行车” 说:“这东西要一直蹬,那边才能动。要是累,就叫咱们队里的男的过来,一人蹬一会儿。”

    大娘大婶们拍着胸脯道:“累啥呀?不用男同胞,我们就行!”

    不就是跟骑自行车一样吗?还不会倒,比自行车还简单呢。

    他们队里就一辆自行车,还是大队长从公社那儿讹来的,宝贝得跟什么似的,一般人都不让碰。

    有男同志拉车送稻草来,见大家都围在这儿,就挤进去,刚好听见这话,忙道:“别啊,我们也乐意干这话!”

    他们也想骑“自行车”!

    大队长见人运送的人有去无回,到晒场来看怎么回事,得知孟知青给他们做了个打谷子的机器,高兴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哎呀,这可是个好东西!”

    他赶紧重新安排活,让晒场上的人轮流打谷子。

    “那边继续晒,这边直接打,大家一人蹬一会儿,累了就下来,下一个人上去,别耽误活。再来两个人,地上稻谷堆得多了,就推到边上去晒。要不了两天就能进仓了……”

    李大力和李乐也被安排了事,专门负责打谷机。

    至于孟秋,大队长道:“孟知青,你们拉这么重的东西回来, 也累了,你就回去歇歇吧。”

    大家都道:“哎对对对……”

    实际上,一路上都是李大力和李乐拉的车,孟秋都没出力。他俩也道:“师傅您就回去吧,这儿有我们。”

    孟秋瞅瞅确实也没她的事了,她就回去了。

    大家都在地里干活,或是在晒场上看热闹,知青点异常安静。

    孟秋回房间,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收拾了一下,蹲在地上,量炕边到墙的距离。她想弄个木架子,放在角落放东西,把这点空间合理利用上。

    正忙着,窗户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她出去看了一下,院子里没人,一转头,却见窗台下放着一个篮子。

    孟秋疑惑,走了过去,篮子里放着半篮子葡萄,另半边用树叶隔开,是一只野兔。

    葡萄上方放着一块熟悉的手帕,是她的。

    她知道是谁送来的了。

    看到篮子里的葡萄,孟秋想起前两天在山上摘的葡萄,下意识地牙酸。她伸手摘下一颗,塞进嘴里,眉头松开了。

    甜的。

    孟秋走到院外看了看,没有找到人,她将篮子拎了进去。

    晚上,大家回来,见到野兔和葡萄,问道:“小孟,你又上山了?”

    “嗯……”孟秋应付过去。

    大家感概:“小孟你的运气也太好了!下次咱们上山,必须得带上小孟!”

    “没错没错……”

    孟秋要把这只野兔也贡献出来,大家却不好意思再吃她的。孟秋道:“秋收辛苦, 大家刚好补补。要是不好意思,平时的活就拜托大家了。”

    “这没问题,小事一桩!”

    “小孟,你不是想要个木架子吗?那木架子就包在我们身上了!”

    孟秋道:“那可太好了!”

    大家又美餐了一顿。以往秋收大家都能累趴下,今年或许是因为吃得好,大家状态都还挺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交集,孟秋发现时常会在山上碰见那位“碰瓷”同志。

    但只是碰见,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哪怕是迎面撞上,他也仿佛不认识她,和以前一样。

    这种情况不多,大多时候,他们根本不会迎面撞上,因为对方总是有意地远离人群。

    不止他,牛棚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他们不和其他人接触,队里的人对他们也是避之不及,仿佛他们携带什么病毒一样,如非必要,都很少从牛棚附近经过。

    受大人影响,孩子对他们的态度也很不好。避之不及还罢了,有些小孩子不懂事,故意捉弄他们。

    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抓着土坷垃砸一个在山坡上割猪草的老人,嘴里喊着:“打倒坏蛋!”

    老人躲了躲,孩子们却追着他不放。

    孟秋看着那位老人身上破旧的军绿色,眉头皱了皱。

    “狗蛋!三妮!”她喊道。

    狗蛋是李大力的侄子,三妮是李乐的侄女。

    两人听到喊声,跑了过来,孟秋又招手,示意其他孩子过来。

    “你们能帮我一个忙吗?”她指了指手边的篮子,“我拎不动了,你们能帮我送到知青点吗?我请你们吃糖。”

    狗蛋问:“孟姑姑,是上回的那个糖吗?”

    孟秋道:“是。”

    狗蛋吸溜了一下口水,抓着篮子的提手就要跑。

    孟秋道:“别急别急,每个人帮我拿一点,第一个到的,吃两颗。”

    话音刚落,一帮孩子争先恐后地跑了起来。

    孟秋在后面喊:“慢点慢点,摔了的没有哦……”

    陆广山拍拍身上的灰:“这孟知青人还挺好。”

    不远处的季屿将这一幕收入眼帘。

    *

    农家少闲月,一年四季,大约只有冬天稍微清闲点。

    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太冷,大家都躲在屋里猫冬。

    受到孟秋的影响,闲来无事,大家也看起了书。除了孟秋,也有几个人零零散散带了几本书。大家把书都贡献了出来,成立了知青点图书角,一起看。

    孟秋提供的书最多,大家说她带的书太全面了,有课本,有小人书,有旧报纸,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书。

    孟秋伸手划拉了一下:“大部分都是从废品站买的。”

    那家废品站离孟家挺远的,难得过去,看守废品站的老头说再加点算一块钱,她就再挑了点。

    课本是为了未来做准备,小人书是打发时间的,旧报纸用来了解这个时代,杂七杂八的书其实是各种工具书,有农业方面的,有机械方面的。

    如果不是拿不下,她还想再多带点呢。也得多谢跟她同一车厢的热心的同志们,上下车的时候,帮她搭了把手。

    刘娜说:“你准备的可真充分,跟你相比,我就是个傻子。我家也有不少书,我都没想到带过来。”

    “下次去县城,我得给家里拍个电报,让家里把书给我寄过来。”

    她下乡还没到一年呢,从一开始她要什么给什么,到现在推三阻四,变得也太快了。

    她就知道她后妈不是个好的,她爸更不是东西,下乡之前还说会照顾她,这么快就把她给忘了。

    孟秋说:“你家里人会给你寄吗?”

    刘娜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意思,她家里的事,整个知青点都知道,甚至队里都听说了她家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队里热心肠的婶子们还教她怎么对付她爸跟那后妈呢。

    刘娜说:“我爸那人要面子。他们要是不理我,我就让我朋友去厂里跟他说,当着别人的面,他肯定会好好表现。”

    张凤兰道:“你也别闹得太过,细水长流。”

    刘娜道:“好吧,我知道了。”

    大家各自拿书看,陈国强拿了本机械方面的书,有机会正好多学学。

    男同志、女同志窝在各自的宿舍里看书。

    女同志那边,孟秋在整理她的《野菜图鉴》,王馨会画画,在帮她配图。其他人一开始在看书,后来也凑过来,补充没有被收录进去的野菜。

    刘娜手撑在炕上,伸着脖子看,说王馨:“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画得真清楚。山上竟然有这么多能吃的野菜?等春天的时候我也上山看看,小孟,到时候你笔记本借我用用呗,我按图索骥……”

    孟秋道:“好啊。”反正大部分她都记住了。

    她一边写,一边随口道:“要是寄到报社去,不知道会不会刊登?下乡的知青应该不少人不认识野菜吧?”

    张凤兰道:“肯定的,我刚来那会儿,我也不认识。”

    周亚男道:“就算认识,也没有那么全。有不少我们都是看队里的婶子大娘们挖,我们才跟着挖的,有时候挖回来都不知道怎么吃。”

    孟秋就说:“那我们可以在后面再附上菜谱,告诉大家吃哪里,怎么做。”

    张凤兰和周亚男道:“这个好。”

    “若是可以,还能再补充一些储存方法,比如怎么制成干菜。”

    “还有咸菜。我以前以为咸菜都一个味道,后来才知道一样的腌菜,有人做的就是好吃,就是咱们队里马大娘,她家的腌萝卜清脆爽口,直接吃好吃,加点辣椒一炒,更香!”

    两人越商量越来劲儿,把手里的书都放下了。

    孟秋挠了挠头:“就是不知道该寄给哪个报社。”

    她对这方面不太了解。

    朱钰突然开口,报了几个报社的名字:“可以先往这几个报社寄。”

    大家看向她,她道:“我家里有人在报社工作。”

    “那可太好了,果然是人多力量大。” 孟秋笑道。

    朱钰也加入了进来,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完善这本《野菜图鉴》。

    讨论了好一会儿,周亚男问:“你们饿吗?”

    不说不觉得,一说肚子好像是有点空。

    周亚男下炕穿上鞋:“烤红薯你们吃吗?”

    大家想到热腾腾的烤红薯,“嗯嗯”点头:“吃吃吃!”

    “等着!”周大厨的身影异常高大,她走出去,外面还飘着雪花,周大厨朝隔壁喊了一嗓子,“男同志们,烤红薯吃不吃?”

    隔壁也传来一叠声的:“吃吃吃!”

    周亚男去厨房忙,女同志这边的讨论还在继续,却突然听见“砰”地一声。

    大家面面相觑,忽然齐齐往厨房跑,声音是从厨房传来的。

    隔壁的男同志们也出来了。

    周亚男站在厨房门口,一手拿着红薯,一手拿着稻草,心有余悸。

    只见屋顶倾斜,厨房塌了小半边。

    大家看看厨房,看看周亚男,还好人没事儿。

    周亚男道:“我倒没什么事儿,就是咱以后怎么做饭哪?”

    厨房都塌成这样了,也不是不能进,就是危险,不知道啥时候另半边也塌了。

    陈国强在门口查看了一下,说:“要不是有橱柜抵着,这半边说不定也塌了。”

    他说:“算了,我去把东西搬出来,放我们那屋挤一挤,厨房大家就别进去了。”

    几个男同志跟他一起,女同志在外面盯着屋顶的动静,男同志们一人搬一点,速战速决。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全放男同志那边儿,他们那个屋更拥挤了。

    女同志们把部分东西挪到了她们屋里。

    陈国强道:“咱们先在外面砌个灶台,将就两天,等回头雪停,把厨房推倒重建。”

    他们这个厨房本来就有问题,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地上湿滑,一不小心就能摔个屁股墩儿。

    这房子年限很久了,至少有几十年。

    听说当年刚建那会儿,这户人家条件还不错,后来逃荒出去,人就没再回来。房子就空了下来,被他家一个远房叔叔给占了。这个远房叔叔无儿无女,他去世后,房子就被大队收去了。

    后来知青下乡,大队也没钱建新房,就把这个院子拨给了他们。

    陈国强还记得他们刚来时,这个院子破得都不能看,院墙倒了一半,院子里全是杂草,屋子四处漏风,火炕也不通,是他们后来一点一点修补好的。

    第二批来的康平就笑说:“还是我们运气好,我们来的时候,院子都被陈大哥他们修过了。”

    孟秋道:“那我们运气更好了。”

    大家哈哈笑。

    因为要重新搭个灶台,这天晚上大家吃饭迟了许多。饭桌上,大家就商量建房的事。

    “先问问大队,看看大队能不能给咱们提供些帮助,这房子也是大队的。”

    “既然要重建,不如就建大一点。从咱们那屋下面到这边的院墙,刚好隔成两间。一间当厨房,另一间当咱们的活动室。”

    “这主意不错,反正一间两间也没差,大不了咱们补一些钱。刚好可以把图书角搬过去,以后咱们就在集体活动室里看书。没事的时候还能搞搞活动。”

    “行行行,可以可以。赵亮你是不是会吹口风琴?到时候你给咱们表演一个。”

    “没问题!”

    大家说说笑笑,陈国强道:“那行,等天气好一点,咱们就去找村里人帮忙摔土坯子。”

    孟秋问:“土坯子?咱们不用砖吗?”

    “砖可不容易弄到,整个县里就一家砖厂,咱们就盖两间房,要的砖不多,人家看不上咱们这一点儿。另外要到砖厂去买砖,还需要条子。”

    “这么麻烦?”

    “可不是吗?不止乡下难弄到,城里也一样。以前我们那儿的啤酒厂想盖家属楼,领导还去找砖厂的领导吃饭喝酒,才让人家把砖送来。”

    孟秋再一次意识到了这个年代的物资匮乏,不是某一方面,而是方方面面。

    她想了想说:“如果我们自己烧呢?”

    “烧……砖?”

    难度太大了吧?毫无头绪呀!

    “小孟,你知道怎么烧?”

    孟秋点头:“略知一二。”

    谁还没看过几个荒野求生种田博主的视频呢?

    她有一段时间就特别爱看类似的视频,因为赛道竞争激烈,有博主玩得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从无到有,建起一座砖瓦房,自己打地基,自己烧砖。

    她还真查过,是不是那么做的。

    孟秋给大家说了说怎么做,大家听着产生了一个想法,好像还真行。

    反正猫冬,闲着也是闲着,那就试试呗。

    想到自己烧砖建房子,大家心里还有些激动。

    有人道:“我一个同学家亲戚就在砖厂。”

    “那刚好,可以请教请教,要是可以的话,去砖厂看看更好……”

    “煤炭……我有办法,我二舅就在煤矿上工作。”

    孟秋道:“要是有煤矸石更好。”

    煤矸石是一种在采煤的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含有部分的碳,和黏土能混合,可以直接烧制成砖。

    价格比煤便宜,能让他们省点成本。

    赵亮说:“好,我联系我二舅问问能不能买些煤矸石。”

    张凤兰道:“咱们恐怕得先去找大队长和老支书说一下这事,咱们自己买,人家单位不一定答应,还是让大队给咱们出个介绍信更方便。”

    “那就先找大队长,再设计窑,然后才买煤矸石,准备原料……哦,这期间顺便去砖厂考察……”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大家集思广益,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事儿给定了个七七八八。

    孟秋道:“大约10*4*3的房子,估计需要三四千块砖,那么我们的窑不用建太大……先试验一下能不能烧出来,争取用最少的成本来做成这件事。”

    “要是成了,下次,咱们是不是可以把咱们现在住的这两间也重建,要是能多建一点就更好,四个人一间房,还能安排上书桌。”

    大家哈哈笑,也纷纷畅想美好未来:“要是能像城里一样,把厕所也修家里就更好了!”

    “干脆再来个洗澡的房间……”

    “再弄个池子,大家泡澡呗……”

    屋外雪花飘飘,屋里讨论得越发热闹。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8-1721:39:28~2024-08-1820:58: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赵赵要暴富64瓶;大眼熊猫10瓶;我真的没有币了6瓶;星辰2瓶;@咬人的小雯子、53659142、小小锦鲤、王白石、彩虹、BIBI、淡淡兰亭、燕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