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日常,只有一题。
“儿臣不是想劝阻父皇, 只是……”
“你不是想劝阻?那你是想干什么?”
“儿臣记得前些年父皇曾言,区区小国,不必放在心上, 如今怎么又?”
“你也说了那是以前了,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老子新仇旧恨一起算,有什么问题?”
朱标:……
没问题,当然没问题。
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呗。
“那父皇预备何时发兵?”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
“这事倒是不急, 先让大家伙吃饱了再说。反正就一个小岛, 他还能跑了不成?”
朱元璋的想法跟其他皇帝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打肯定是要打, 但是什么时候打、怎么打, 还得从长计议。
“这个日本, 朕要是没记错,是不是不久之前还派了遣唐使来朝?”武则天侧身问一旁的上官婉儿。
“回陛下, 您没记错。”
“这世上竟有如此小人?”武则天回想起当时接见的日本遣唐使还有点不可置信:“当面一套, 背后一套,简直阴险至极。”
太平公主也觉得这日本人简直不要太离谱。
难道这就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吗?
“陛下, 依臣之见。不若派大军征讨他们。”太平公主提议:“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就是不服么?既然这样, 那咱们就给他打服!”
“太平说得有道理。”
正在武则天考虑太平公主的提议的时候, 狄仁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陛下, 臣以为。内忧尚未安定, 此时不宜频繁与外邦开战。”
“多事之秋?本公主明明见大周国富民安, 敢问丞相的内忧出自何处?自陛下登基以来, 也不曾年年开疆拓土, 敢问丞相的频繁与外邦开战,又从何而来?”
面对太平公主的逼问, 狄仁杰并不慌乱:“日本毕竟是大周属国,且眼下日本并无不臣之心,也无过激之举。此时与日本开战百害而无一利。胜则易动摇大周与其他属国稳定的关系,若败……”
“好你个狄仁杰!”太平公主瞪着狄仁杰:“仗还没开始打,你就说大周会战败,你安的什么心!”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狄仁杰很淡定:“臣只是说出一种可能而已。”
“你这分明就是未战先怯!”
上官婉儿也开口了:“丞相的意思是,明知这条狗会咬人,我们也不能先把会咬人的狗给处理了,而是要等到被狗咬之后,再去将狗打死么?”
“不,臣只是希望陛下能考虑清楚,而不是一时冲动犯下大错。”
“你!!”
“好了。”武则天扫视三人一眼:“都别吵了,让朕自己想想。”
狄仁杰拱手退下。
上官婉儿也拉着太平公主离开了。
“他就是故意的!”太平公主一跺脚:“就是故意跟本公主唱反调!”
“公主息怒,其实丞相说得也不无道理。”上官婉儿给太平公主顺毛。
太平公主感到很不可置信。
“婉儿,连你也向着他?!”
“公主。”上官婉儿有点无奈:“臣只是觉得,丞相不是故意的,若真要开战,需要顾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好好好,你们都识大体,都是为了大周好,就本公主不懂事,行了吧!”
说完,太平公主就把上官婉儿一个人扔在原地跑了。
上官婉儿还没来得及追,太平公主人影都不见了。
武则天不知何时来到了上官婉儿身后:“怎么?和太平吵架了?”
“参见陛下……”
“起来吧。”武则天摆摆手,示意上官婉儿不必多礼,“方才在殿上,朕没问你。现在朕想问问你的意思。”
上官婉儿思虑了一下,“其实丞相说得也不无道理,贸然出兵,恐师出无名,致其他属国人心动荡。”
“出兵的名头不过是个名头而已。随便找个名义,谁又能查证呢。”武则天神情淡淡的,“你也觉得对日本动手,大周大概率会战败?”
“臣不曾上过战场,领兵打仗一事,臣知之甚少。但若要与日本开战,极有可能是在海上作战。臣虽不懂,却也知道海战与陆战不可相提并论。早两日帝师曾言,三国时期,曹操的军队便因不熟悉水战,从而输掉了赤壁之战。”
“上官昭容的意思是,你也觉得不该打?”
“陛下,臣的意思是,若是陛下想对日本动手,那么手上一定得有一支十分精锐的水师军队。就好比,乐城郡公刘仁轨。”
“刘仁轨?”武则天在脑海中回忆里一下:“有点印象,但朕怎么记得刘仁轨已逝世多年?”
“陛下记得没错,臣以为,若是陛下能寻得第二个刘仁轨。便有十足的把握可对日本开战。”
武则天想了想,觉得上官婉儿说得很有道理。
她伸手拍了拍上官婉儿的肩膀。
“太平自小让朕和先皇宠坏了,性子急躁了些,你且去哄哄她。”
“微臣领命。”
太平公主揪了一朵花,一边走一边恨恨的扯花瓣。
“臭婉儿,天天向着外人,不向着我,居然还说本公主不懂事!”
太平公主时不时的回头,想看看上官婉儿有没有来追她。
回头回了好几次,都没看到上官婉儿的身影,顿时更加生气,把花一扔:“本公主再也不理你了。”
“公主以后再也不理谁了?”
“当然是臭婉儿。”太平公主下意识回复道。
然后太平公主定睛一看,刚刚和她说话的人正是她嘴里的“臭婉儿”。
“原来公主以后再也不想理臣了,那是臣冒犯公主了,臣这就告辞了。”说完,上官婉儿转身就准备走。
“你……你!”太平公主气结:“你给本公主站住!”
上官婉儿本来也就没打算就这么走了,于是就从善如流的站住了。
太平公主绕到上官婉儿面前打量她一眼,然后把头一扭:“你不是说本公主不懂事吗?不去找更懂事的人,还来找本公主做什么?”
“既然公主吩咐了,那臣稍后就去找几个更懂事的。”
“上官婉儿!!你到底是来跟本公主道歉的还是来气本公主的!”
太平公主说完才发现上官婉儿笑眯眯的。
不像是来道歉的,倒像是来逗她玩的。
“既然公主生气了,为何不与微臣直说?”
“你是笨蛋吗?我生气没有你都看不出来?”
“生气伤身。”上官婉儿很认真的看着太平公主:“若是臣惹公主生气了,公主大可第一时间告诉臣,而不是自己一个人躲起来生闷气。”
“我才没有躲起来。”太平公主嘴硬。
“嗯,公主没有躲起来。”上官婉儿看着太平公主:“现在可以告诉微臣,您为什么生气了吗?”
“你为什么向着狄仁杰不向着本公主。”太平公主盯着上官婉儿的眼睛:“我不要听什么大道理,本公主是在问你,为什么不和本公主站在一起?”
上官婉儿叹了口气,先抓住了太平公主的手,免得一会人又跑了。
“公主,这件事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果然,太平公主一下子就怒了,就要挣开上官婉儿的手。
还好上官婉儿有先见之明,紧紧的拉住了太平公主的手。
上官婉儿将这件事的各方面利弊都给太平公主分析了一遍,太平公主也逐渐安静了下来。
“……所以不是臣不站在您这边,而是臣这样做,才能保护公主。”
“那你早说啊。”太平公主声音小小的:“本公主又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你早说了本公主也不会误会你了。”
上官婉儿:……
所以刚才一声不吭就自己跑走躲起来生闷气的人到底是谁啊。
“那公主以后都不能因为这种小事生臣的气。”上官婉儿郑重的看着太平公主:“臣永远都是站在公主这边的。”
被上官婉儿这样盯着,太平公主小声哼哼:“我知道了,以后再也不随便生你的气了。”
“那就好。”上官婉儿微微一笑:“公主今日若是无事,不妨就跟臣一块去……”
上官婉儿话还没说完,太平公主就一口答应了。
跟上官婉儿一块去玩,她就是有事也得变没事!
“……把作业写了吧?”
太平公主:……
“婉儿,你特意约我就是去写作业的?!”太平公主不可置信。
“公主若是不想写作业,那便与臣说说臭婉儿吧?”
上官婉儿一提起臭婉儿三个字,太平公主的气势立刻就弱了下去。
“写作业挺好的。”太平公主干笑:“我最喜欢写作业了。”
“炒菜的时候会有菜汤,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的什么结构……”太平公主盯着题发愣。
脑子里想的还是刚才上官婉儿跟她说得“不管发生了什么,臣永远都是公主这边的。”
一想起来就觉得高兴,连带着作业都变得顺眼了很多。
其他人看这作业就不怎么顺眼了。
什么细胞啊有机物啊无机物啊听着都头大。
更别说做题了。
“我记得好像小周老师说植物细胞里面有液泡,这苋菜都是菜了,他应该是液泡吧。”霍去病在行军路上还抽空做题,可以说是很爱学习了。
“这选项里也没有液泡啊。”
趁着修整的功夫,陈御医赶紧过来找霍去病诊脉。
听见霍去病一个人在那嘀嘀咕咕的。
陈御医觉得陛下真是有先见之明。
这霍侍中好像是有点疯疯癫癫的,自己一个人都能跟空气聊得那么起劲,还拿手在空中比比划划的。
“霍侍中,劳驾,手腕。”陈御医现在也懒得跟霍去病说那么多了,早请完脉早完事。
霍去病也许是因为抗争这么多次都没成功,也懒得抗争了。
直接就把手伸出去,让陈御医早完事早滚蛋。
自从大军开拔以后,霍去病这几天和陈御医都是这么相处的。
结果今天陈御医居然拿针扎他!
霍去病嗷一嗓子就喊出来了。
“干嘛啊你!”
“别乱动!”陈御医比他嗓门还大:“针要是扎歪了,你下辈子就准备当个瘫子吧你!”
瘫子两个字成功给霍去病吓住了,他当即就老老实实站在原地不动了,连大气都不敢出。
等到陈御医把他扎成刺猬了以后没动作了,他才敢小声抗议。
霍去病的声音委委屈屈的:“你下次扎我之前能不能跟我说一声,就这么直接上手也太吓人了。”
陈御医头都没抬:“老夫懒得跟你多费口舌,跟你说了你就会愿意了?”
霍去病:……
这老头说话真欠揍。
“那你无缘无故扎我干嘛呀,我又没生病。”
“你要是自己就能看出来自己有没有病,那你还出门打什么仗?改行当御医得了。”
霍去病也恼了。
“我说老头,你会不会好好说话!”
陈御医眼皮子都没抬一下。
他扎完霍去病等会还得去扎卫青,修整的时间就这么点,他得抓紧时间。
眼看陈御医就要走了。
霍去病急了。
他身上的针还没拔呢!
“诶!陈御医!你别走啊!针!你针没拔!!”
“等我扎完你舅舅自然会回来给你拔针,你急什么?”
霍去病一愣。
卫青也要挨针?
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他们还没出关就先全军覆没了?
陈御医冷笑一声。
“霍侍中,陛下光顾着交代你别乱喝水,就没交代你别乱吃东西?”陈御医冲着霍去病啧啧两声:“野蕈好吃吗?”
陈御医昨夜只是远远的见霍去病用衣服兜着什么东西从林子里钻了出来。
但是天色太暗了,他没看清。
身旁的人说是卫青准了他们去林子里打猎。
陈御医也就没太在意。
后来看见霍去病鬼鬼祟祟的端着什么东西进了卫青的营帐,陈御医以为是霍去病猎了什么动物,就没上前查看。
谁知道今天把脉一把。
嚯,这么大一惊喜。
昨天还好端端的人今天就有中毒迹象了。
正好陈御医近来钻研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的时候有看到过有管野蕈中毒的记载和解法。
霍去病:……
霍去病讪讪的问:“昨天晚上那个野蕈,它有毒啊?”
“有没有毒,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陈御医撩了霍去病一眼:“霍侍中,那野蕈味道不错吧?”
中毒了?
霍去病倒是没觉出自己身体没什么不适。
他小声的回答陈御医:“确实挺好吃的。”
然后就听见卫青的军帐一阵骚乱,随即就有人慌慌张张的冲出军帐。
那冲出军帐的人眼尖的看见了陈御医,立马就跌跌撞撞的奔了过来。
“陈御医您在这真是太好了。”那人语气中满是庆幸:“我们将军方才不知怎么了,突然吐了,还请御医您赶紧去看看我们将军吧!”
霍去病:……
还真有毒!
陈御医一看霍去病那表情就知道霍去病在想什么。
“怎么?以为老夫是唬你的?你没症状,那是因为你吃的少。”陈御医啧啧摇头:“霍侍中为了聊表孝心,怕不是将野蕈全送给骠骑将军吃了?”
不得不说,陈御医猜的八九不离十。
昨日大军在一片林子处修整。
有几个屯长闹着想去林子里看看有没有兔子,捉几只来打打牙祭。
卫青准了。
霍去病也跟着一块去了。
钻进林子以后,那几个屯长都带着手底下的兵抓兔子去了,霍去病没去。
霍去病的目光被林子里的野蕈吸引住了。
在残阳的照耀下,那一从白嫩嫩、脆生生的野蕈看上去是那样的诱人。
特别是他以前在陛下办的宫宴上吃过一次,那滋味,惊为天人。
陛下还说是哪里上贡的贡品,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才能在林子里遇见那么几朵,非常的难得。
虽然不知道那野蕈没被烹饪过的时候长什么样子,但霍去病越看越觉得眼前的野蕈很像他之前吃过的那个。
而且这野蕈也长在山林中、数量稀少。
霍去病环顾四周都再没发现野蕈。
这不是数量稀少是什么。
霍去病当即就把那一窝野蕈全给端了。
因为野蕈数量不多,霍去病偷偷摸摸找了个负责做饭的伙食兵帮他把野蕈弄熟。
然后就端着去找卫青了。
卫青看霍去病鬼鬼祟祟的进来还以为他犯了什么事。
结果霍去病是给他送吃的来了。
卫青其实对那个野蕈能不能吃,心里很没底,但他一看霍去病那么信誓旦旦。
还说他已经用银针试过了,没变黑。
就也没多想,跟霍去病一起把那碗野蕈分了。
霍去病说完之后还怯怯的补了一句:“我不是不给将士们吃好东西,是野蕈实在太少了。”
陈御医:……
“还好你没想着要给将士们吃点好的。”陈御医真诚的说:“不让咱们这才刚走出几里地,就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哎呀陈御医,霍侍中,你们快别聊了,快跟我去看看将军吧。”
“放心吧,死不了。”陈御医提着药箱就往卫青帐里去了。
霍去病因为身上有针,走得很慢。
等他到卫青帐里的时候,陈御医已经把卫青也给扎完了。
两个刺猬面面相觑。
“正好,你自己过来了,就省得我再去跑一趟了。”陈御医一边给霍去病拔针一边吩咐:“一会我让人熬两贴解毒的方子,你和卫将军一人一碗。卫将军中毒比你多,晚上还得再喝一碗。”
霍去病乖乖点头,陈御医说什么就是什么。
陈御医收完针走了,说是等会送药的时候再来给卫青拔针。
霍去病垂头丧气的坐在卫青榻边认错:“舅舅,都怪我,害你平白遭了这无妄之灾。”
卫青脸色有点苍白,声音有点沙哑。
“这也不能怪你,去病啊,这会你可得记住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的。”
霍去病猛点头:“舅舅,我记住了,我以后再也不乱吃东西了。”
“记住了就好。”
霍去病看卫青精神有些不济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舅舅,要不明日再修整一日,后日再赶路吧。”
“不必。战场上瞬息万变,我们必须尽快赶到漠北。否则贻误战机,这个罪名你我都担待不起。”
“舅舅,可是你的身体……”
“不是大事,休息一下明日便好了。”
“那舅舅你好好休息吧,我不打扰你了。”
霍去病退出营帐的时候,药还没送来。
霍去病决定去催一催陈御医。
结果霍去病到的时候,别说熬药了,陈御医连熬夜的方子都还没抓出来。
正对着医书上抓药呢。
霍去病:?
“老头,你到底会不会治?”
陈御医寻声一抬头,就看见霍去病站在营帐门口。
“霍侍中,劳烦你往旁边让让,你挡光了。”
陈御医还纳闷呢,怎么帐里的光突然就暗了。
“你这配药还要看书,你到底是怎么成为宫里最好的御医的,其他的御医都是吃白饭的吗?”霍去病感到很不可思议。
陈御医把书往旁边一放:“霍侍中不信我啊?那你来。”
霍去病:……
“我要是会还用得上你?”他的语气有点硬邦邦的。
陈御医很得意,有种扳回一城的快乐。
“既然你不会,那你就闭嘴。”
陈御医慢悠悠的开始配。
霍去病眼睁睁的看着他把配好的药分成了两罐,然后在其中一罐里加入了致死量的黄连。
看着霍去病呆呆的盯着药罐子。
陈御医微微一笑:“别怀疑,霍侍中。这就是你的。”
霍去病:……
突然就回忆起了被早晚各一碗连喝了半个月的黄连水支配的恐惧。
霍去病转身就想走。
陈御医哪能让他如愿。
“正好,霍侍中既然来了,卫将军的药就由霍侍中亲手熬好了,也能聊表霍侍中的孝心。”
霍去病简直对孝心两个字要ptsd了。
他麻木的拿着小扇子给药罐扇风。
陈御医还要在旁边挑他的刺。
正好这时候刘彻给霍去病发私信,救霍去病于水火之中。
霍去病一边盯药罐一边点开刘彻的消息。
【汉武帝】刘彻:去病,你们到哪了?
【汉武帝】刘彻:行军路上可还顺利?没发生什么事吧?
【汉武帝】刘彻:朕给仲卿发消息,仲卿怎么没回?仲卿在做什么?
【汉武帝】刘彻:若是有什么缺的及时跟朕说,朕派人给你们送。
霍去病耷拉着脸回了刘彻的消息。
【冠军侯】霍去病:回陛下,行军路上一切顺利,也暂时什么都不缺。
【冠军侯】霍去病:舅舅不回消息可能是因为中毒消耗了他的精力,所以没看到。
【冠军侯】霍去病:臣马上也要苦死了。
远在长安收到霍去病消息的刘彻:?
怎么个事?
怎么才刚走几天他的大军看起来就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啊?
第052章 七上最后一节历史课
刘彻赶紧追问。
霍去病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说了一遍, 刘彻才这长出一口气放下心来。
还好,他的大军看起来暂时不会身先死了。
刘彻第一百零一次觉得自己将陈御医派出去随军真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刘彻幽幽的给霍去病发消息。
【汉武帝】刘彻:去病啊,朕让你别在外面乱喝水, 不代表这外面树林子里的东西他就能乱吃啊?
这话方才陈御医已经说过霍去病了。
霍去病选择装死。
已读不回。
药也熬好了。
霍去病闷头把那碗陈御医特制版药汁一口闷了。
苦得他差点灵魂出窍。
老头下手挺黑。
霍去病端着卫青的药屁颠屁颠的就往卫青的营帐跑。
不知道是陈御医确实是医术高明, 还是因为卫青睡了一觉。
反正霍去病觉得卫青这会子面色看上去好了许多。
陈御医把针收完以后,霍去病就把药碗递了上去。
“休息一夜, 明日便无大碍了。”说完,陈御医就提着小药箱走了。
等到第二日,卫青面色果真如常了。
行军路上卫青悄悄的跟刘彻发消息。
【长平侯】卫青:陛下, 此计果真有用, 有此一遭, 去病日后当不会胡乱吃东西了。
【汉武帝】刘彻:这法子好是好, 就是苦了你了, 仲卿。
所谓的中毒。
居然是卫青针对霍去病设下的一个圈套。
那日霍去病钻进林子以后,卫青就把陈御医叫来了。
卫青将自己的计划告知陈御医之后, 陈御医看他的眼神就像看疯子一样。
“陈御医放心, 我心中有数。只要不是封喉剧毒,您便佯装不知即刻。”
卫青原本以为霍去病可能拿个什么不认识的野果或者野菜回来。
没想到霍去病直接整了一盘子野蕈来。
虽然卫青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看到野蕈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还是有一瞬间的龟裂。
卫青等了一会没等到陈御医发信号或者是进来阻拦他。
以为没什么大碍。
于是就放心的跟霍去病一起把野蕈给炫了。
谁知道第二天就开始上吐下泻了。
卫青也不知道, 陈御医就是故意的。
卫青想杜绝霍去病在外面乱吃东西的毛病。
陈御医就治治卫青不拿自己身体当回事的毛病。
苦头吃够了, 以后也就不敢了。
可怜的霍去病被卫青和刘彻玩弄于股掌之中。
而可怜的卫青, 也被陈御医玩弄于股掌之中。
*****
“上次发下去的资料, 应该都背了吧。”言羽阳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抽查了啊。”
【汉武帝】刘彻:帝师, 要是抽到没背出来怎么办?
刘彻问这话的本意是帮卫青和霍去病问的。
毕竟他俩一直在赶路, 很有可能没背。
被抽到了肯定答不上来。
结果言羽阳误以为刘彻是在给自己问。
“嗯?还没开始就在想后果了?要是没答上来的同学就把那个知识点抄五遍好了, 加深一下记忆。”
又是罚抄!
刘彻立刻正襟危坐严阵以待。
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
“第一个就刘彻同学吧,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多少年?”
【汉武帝】刘彻:约三万年。
“那元谋人呢?”
【汉武帝】刘彻:约一百七十万年。
“不错,下一个,贾诩。商朝的建立时间是?”
【毒士】贾诩:公元前一千六百年。
“那商朝的建立者是?”
【毒士】贾诩:汤,亡国君主是纣。
“很好,赵匡胤,请你来简述一下商鞅变法的成果和时间。”
拿到资料以后就开始没日没夜狂背、加上史官的辅助,赵匡胤现在可以说对这段历史是倒背如流了。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不错不错。”言羽阳很欣慰,“看来赵匡胤同学也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那今天抽查就先抽到这里。还剩下三课内容,今天给他讲完,七上就算是学完了。”
“把书翻到第89页。上节课我们说过了西晋灭亡于316年。西晋虽然灭亡了,但司马家的人还没死完。司马睿在317年重新建立晋朝,定都建康。”
“西晋的制度不合理是因为西晋 只注重上层利益,不管底层死活。但东晋也没能跳出这个怪圈。司马睿能当上皇帝,也全赖南方的大贵族们支持他。从东晋建朝初始,大贵族的影子就一直缠绕着东晋,从“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就能看出来。”
“我们都常说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些都表明了在君主集权制下,当权者很难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与他人分享,但东晋最兴盛的时候,恰恰就是因为大贵族王导。”
“相比西晋,东晋的社会经济相对来说稳定一点,但这是在东晋的统治版图缩水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以长江淮水为线,东晋几乎不曾越雷池一步。”
“我们常说魏晋南北朝,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华大地上,盘踞着两个政权。东晋只占据了地图的下半边,上半边是人家的,更别提东晋灭亡以后,南面的政权变了又变,短短一百六十年换了四个政权。”
“说回东晋。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闻鸡起舞的祖逖。祖逖为东晋收复失地,却因司马睿的猜忌,最终忧愤而死。司马睿也不是那种很有能力的皇帝,前面说过,他能上位,全靠王导抬他。司马睿本人也没什么家国情怀,他也不想收复失地,他觉得就这么守着南方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挺好的。”
“但其他大臣们不这么觉得,可能他们也没想过,随手抬的皇帝,是一个这样不思进取的人。但你从他让王导上他的床就能看出来,他确实不是什么很胸怀大志的皇帝,可能有的人他是前期我跟你虚与委蛇,我忍一下,后期我再展露我的锋芒,是吧,那司马睿他这个人呢,就是没有锋芒。”
“谁敢跟他提北伐,谁就要遭重。更别提一心想要北伐的祖逖了。祖逖连军队都是自己招募的。辛辛苦苦把失地收复回来,司马睿也没什么表示,转头就把祖逖打回来的地扔给别人管去了。至于收复失地的祖逖,别说赏赐了,连个口头嘉奖都没有。我相信要是祖逖能跟岳飞见一面,他俩应该蛮有话题聊的。”
“东晋的政治特点就是被世家贵族把控,这些贵族们虽然各有异心 ,但又彼此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什么呢,就是当皇帝想架空世家的时候,世家就准备反帝,然后反帝的世家就会遭到其他门阀世家的抵制。虽然他们对外不太行,但是搞对内斗争还是蛮在行的。东晋一百年出头的历史,基本上有八九十年都在重复这样的历程。”
【秦始皇】嬴政:好窝囊,说是皇帝不如说是傀儡。
【汉高祖】刘邦:一时受制于人就算了,还一直受制于人,这样的政权也能坚持一百多年,真是个奇迹啊。
【秦始皇】嬴政:刘邦,你什么意思?
【汉高祖】刘邦:我可什么都没说,秦皇怎么了?
嬴政:……
这该死的刘邦!
“说白了,那些世家也不是真心拥戴司马家的人当皇帝,司马睿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当他后期不想再受王氏的钳制想要自己掌握大权的时候,王敦直接就选择反晋,这个时候王导也是默许的,但当司马睿软弱下来之后,王导又不支持自己哥哥的反晋事业了。”
“最后司马睿气死了,王导依旧牢牢地把控着朝堂。当然,除了司马睿,后续东晋 的皇帝也不是没有动过北伐的心思。只不过都因为后方的掣肘不太成功而已。”
“420年,东晋宣告灭亡。刘裕建立刘宋。宋武帝刘裕在位时社会相对比较安定,但到了后面的萧梁和南陈,因为统治者的昏庸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叛乱频发。整个江东乱成一团。”
【汉武帝】刘彻:这不就是比烂吗?一个烂的遇上比他更烂的,就烂成一窝了。皇位上面放个猪都比他们做得好。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说得对。
刘彻是想不明白司马睿这种人在想什么。
要是让他手上有祖逖这种积极开疆拓土的将领,祖逖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把人当宝贝供着还来不及,跟别提还把人给气死了。
废物!废物啊!!
刘彻扼腕叹息。
不要的将领可以统统打包送到他家啊。
他照盘全收!
“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是江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说来江南地区能飞速发展也挺地狱笑话的,因为北方不能待来了,大家就一股脑往南方冲了,本来最发达的就是黄河流域附近,这下人全来江南了,江南一下子就突飞猛进。像是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最显著的就是水稻种植技术的显著进步。大大提升了粮食的产量。这是南朝当时的发展,说完南朝,我们来说说北方。”
“上节课说到过,当时北方分裂了十多个政权,但前秦的苻坚短暂的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但在383年的时候,苻坚决定彻底灭亡东晋,一意孤行举全国之力凑齐了百万大军。当然,实际人数可能大概九十万这样。百万大军是苻坚的自称。”
“淝水之战就这样打响了。淝水之战也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东晋只派出了八万精兵,就大败了前秦。苻坚身受重伤,仓惶逃回了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混乱。”
“直到439年,北魏再度统一北方,彻底结束了十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孝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颁布了众多措施,促进民族交融的同时,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魏晋之后,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方出现了名族大交融。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秦始皇】嬴政:喊打喊杀那么多年,居然最后还能和平相处?
“嬴政同学,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哈,那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敌人,但有永远的朋友。现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以后这种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了啊。”
【秦始皇】嬴政:朕只是好奇而已。
“因为咱们中国人呢,都是很宽容的,咱们和西方那种喜欢讲假大空的精致利己主义是不一样的,除了小日本这种十恶不赦的民族,基本上咱们都是不怎么记仇的。”
从言羽阳嘴里听到小日本,和从周未眠嘴里听到又是一种不同的感受。
【秦始皇】嬴政:小日本这么恶心,为何不直接将他们灭国?
“这个方面的原因那就太多了,虽然日本人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总还是会有那么一两个好人的对吧,咱们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唐太宗】李世民:贪官都要被诛九族,为什么日本不能被灭族?
“问得好。但是从国际形势和各方面的阻力来看,如果哪天我们把日本灭国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估计也要来了。”
【秦始皇】嬴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日本侵略我们了,这个咱们之后会学到,当然了,当时世界上到处都在打仗,中日并不等同于二战。”
【秦始皇】嬴政:那要是日本在很多年前就被灭了,后面这些事不就都不会发生了?
言羽阳顺着嬴政的话想了一下:“哇,你这个假设很美妙,我已经开始想象了。要是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存在日本了也不错。他们就跟个蛀虫似的,好事没干过一件,干的全是损人不利己的坏事。”
当然,言羽阳也就只是想象一下。
这时他还不知道他的学生们真的就是各朝各代的皇帝,说打日本真的可以打。
他就是顺着学生们的想象说两句而已。
“好了,让我们把话题重新回到魏晋南北朝。刚刚有说到过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江南的经济飞速发展。除了经济方面,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强大之处了,即便是环境艰苦,也有无数杰出的能人先辈出现。”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这一本书里面记载了很多东西,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除却贾思勰,科学家祖冲之在当时就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圆周率上数学课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学过,现代记载人工圆周率最多计算到了808位,可见当时,祖冲之的这项成果有多超前。他领先了当时的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与他儿子一起撰写的《缀术》,在唐代时就被定为学算学的主要课本,日本和朝鲜也都纷纷效仿。朝鲜 就不说了,日本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是从唐代的时候流传过去被他们据为己有,就光明正大说是自己的东西,就连文字都要抄汉语。”
【秦始皇】嬴政:蛮夷小国就是这样的,自己家没有的东西,只会去别人家里偷。
“嬴政同学总结的很对。除了有杰出的科学家和农学家,南北朝的文化发展也是仅次于唐宋的璀璨明珠。像是写出《兰亭集序》的王羲之,就是东晋的杰出书法家,《兰亭集序》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除却书法、绘画和佛教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头。前面说过佛教自丝绸之路引进中国之后,在东汉末年迅速得到传播,当底层百姓过得越穷苦的时候,虚无缥缈的信仰就越会得到飞速的发展。而在当时,佛教文化盛行到统治者下令在山崖上开凿石窟修建佛像。”
“现在著名的龙门石窟,就是南北朝留下来的遗迹。但当宗教盛行太过,触了统治者的眉头,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北魏时期就曾发生过两次著名的灭佛运动,一次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位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而这期间只隔了136年。由此可见佛教扩张之迅速。”
【秦始皇】嬴政:寄希望于飘渺的什么佛教,本来就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
“也不能这么说吧。放封建社会来看,统治者推行的东西都有他的道理,要么可以加强他的统治,要么可以帮助他加强统治。就像之前做的那个题,宋朝的时候沿海人民拜妈祖,朝廷支持,也是因为这种行为可以间接的帮助统治者巩固政权。上位者想要控制下位者的思想。手段过于强硬反而会引起反效果。”
听到这里嬴政若有所思。
【秦始皇】嬴政:帝师的意思是,以强硬的手段禁锢思想言论不可取,要更怀柔一些?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其实就跟让驴拉磨差不多,你什么甜头都不给人家,还拿鞭子抽驴。驴能给你干活吗?但你在驴面前挂个苹果你再试试。那拉磨的速度嗖嗖的。”
“当然了,老师这里只是拿驴举个例子。但我本身还是不提倡这种画饼行为的哈。今天讲的也挺多的,考试就留到下节课进行好了。你们下课之后好好消化一下。好了,下课。”
下课之后三人小分队的群又开始悉悉索索了。
【唐太宗】李世民:秦皇打算何时出征?
【秦始皇】嬴政:反正不是现在。
【唐太宗】李世民:那等秦皇出征了,朕再出征。
【秦始皇】嬴政:你随意。
【唐太宗】李世民:那武帝呢?准备何时出征?
反正不管他们啥时候去打,这老大的位置他是要定了。
刘彻一看李世民这么问,他脑子里就自动拉响了警报,他没管群里,直接私敲李世民。
【汉武帝】刘彻:唐宗,你又在酝酿什么阴谋?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这话说的真叫人伤心,朕能有什么阴谋?
【汉武帝】刘彻:你快拉倒吧,朕看你就不像好人。
【唐太宗】李世民:难道武帝就不想知道,若是秦皇将日本灭了,后世还会不会有日本的存在吗?
【唐太宗】李世民:若是秦皇灭日本后,后世也没有日本了,那咱们岂不是不用耗费一兵一卒,也能轻松占领日本?
不得不说,在李世民的劝说下,刘彻可耻的心动了。
刘彻把和李世民聊天的经过又拿去跟卫青复述了一边。
卫青觉得听李世民的试试也没坏处,毕竟他们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打匈奴,暂时分不出精力去做别的。
但这时刘彻突然想到了之前嬴政提出的赌约。
谁先打赢谁当大哥。
于是他冲李世民发出灵魂质问。
【汉武帝】刘彻:虽然唐宗你说得挺有道理的,但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
【唐太宗】李世民: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之前秦皇说谁赢了谁当大哥。要是秦皇灭了日本之后日本就不存在了,那不就得叫秦皇大哥了?
李世民:……
他还以为刘彻发现了他这胡编乱造的理由的不妥之处。
结果人家的注意力全在当大哥上。
李世民催着嬴政去打日本只是想看看嬴政要是真把日本打下来了,做到了他之前没做到的事情 ,系统会不会有奖励或者是其他的变故。
反正系统一搞通报就大家都能收到。
他想让嬴政去当那个吃螃蟹的人。
结果嬴政居然不上当。
李世民也不知道嬴政是看出来了他的意图还是他只是单纯的不打算近期行动。
至于刘彻,李世民还没开始忽悠他就表现出了十足的警惕性。
李世民只能表示他俩是一边的,以后再找机会看能不能忽悠到刘彻。
要早知道一个小玩笑就在刘彻这里丧失了信誉度,李世民绝对不会开那个小玩笑的。
【唐太宗】李世民:口头叫句大哥而已,又不会少块肉。
刘彻:……
该怎么跟你说,其实我还挺想当这大哥的。
而刘彻在李世民和卫青的消息之间切来切去,也成功翻车了。
【汉武帝】刘彻:朕还是觉得唐宗你这法子不靠谱,那秦皇又不是傻子,他能听你忽悠吗?
本来应该发给李世民的消息被刘彻错手发到了三人小分队里。
要命的是刘彻还没发现。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你们打算忽悠朕什么?
李世民:……
猪队友!
猪队友啊!!
[【汉武帝】刘彻撤回了一条消息。]
【秦始皇】嬴政:你就算撤回一百遍,朕也已经看见了。
第053章 日常。
【汉武帝】刘彻:秦皇, 朕觉得你误会了朕了。
刘彻不紧不慢的解释。
【汉武帝】刘彻:此事与朕无关。
嬴政:?
白纸黑字写着还被朕清清楚楚的看见了,你当朕是傻的?
【汉武帝】刘彻:方才唐宗确实邀朕一起试图欺骗秦皇,但朕一下就拒绝唐宗了, 朕心里其实是跟秦皇一头的。
李世民:?
你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
你小子还有两幅面孔是吧。
【秦始皇】嬴政:这么说, 方才武帝是不忍看朕被唐宗所骗,故意为之咯?
【汉武帝】刘彻:正是如此, 正是如此。
【秦始皇】嬴政:那你方才着急撤回做什么?就不怕朕没看见?
刘彻:……
怪难忽悠的还。
嬴政冷笑一声。
一个个的嘴里没一句实话。
这两盟友要不了一点!
嬴政没再跟刘彻和李世民瞎聊,他选择去田里看看。
经过一段时间,田里的水稻也已经顺利抽穗灌浆, 再过个几日就能采收了。
嬴政这几日只要一有烦心事, 上农田里来晃悠一下, 心情就会好很多。
三块田郁郁葱葱的挨着。
光是看着就令人神清气爽。
早两日嬴政让李斯带了一批秦国农人进宫参观了一下农田, 说这是陛下幸幸苦苦求得的良种, 日后将会进行大面积推广。
每日处理政事之余还要背书做题考试,怎么不算是陛下辛苦求来的呢?
农人们哪里见过这种好东西。
当即高呼陛下万岁, 陛下千秋万代。
嬴政的声望系统和好皇帝任务也顺利完成。
只要等到这批田里的作物成熟, 然后收割。
嬴政提升位面等级的任务就可以完成了。
进展十分顺利,始皇陛下很是满意。
唯一令嬴政不太满意的就是这个声望系统。
[【秦始皇】嬴政初始声望4200 民心值30, 国力值4800]
嬴政不知道其他人的数据是多少, 但他本能的对这些数据不满意。
特别是民心值。
居然才30?
这岂不是说明民间还有很多人不服他?
嬴政立刻就想起了当初言羽阳跟他说过的那些话。
经过这么些天, 嬴政也算是自己跟自己和解了。
李斯先前依据汉朝的那些例律改良出来的新例律他也看过了。
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是他不太想采纳而已。
嬴政又想起昨日言羽阳在课上说的。
手段不要太死板, 要让人尝到甜头, 这样别人才会对你死心塌地。
甜头么。
原本嬴政想的就是等到这批稻谷成熟后, 只留一捧自己尝尝什么味, 然后多培育几批就挨家挨户的发下去。
现在么。
他打算把这良种当成甜头。
他觉得言羽阳有一句话说得很对。
吃饱喝足生活富裕还要来造反的话,那就不是良民, 而是反贼了。
还有昨日言羽阳说过的,南北朝时期的人对种植水稻的方法进行改良后,水稻的产量还能再翻一番。
嬴政觉得这个技术搭配上水稻种子拿来当甜头,简直不要太合适。
但系统居然没有见缝插针的跟他推荐《齐民要术》。
嬴政直觉这里面有诈。
经过和系统斗智斗勇、被系统坑、还是被系统坑的一系列事件后。
嬴政对系统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神物!神仙显灵了!
到现在的:这系统肯定又不知道在哪憋坏等着朕呢。
也算是间接的迈出破除封建迷信第一步了。
嬴政直觉水稻这事可能还有什么后招在等着他。
但仍他想破头他也想不到,杂交水稻是不能留种的。
不过这也不能赖嬴政,这事不论换成是谁他也想不明白这里面的门道。
那自古以来大家都是这么留种的。
收获下来的作物留一部分当种子剩下一部分用来吃。
不能留种的作物,简直闻所未闻。
嬴政巡视完农田,准备回去找刘彻聊一下。
虽然他已经在心里深深的觉得刘彻这人不靠谱了。
但目前他已经知道的解锁了声望系统的皇帝,只有刘彻一个人。
嬴政想研究明白这东西,除了找刘彻也没别人可找了。
嬴政也不怕刘彻不配合。
他结合之前李世民问他什么时候打日本的举动,稍微想了想,就想明白刘彻和李世民打算干嘛了。
就是想拿他做实验呗。
生物课上学的那点做实验小技巧还用他身上来了?
嬴政也不怕刘彻跟他说假话,大不了他也跟刘彻做个实验咯。
【秦始皇】嬴政:武帝,朕有事问你。
【汉武帝】刘彻:秦皇请问。
【秦始皇】嬴政:你的声望系统各项初始数据是多少?
刘彻还没来得及编造一个数字,嬴政的消息又来了。
【秦始皇】嬴政:武帝最好不要想着骗朕。
【秦始皇】嬴政:也许朕不会先打日本给你们当实验对象,但朕可以先把刘邦找出来杀了跟武帝做个实验,武帝觉得呢?
刘彻觉得不怎么样。
刘彻还想骂嬴政几句。
虽然刘彻觉得这个实验确实没什么做的必要性。
肯定是每个朝代的发展都不会影响到下一代。
不然让秦始皇知道这么多事第一个倒霉的不就是他们大汉么?
所以大概率秦始皇就算现在把他曾祖直接就地正法,刘彻也不会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
可是俗话说得好。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也只是刘彻的推测。
万一呢。
万一嬴政把他曾祖杀了,他们大汉真凉凉了。
谁来负这个责?
退一万步说,就算没影响。
嬴政现在都把话摆在明面上说了,你要是敢骗我,我就把你祖宗弄死。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刘彻还不说实话,让他曾祖知道了,指定没他好果子吃。
但是让他就这么一五一十的全交代了,他又不甘心……
不对啊。
嬴政怎么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啊?
刘彻刚头脑风暴完,正是豁然开朗的时候,嬴政的消息又到了。
【秦始皇】嬴政:武帝,这么久不说话不会是在想怎么骗朕吧?你骗没骗朕。朕一眼就能看出来,至于刘邦现在在哪,朕也知道。
嬴政一看刘彻这么久不回他就知道她肯定在憋坏水。
平时秒回的人突然沉默了,一看就很可疑。
至于刘邦在哪,嬴政还真不知道。
他就是骗一下刘彻。
反正刘彻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
该说不说。
刘彻确实被嬴政骗到了。
毕竟人家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
除了老老实实的交代好像也没别的招数了。
但刘彻就是想再垂死挣扎一下。
刘彻打开跟他曾祖的私聊。
毕竟接下来他要说的话听起来有点大逆不道。
在群里聊确实不太合适。
【汉武帝】刘彻:曾祖,如果,我是说如果。现在有人要杀你,孙儿我只要交出一点秘密,就可以救你一命……
【汉高祖】刘邦:嬴政想知道你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我话还没说完呢,曾祖你就知道我想说的事是什么了,曾祖,料事如神啊。
【汉高祖】刘邦:除了嬴政还有谁能把你曾祖我弄死?项羽又不在这。
于是,刘彻就把事情一五一十都跟刘邦说了。
【汉高祖】刘邦:他想知道你就告诉他呗,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怎么?你不想说?
【汉武帝】刘彻:他让我说我就说,那我不是很没面子吗?
【汉高祖】刘邦:孙儿啊,看来在你心里,你曾祖我的命,比不上你的面子啊?
刘彻:……
【汉武帝】刘彻:怎么会呢曾祖,您都这么说了,孙儿一定马上乖乖照做,绝不拖延。
刘彻把自己的数据全都跟嬴政说了,一点水都没往里掺。
嬴政:?
多少?
你的民心值有多少?
嬴政觉得这系统绝对是坏了。
刘彻的民心值都有47,他的民心值居然才30??!
这系统怎么算的啊!
就连刘彻的国力值都比他高。
国力值嬴政也就忍了,毕竟言羽阳也说了,刘彻确实到处打架。
打架打得多,国力值比他高点没什么问题。
这个民心值到底是为什么!!!
但嬴政现在也只知道刘彻一个人的数据,只能和自己的做比较。
好像看不出什么东西。
嬴政决定多问几个人的数据看看能不能分析点什么东西出来。
但是他又不知道到底哪些人已经把这任务给做完了。
嬴政想了想,想出来一个办法。
他在大群发了一条消息。
【秦始皇】嬴政:朕手里有汉武帝的声望值数据,保真,有意者交换者私聊朕。
【秦始皇】嬴政:第一个开启声望系统的数据,很有价值哦。
刘彻:?
兄弟跟你心连心,你跟兄弟动脑筋?
有你这么干的吗!
拿到数据转手就把人卖了!
是不是人啊你!
【汉武帝】刘彻:问他不如问朕,想知道的人来找朕。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不说实话,但朕从来不骗人。
刘彻:……
朕跟你拼了。
刘彻下一条消息还没发出去,嬴政的私聊就到了。
【秦始皇】嬴政;别拆台了,你不想知道这些声望值代表了什么。有什么用吗?
嬴政这么一说,刘彻可耻的心动了。
他当然想知道了!!
在嬴政的诱惑下,刘彻老老实实的闭嘴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你们在说什么?在聊游戏吗?
居然把言羽阳都炸出来了。
嬴政就顺势问了问言羽阳的看法。
【秦始皇】嬴政:帝师觉得,声望值、民心值、国力值分别代表了什么?
【帝师一号】言羽阳:你们这是在玩什么皇帝扮演游戏吗?
【秦始皇】嬴政:差不多。
【帝师一号】言羽阳:根据我浅薄的游戏经验来看,声望值代表的可能是你的名气,民心值应该是代表你领地内的NPC对你的认可程度,国力值应该就是你国家的综合评价吧,国土面积啊军事力量啊财政储备啊这些的。
【秦始皇】嬴政:NPC?
【帝师一号】言羽阳:就是你领地里的子民。
嬴政觉得言羽阳说的还挺有道理的,但是现在就他和刘彻两个人的数据,也不太好验证。
正好这时候,也陆续有几个人开始私聊嬴政。
嬴政索性就把他们都拉了个群。
【秦始皇】嬴政:朕不是那种藏着掖着的人,有数据大家一起共享。
看着群里的【汉武帝】刘彻几个字,吕雉都要无语死了。
她之所以私聊嬴政,就是懒得跟姓刘的有什么牵扯纠葛。
结果嬴政反手就把她和刘彻拉一个群里了。
那她还不如直接去找刘彻。
还省去了嬴政这个中间商步骤。
【秦始皇】嬴政:为了表示朕的诚意,朕会先公开汉武帝的数据,等到各位将自己的数据一一公布之后,朕也会放出自己的数据。希望各位都不会说假话。
来都来了,也没什么好扭捏的。
武则天直接就把自己的数据发出来了。
【则天大帝】武则天:朕的声望值是3500 民心值50 国力值5500
【汉高后】吕雉:声望2500 民心值40 国力值3800
【明成祖】朱棣:声望3000 民心值45 国力值6000
【则天大帝】武则天:怎么不见唐宗?
【秦始皇】嬴政:声望4200 民心30 国力4800
【秦始皇】嬴政:唐宗嘴里没一句实话,不带他一块。
另一边的李世民还在持续不断的骚扰嬴政。
【唐太宗】李世民:朕来换朕来换。
【唐太宗】李世民:秦皇?朕来做交易了!
【唐太宗】李世民:不是吧秦皇,送上门来的生意你都不做啊?
见嬴政不回话,李世民又去找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朕跟你掏心窝子,你转头怎么就跟秦皇掏上心窝子了?朕呢?怎么把朕给落下了?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你在吗武帝?
【唐太宗】李世民:把你的数据也跟朕说说呗?
刘彻也没回复李世民。
李世民更加确定了,这两就是在背着他互通消息。
嬴政看着屏幕上各位皇帝们的数据。
虽然样本还是不怎么多,但他在这里的声望值依旧是最高的。
嬴政决定找言羽阳验证一下他的猜想,他往群里发了条消息。
【秦始皇】嬴政:帝师,嬴政和武则天,哪个皇帝的名气比较大?
【帝师一号】言羽阳:嬴政吧,毕竟是千古一帝嘛,虽然武则天是史上第一女帝。但毕竟嬴政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后世居然有女子称帝?
李世民觉得有点意思。
就是看这武则天前头的称号看不出来她是哪个朝代的。
但无论她是哪个朝代的,能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想必是及有本事的一个人。
得到了言羽阳的回答,嬴政心里的猜想也得到了证实。
言羽阳先前的结论果真是对的。
嬴政对言羽阳的滤镜又多了一层。
帝师还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啊。
解决了心中的疑虑之后,嬴政顺手回了一下李世民的消息。
【秦始皇】嬴政:互通消息是要拿出诚意的,唐宗,你的诚意呢?
李世民乖乖的把自己的数据全都给嬴政说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声望3800 民心72 国力7800
看到李世民这个数据嬴政眉头一挑。
除了声望值比自己低一点,李世民的数据领先在座的所有人。
看来这人贼是贼了点。
当皇帝当得还不错。
嬴政看完李世民的数据之后反手就把李世民也拉进小群。
但该知道的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该说的也都说完了。
李世民进去之后,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没人说话?
【汉武帝】刘彻:唐宗,你来晚了。已经说完了。
【唐太宗】李世民:劳驾武帝,给朕说说?
【汉武帝】刘彻:哎呀朕突然想起来朕今天的作业还没开始写呢,朕得写作业去了,下次有机会朕再和唐宗聊聊。
李世民;……
【则天大帝】武则天:朕给唐宗讲吧。
武则天点开李世民的私聊,把方才众人的数据又给李世民发了一遍,还有嬴政在群里的结论。
【则天大帝】武则天:大概就是这样,秦皇说这些数据大概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肯定还有增加的方式。
【唐太宗】李世民:多谢则天大帝,你真是个好人。
李世民现在非常欣赏武则天。
数据又好、心地又善良、还能以女子之身坐稳皇位。
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女子。
刘彻也不是故意不理李世民的。
他确实是突然想起来他今天的作业还没写。
只不过此作业非彼作业。
刘彻想起来的作业是他刚才和卫青聊天的时候忘记问霍去病今日脉象如何了。
是的,刘彻就是这么尽职尽责。
霍去病他们大军开拔之后,刘彻就天天私聊卫青问霍去病的脉象。
不一会,卫青的消息就来了。
【长平侯】卫青;陛下是不是忘了,昨日臣才刚演完苦肉计,虽然去病中毒不深,但也需要一段时日排毒。
刘彻:……
他确实给忘了。
但是他记得霍去病说,自己喝一碗药就没事了,那今天的脉象应该是可以跟他说的啊?
不过卫青都这么说了,那应该是没什么大事。
刘彻为了不让卫青觉得他厚此薄彼,赶紧又关心了一下卫青。
【汉武帝】刘彻:仲卿身子可大好了?
【长平侯】卫青:回陛下,臣无碍。
【汉武帝】刘彻:朕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仲卿此次过于冲动,下次切勿这样做了。
【长平侯】卫青:臣遵旨。
叮嘱完卫青,刘彻也去他的田里溜达了。
和嬴政一样。
刘彻近日也有事没有就喜欢往农田里跑。
看着日渐变黄的麦子和水稻,刘彻就高兴得不得了。
*****
朱棣把从嬴政那边得来的消息传到了他自己建的两个朱家小群里。
一个群里只有他、朱元璋、朱标和马皇后。
一个群里只有他、朱高炽和朱瞻基。
朱棣有考虑过要不要拉朱祁钰进来。
但是一想到朱祁镇,他就觉得糟心,干脆连朱祁钰一块放养了。
这边朱元璋的任务还没做完,他还琢磨着要出征呢。
那边朱标看到老弟送来的数据倒是心里有了主意。
他觉得他爹这次想出去打仗完全就是心血来潮。
照他这么整,十有八九赢不了。
但是他爹现在铁了心要打,他又不能直说,不然他爹很有可能连着他一块打。
朱棣送来的这份数据可以说是及时雨了。
朱标一下就想到了该怎么劝他爹。
他特意把武则天、嬴政和刘彻的数据着重拿出来,问朱元璋。
“父皇,难道您就不想知道您的数据是怎样的吗?说不定您的数据比他们都高呢?”
要不说知父莫若子呢。
朱元璋的兴趣果然被朱标给钓起来了。
“你仔细说说?”
“现在您的声望系统还没打开,秦皇说了,这数据是综合评价的,您要是这时候出征,万一数据变低了怎么办?”
“不能吧?”朱元璋怀疑的瞅着他儿子:“照你这么说,那咱要是赢了,国力值不就能大大提升?”
“父皇,你要真有把握能赢,人家砍你使节的时候你就打了,你至于忍到今天?”朱标很耿直的扎他老子的心窝子。
朱元璋:……
好气。
但是儿子说的还真有点道理。
朱标继续火上浇油:“您要是不怕到时候垫底丢人,那您就去呗。”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朱标:“是,老子现在不能出去打仗把日本人揍一顿,但是老子现在能直接上手把你给揍一顿。”
朱标:……
当然,朱元璋也就是嘴上说说,没真下手揍他的宝贝儿子。
“不过老四这数据,有点不好看啊。”朱元璋摸摸下巴。
“声望不是最高的,民心也不是最高的,就连国力也不是最高的。”朱元璋啧啧摇头:“看来老四这皇帝当得也就一般,标儿,如果是你,你应该比老四强点吧?”
明成祖朱棣打了个喷嚏。
他发完数据和结论以后就朱标搭理了他一下。
朱元璋鸟都没鸟他。
朱棣心里有点提心吊胆的,难道是他爹觉得他还不够好?
但是朱棣看了看自己儿子和孙子发出来的数据,觉得自己也不算太差吧。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么。
说曹操曹操到,朱棣刚刚还在想朱元璋的消息怎么没来,朱元璋的消息就来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好像还没跟咱说过,你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为什么最后是你登基?你大哥呢?
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朱棣决定在他爹面前硬气一把。
于是他回了朱元璋几个字。
【明成祖】朱棣:可曾听闻过,玄武门之变?
第054章 日常
朱元璋:?
你小子敢不敢再说一遍?
明成祖朱棣当然不敢。
硬气一时爽, 事后火葬场。
话刚说出去没多久,明成祖朱棣就已经开始后悔了。
朱元璋还没说啥呢,明成祖朱棣先开始自己找补上了。
【明成祖】朱棣:哈哈父皇, 其实我就是跟你说着玩玩, 刚刚看到了唐宗的数据,就突然想起了这个事, 所以跟父皇聊聊。
【明成祖】朱棣:父皇怎么看玄武门之变?
朕怎么看?
朕用眼睛看。
朱元璋才不信明成祖朱棣的鬼话。
【明太祖】朱元璋:给老子老实交代。
【明太祖】朱棣:大哥病死了,您把皇位给了允炆,允炆杀了朱柏和其他几个兄弟, 孩儿迫不得已为求自保, 就……
一番话给朱元璋炸了个七荤八素。
这会子朱允炆还没出生。
朱元璋跟这个素未蒙面的孙子见都没见过。
明成祖朱棣说他把皇位给了朱允炆, 朱元璋下意识就觉得明成祖朱棣在胡扯。
就算是他要把皇位传给他孙子。
雄英还在那摆着呢。
他能越过雄英去把皇位给别人?
朱元璋觉得明成祖朱棣嘴里没一句实话。
还是把人叫来打一顿算了。
那边半天没等到回复的明成祖朱棣内心也有些忐忑。
就多余多了这一句嘴。
这不纯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那边的朱棣一头雾水的被叫来。
一看朱元璋凶神恶煞的样子。
就熟门熟路的去敲马皇后的门然后躲在马皇后身后。
近来朱元璋只要一见到他。
最后都会揍他两下。
朱棣的求生技巧已经运用得十分熟练了。
“躲什么躲?”朱元璋黑着一张脸:“给老子滚出来。”
“又发什么疯?”马皇后摸了摸躲在自己身后的朱棣的头:“别老动不动就打孩子, 看你给孩子吓得。”
“我打他那是他自己活该!朱棣, 你自己说。老子打儿子,是不是天经地义?!”
“上火了就自己去找御医煎两副药喝败败火, 别一天天的瞎嚯嚯孩子。”马皇后压根就不搭理朱元璋, 她抬手摸了摸朱棣的头:“饿不饿?这些时日是不是被你父皇折腾得都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别管他,母后带你用膳去。”
“多谢母后。”朱棣乖乖的跟着马皇后走了, 马皇后关门之前, 朱棣还冲朱元璋行礼告退, 表示自己先走了。
朱元璋:……
都是些不孝子!!
*****
“距离上节课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大家都复习得怎么样了?今天来把单元小测测了, 过几天就准备考期末了哈。”
言羽阳一边说, 一边把卷子发了下去。
把卷子拿到手后, 大家就开始埋头做题。
特别是像韩信、孙策、高怀德、王审琦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
这几天就光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去了, 其他啥也没干。
其中以韩信为代表,刚表现出了想要反抗的苗头, 就被张良给无情的镇压了。
但除了韩信,其他几位都是自愿的。
这里面又以孙策为代表,就差竖着手指头冲天发誓大喊“我是自愿的”了。
因此这次大家的交卷速度还是蛮快的。
超出了言羽阳的预料。
“嗯?这次都做得这么快?让我来看下卷子……”
批完卷子的言羽阳更惊讶了。
除了赵构、秦桧那几个被他禁言的刺头。
居然全都及格了!
天呐!
全部都及格!
放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
这是什么好日子啊。
简直值得好好庆祝一番!
是个人就能听出言羽阳嗓音里藏都藏不住的高兴。
【秦始皇】嬴政:帝师今日心情不错。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了吗?
“你们今天的成绩真是太令人出乎意料了。”言羽阳一边上传成绩一边说:“虽然前排的同学依旧还是那几位,但是后排的同学居然全都及格了,老师真是欣慰啊,要是你们能一直保持下去就好了。”
原来是因为他们考得好所以高兴。
言羽阳把分数上传的同时,嬴政他们的积分也到账了。
嬴政立马打蛇上棍。
【秦始皇】嬴政:既然帝师今日这么高兴,反正还有时间,不如跟我们聊聊天?
怕言羽阳不答应,嬴政还又补了一句。
【秦始皇】嬴政:帝师已经许久没同我们聊过天了。
【唐太宗】李世民:没错没错。
言羽阳想了一下,觉得也不是不行。
反正课都已经讲完了。
剩下这点时间上不上下不下的,好像也没什么东西可说的。
“你们想聊点什么?”
【秦始皇】嬴政:帝师,朕还是想知道杂交水稻,能不能再说一说这个?
嬴政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太放心。
他直觉系统没这么好心,水稻肯定有鬼。
但又实在想不出系统会在什么地方动手脚。
那沉甸甸的稻穗,即使嬴政从未亲自下地耕种过,也能看出来,产量绝对不低。
也就是说,系统做的手脚不在产量上。
那会是哪里有问题呢?
没有头绪的嬴政索性就寄希望于言羽阳,希望言羽阳能帮他找到答案。
但别人可不这么觉得。
至少韩信不这么觉得。
【淮阴侯】韩信:秦皇。你这就没意思了。杂交水稻帝师早就讲明白了,你还要来问,你这不是存心浪费帝师的时间吗?要我看,帝师不如接着讲讲那个鸟铳有多厉害。
当然,除了韩信,其他人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嬴政话一说出口,众人就意识到。
嬴政肯定是发现了什么杂交水稻的不妥之处。
所以才会来再询问言羽阳一遍。
只是靠嬴政自己一人找不出来水稻的不妥之处,他需要言羽阳帮他。
心思活络的人已经开始私聊嬴政了。
比如李世民。
他最近经常奔走在和嬴政小窗聊天的第一线。
【唐太宗】李世民:嬴兄,你发现了水稻的什么不妥之处?给朕也讲讲呗。
【唐太宗】李世民:嬴兄?别不理我啊,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朕可以和你交换啊。
【唐太宗】李世民:嬴兄不想知道前些日子帝师说的南北朝飞速发展的农耕方法是什么吗?朕可以无条件告诉你啊嬴兄。
【唐太宗】李世民:嬴兄你说句话啊嬴兄。
嬴政:……
有事嬴兄无事秦皇。
嬴政觉得李世民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人。
但是李世民开出的条件嬴政又蛮心动的。
就算到时候系统上架了,他还得花积分去买。
李世民手里的可是免费的。
众所周知,免费的就是最香的。
但李世民会不会给他真的农耕之法呢……
嬴政又不那么能确定。
李世民现在在他这里的信誉度真的还蛮低的。
那边刘邦和刘彻也找上门来了。
【汉高祖】刘邦:秦皇有什么一手消息,也给小弟我分享分享。
若是刘彻说这话,嬴政也许还会应付他两句。
毕竟两人如今还是明面上的合作关系,不能闹得太难看。
但这是刘邦,嬴政就不管那么多了。
【秦始皇】嬴政:这不是汉高祖么?朕没去找你,你倒是先来找朕了,不怕朕把你给杀了?
【汉高祖】刘邦:哪能呢,秦皇不是这么小肚鸡肠的人呐。
【汉高祖】刘邦:再说了,烧掉咸阳宫的是项羽,又不是我刘邦,秦皇若是真要寻仇,该去找项羽才是。
嬴政:?
他的咸阳宫都被人烧了??
这么重要的事甚至没人跟他说???
不是。
那个叫项羽的到底是哪里来的粗鄙之人。
居然干得出在城里放火这种事情!
万一火势控制不住,岂不是整个咸阳都会被他付之一炬?!
嬴政有心问问言羽阳,但眼下水稻的事更为要紧。
嬴政只感觉一口气憋在胸口处上不去下不来的。
原本他以为大秦十四载而亡已经是老天爷跟他开的最大的玩笑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
人生处处是惊喜。
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出来给你一下子。
应付完老的,还要应付小的。
【汉武帝】刘彻:秦皇,你有什么新发现?透露透露呗?
【秦始皇】嬴政:只是一个猜测,还不确定。
【汉武帝】刘彻:什么猜测?给朕说说呗。
【秦始皇】嬴政:杂交水稻可能有问题。
刘彻:……
朕这不就是知道了杂交水稻可能有问题才来问你的吗!
刘彻啥也没问出来,直接铩羽而归。
那边李世民还在等嬴政回他消息。
嬴政不回他也没关系。
他就一直发呗。
李世民早就试过了。
像他们这种私人聊天,是不能拉黑对方的。
之前有天晚上他睡不着,闲着没事就拉着魏征半夜闲聊。
魏征不理他他就一直发一直发。
魏征说他要睡觉了,李世民还理直气壮的说。
爱卿现在不是还没睡么,既然没睡,和朕聊聊天怎么了。
魏征:……
最后第二天魏征顶着两个熊猫眼上朝。
讲三句话一点头,看得李世民直乐。
在李世民锲而不舍的“嬴兄”攻击之下。嬴政终于忍不住回他了。
没有人能忍受看到小红点还不点开。
哪怕他是千古一帝也一样。
【秦始皇】嬴政:朕也不知道具体是哪里有问题,还要等帝师再说一遍。
李世民:……
嬴兄白喊了。
那边韩信还在锲而不舍的要求让言羽阳多讲点军事。
被张良和萧何给联手镇压了。
他两一人压一只手,给韩信直接压在桌子上。
没机会再把消息发出去了。
刘邦吊儿郎当的:“韩信啊,杂交水稻这事比军事重要多了,你的问题就先往后稍稍吧。”
【汉高祖】刘邦:帝师,先说杂交水稻吧,更想听水稻。
【则天大帝】武则天:是的帝师,我们更想听水稻。
“不着急不着急,今天不是还有时间嘛,可以慢慢说,但是杂交水稻这事吧,我觉得你们问小周老师更好,他专业对口,讲得能明白点。我看看小周老师现在在干嘛哈,给你们把他摇过来。”
正好,周未眠没课,就让言羽阳给摇过来了。
【帝师二号】周未眠:什么事?
“小周,你就不能动动你尊贵的双手,稍稍往上看一看聊天记录吗?”
【帝师二号】周未眠:不能,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
嬴政把刚刚问过的问题又复述了一遍。
【帝师二号】周未眠:杂交水稻,植物界禾本科……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水稻。
周未眠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
什么三系选育、三系配套、两系杂交、个体高度杂合性什么的。
别说嬴政他们听不听得懂了。
言羽阳都没听懂。
言羽阳没忍住出声打断周未眠:“小周,你能说点人话吗,说点大家听得懂的。”
【帝师二号】周未眠:……
从这六个省略号里,言羽阳看出来周未眠骂得挺脏的。
【帝师二号】周未眠:因为水稻是同花传粉植物,所以杂交水稻就是先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当父本,一个普通水稻植株当母本。然后把母本的外壳剪开,然后把里面的雄蕊花粉挑出来。再把找到的雄性不育株,和母本种一块,用袋子把母本和父本的稻穗套在一起,等父本开花以后雄蕊花粉进入母本,你是希望我这么说吗?
什么父本啊母本啊不育株啊。
把嬴政说得更晕乎了。
他们生物课还没学到植物授粉的相关内容。
他听周未眠这么说就跟听天书似的。
但他还是问出了那个关键性问题。
【秦始皇】嬴政:每一个杂交水稻种下去之后都要像小周老师说得那样去授粉吗?除了授粉其他方面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就都是一样的了?
【帝师二号】周未眠:当然不用,要是杂交水稻种下去之后还要自授粉,那大家天天都呆在地里授粉好了,谁还种地啊?
【帝师二号】周未眠:这么做是因为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就是这么研究的。你把杂交水稻种子从种子公司手里拿到手以后,你就能直接下地,就按照正常种水稻方法种就可以。
【帝师二号】周未眠:至于和普通水稻有什么不同。
【帝师二号】周未眠:得到高亩产的同时你肯定也要付出点代价,杂交水稻的代价就是不能自己留种,要每年都去种子公司买他们培育好的种子。但比起产量,买种子也不算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
嬴政:????
你说什么??
杂交水稻的种子不能留???
得一年一买???
这嬴政他们可太不能接受了。
秦朝有那么多人,他要是想大面积推广这杂交水稻。
那他得用多少分买种子???
何况还是一年一买。
这不就成永远都填不满的无底洞了吗?
原本还被奉为至宝的杂交水稻的一下子地位就变得极其尴尬。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也许古代的帝王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诈骗。
贴心的系统已经为他们上了反诈第一课。
【帝师二号】周未眠:还有问题没?没有我走了。
周未眠等了一会,没等到有人问,就下线了。
系统这时也姗姗来迟。
[检测到诸位当前学习氛围高涨,我司决定为诸位送上一份豪华大奖!]
但是压根就没人理会系统的这条通知。
李世民眼泪汪汪的看着长孙皇后。
“观音婢,呜呜。朕早该知道天上不会有此等掉馅饼的好事,呜呜……朕的分……呜呜呜……”
长孙皇后拿着手绢给李世民擦眼泪:“没关系的陛下,咱们人多,分也多,若是陛下想要这杂交水稻,妾的分、还有丞相他们的分,可以都拿出换水稻的。”
朱元璋气得又摔了个杯子。
他近来已经摔了不少杯子。
关键是,他摔得还是不是自己的杯子,摔得都是马皇后宫里的杯子。
马皇后这个月已经换了不少套杯子了。
眼看着又被朱元璋摔了一个,又要去领一套新杯子,马皇后的额角跳了跳。
“这不知道哪来的东西,居然敢耍老子!!”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老子长这么大,敢耍老子的人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是是是,你多厉害啊,那你现在把这屏幕砍了给我看看?”马皇后凉凉的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生气,跟头牛似的。”
朱元璋眼睛一瞪:“你!!”
“你什么你?想打我?”马皇后双手抱胸:“动手啊。”
“咱懒得跟老娘们计较!”朱元璋硬邦邦的回了一句,就转过身去不再理马皇后了。
刘彻自从听到杂交水稻的种子要年年买新的之后,就隐隐听到了什么东西破碎的声音。
仔细一听。
原来是他的梦想碎掉的声音。
原本设想的东征西战、拳打匈奴脚踩日本,让周边小国都向他俯首称臣的梦想破碎了。
他真的不想穷兵黩武啊!!
嬴政听说要年年买种以后人都麻了。
心里甚至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他就知道这系统没安好心。
这么想着,嬴政也没觉得自己的心情有变好。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买彩票中了五百万。
兴冲冲的准备去兑奖了。
到了兑奖中心发现票掉了,你还不知道票掉哪了。
那种希望落空的滋味。
没人能平静的接受。
系统见自己出的通知没人理会。
又把刚刚的通知再加大、加粗、标红播放了一次。
[检测到诸位当前学习氛围高涨,我司决定为诸位送上一份豪华大奖!]
这次有人注意到了。
长孙皇后轻轻拍了拍李世民的后背:“陛下,别伤心了,新通知来了,说不定还有转机。”
见有人注意到自己,系统继续循环播放自己加大加粗还标红的通知。
[从现在起,商城的杂交水稻种子将进行升级更新和换代!]
[不要998、也不要1998,只要两分!就可以将全新升级的种子带回家!PS:全新升级版可以自己留种,不用年年购买哦~]
嬴政:……
武则天:……
李世民:……
贱死你算了!!
“光升级杂交水稻种子有什么用。”嬴政的声音很冷漠,没有系统想象中的欣喜若狂,“等会你其他种子也来个不能留种,然后再来个升级版。呵,谁有你会做生意?奸商,不对,奸统。”
系统:……
这反应不对啊。
难道他们不应该欣喜若狂的感谢自己给他们送去了希望吗?
系统决定回头投诉一下主系统出的《驯服宿主,让宿主从身到心都听从你的命令》
一点用都没有,还害它挨了不少骂。
[已接收到宿主反馈,正在向主系统反应。]
[接主系统通知,现对商城所有作物进行升级。]
[升级完毕,已经商城系统所有作物上调至2积分一份,留种无忧。]
“既然能升级,为什么一开始不升级?”武则天也在质问自己的系统。
[宿主稍安勿躁。]
[这么做只是对宿主们进行的一个小测试,不合格的宿主将会被本系统自动除名。]
测试?
所有人脑袋上都冒出来一个问号。
[不以民为本、爱民如子的皇帝和臣子,是没有资格接受本系统的帮扶。]
[因此,没有优先兑换良种的人,会被本系统直接除名。]
那要是没人发现这种子有问题呢?
有人想问这个问题,还没问出口,系统也立刻解答了。
[若是种子的问题在收割之前无人发现,本系统也将直接撤出你们的位面,不再进行帮扶。]
[恭喜宿主们,通过考验。]
系统说完,下一秒就有不少人被踢了出去。
被踢的就是系统说的那些不以民为本的人。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系统现在说的话,李世民只敢挑三分之一信。
他伸手擦掉眼泪问。
【唐太宗】李世民;小周老师,小麦、红薯、玉米、大豆和土豆这些东西也和杂交水稻一样不能自己留种吗?
系统:……
人和统之间的信任呢!
难道我还会害你们吗!!
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还要去问!
李世民问的这个问题又涉及了言羽阳的知识盲区。
言羽阳只好又去摇人。
【帝师二号】周未眠:又有什么事?
李世民把问题又问了一遍。
【帝师二号】周未眠:大豆的话,那要看是不是本地大豆了,本地大豆可以自己留种,不是本地大豆的话就只能去找种子公司买了。
【唐太宗】李世民:什么是本地大豆?
【帝师二号】周未眠:长得没那么好看,肚子上面有凸起黑线的就是本地大豆,至于其他的,红薯跟土豆切割芽点扔土里就行,种子反而没什么用。玉米和小麦的话,肯定种子公司的种子要好一点了,不然人家开公司不成纯贴钱了?
李世民:……
还好问了一嘴,就知道系统不会那么好心!!
第055章 有题有课
[请宿主不要污蔑本系统, 本系统童叟无欺。]
“土豆和红薯的种子都没用你还拿出来卖,还卖两分,你也好意思说你童叟无欺?”李世民振振有词。
[那你也没买啊。]
李世民:……
我没买你就能坑我了是吧!
我现在没买不代表我以后不会买啊!
[不买种子就没有果实, 没有果实你怎么用果实发芽点?]
系统说得跟真的似的, 李世民差点被他给绕进去了。
“既然土豆和红薯不像水稻一样不能自己留种。”李世民幽幽的说:“那为什么土豆和红薯也要跟着一起涨价?”
系统:……
系统直接使出装死大法,不回应了。
周未眠回答完李世民的问题又走了。
言羽阳刚想接手继续聊, 突然发现群里好像人数不对。
好像少了点人。
言羽阳一划拉光荣榜。
确实有好几个人都不见了。
什么赵构啊、石敬瑭啊、杨广啊、秦桧啊、赵佶等……
直接少了十多个人。
甚至连个通知都没有,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
小网站就是不靠谱,莫名其妙的出bug。
言羽阳立马给校长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校长, 你这网课网站不行啊, 怎么还偷摸往外踹人啊?”
校长接起电话后顿了一会才说话。
“啊, 这个, 这个是因为有学生退学了, 你不用太在意。”
言羽阳:?
言羽阳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语气里带着满满的难以置信:“校长, 你在说什么呢?让初中生退学吗?这是犯法的吧?”
校长:……
“啊, 额,这个……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
什么特殊情况也不能不念完九年义务教育啊。
都能来上网课了, 肯定也不是那种不让小孩上学的贫困地区。
言羽阳觉得他还是得给争取一下。
虽然踢出去的都是些成绩不咋地上课还不配合的人。
但是就这网课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尿性。
等会又给他补进来十多个要重头教起的, 那他还不如先把这几个已经教过但是油盐不进的要回来。
像是知道言羽阳在想什么似的, 校长忙不迭的开口:“小言啊, 你放心。他们这个属于是自愿退学, 我们不会往你班里再添人了。而且那几个学生, 他们不在你这里学了, 还能去别的地方学。人家爹妈能知法犯法吗?别瞎操心了。”
言羽阳的心思都被校长说的那一句“不往班里添人”给吸引了,连校长后面说了些什么都没听清。
“维持现状?不加人了?”言羽阳生怕校长反悔, 赶紧追问。
“不加了。”
“你立字据。”像是怕校长反悔似的,言羽阳立马脱口而出。
校长:……
人和人之间到底能不能有点信任,我又没惹你!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脱口而出得太快了,言羽阳咳嗽两声掩饰尴尬。
要不说今天是好日子呢,把那几个不配合的踹出去,那他的及格率不就又能高上一截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就像是做梦一样。
言羽阳把电话一挂,继续和皇帝们聊天。
“还有点时间,还有没有其他问题的?”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之后,张良和萧何也松开了对韩信的钳制。
【隋文帝】杨坚:杨广怎么被踢出去了?
虽然杨坚也没明白,为什么最后是杨广登基而不是杨勇。
但他更不能接受杨广被踢出去。
按系统的说法被踢出去的都是昏君。
杨坚不信杨广会是个昏君。
杨坚印象里的杨广,是个仁孝、不好享乐的好孩子。
加上系统一而再再而三的搞小动作,杨坚不是很信系统说的这些。
他想找言羽阳要一个答案。
系统至少还对皇帝们说了踢人的原因,而且说的也是实话。
只是言羽阳才是那个还什么都不知道、被蒙在鼓里的人。
“啊,这个。是因为杨广同学他转学了。”言羽阳把校长的说辞搬照过来,“以后杨广同学就去别的地方上学了。”
言羽阳这话落在杨坚耳朵里就是实打实的敷衍。
但杨坚也没什么办法。
比起让他相信他儿子是个暴君,言羽阳的这个转学说辞更能让他接受。
“时间也差不多了,今天就聊到这里了,过几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大家记得好好复习哦。”
说完言羽阳就下线了。
皇帝们赶紧加紧背诵。
等到地里的水稻枝穗都黄澄澄的,可以收割了。
期末考试的时间也到了。
大家都摩拳擦掌的,势必要将两分拿下。
正好去换可以留种的水稻。
这次换下来的可以留种的水稻,再播种一季,就可以试点给农人先发一批看看了。
因此大家都格外的认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哪个典籍?”
坏了,韩信挠挠头,这题言羽阳给得重点上面没写啊。
韩信想要随便蒙一个,又想起还没考试的时候,刘邦跟他说的。
“韩信啊。”刘邦拍了拍韩信的肩膀:“要是你这次考试还拿不到分……”
韩信想起刘邦当时的神态就打了个寒颤。
他这个主公,心黑手辣,脸上还笑眯眯的。
得罪不起,他得罪不起啊。
韩信开始试着使用言羽阳教过的排除法。
先划掉《孙子兵法》、再划掉《韩非子》。
剩下那两,韩信选了《论语》。
因为他划着划着突然发现自己还漏了一句“仁在其中矣”。
这不妥妥的《论语》嘛。
小小选择题,随便拿捏。
韩信接着往下看。
“有关山顶洞人说法不正确的是……”
乍一看,好像都对。
韩信飞速头脑风暴回忆之前背过的,然后不太自信的选了B。
跟韩信不同的是霍去病。
本来他和卫青是不打算参加这次期末考试的,但是昨天行军路上他们也听了一耳朵。
这系统居然还跟他们玩心眼子!还留了一手!
卫青和霍去病连夜进行知识点突击。
甚至在考试开始之后责令大军原地休息半个时辰。
本来只靠刘彻一个人的分就有点捉襟见肘。
这下商城的东西还偷偷涨价。
霍去病和卫青就是想置身事外也不行了。
反正他们也快抵达目的地了,稍微耽搁一会也不是耽搁不起。
霍去病下笔如有神,写题写得刷刷起飞。
遇见不太确定的他就先跳过,把后面的写完再说。
直到整张卷子写完,霍去病还检查了两边。
满分可能够呛,但是90分是肯定有的。
霍去病交完卷,还没用到一个小时。
四十分钟他就写完了。
霍去病交卷的时候卫青还在写,一看霍去病准备往外钻,卫青赶忙叫住他。
“马上到边境了,别乱跑。”
霍去病头也不回的,随便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漠北的风光同长安不太一样,越是靠近边境,风沙就越大,绿色的植被越来越少。
一眼望过去,四周的景致都差不多。
很难分清东南西北。
霍去病随手点了一支八百人的小队:“出去侦查侦查情况?”
完全把卫青让他别乱跑的叮嘱抛之脑后了。
卫青那话是私下对着霍去病说的 ,被霍去病点到的人压根就没听见。
头发话了,哪有不从的道理。
当即一队人马就乌泱泱出发了。
霍去病还点了十个人专门背水和干粮。
并叮嘱负责伙食的伙夫不用等他们回来吃饭了,直接去雁门汇合。
卫青也没想到,就晚了这一会功夫。
那么大个侄子就不见人影了。
卫青:……
卫青赶紧给霍去病发消息。
【长平侯】卫青:你上哪去了?
【长平侯】卫青:赶紧给我回来!
霍去病压根就没回卫青消息的意思。
一旁得了霍去病叮嘱的伙夫看卫青脸色不好,赶紧把霍去病交代的话一五一十给卫青说了。
卫青都气笑了。
前脚还在那跟他好好好。
后脚就不回来吃晚饭了,直接雁门见。
长本事了。
不回消息的霍去病在卫青眼里也成了心虚的表现。
这就是卫青冤枉霍去病了。
他压根就没机会回卫青的消息。
他这会正忙着隐匿自己。
他带着他的小队跑出去还没多远。
就遇上一队看起来鬼鬼祟祟的人。
霍去病当即就命令全员下马隐蔽好。
看看对面来的是什么人。
期起初,霍去病以为自己是遇上山匪了。
虽然没听刘彻说过漠北一带除了匈奴还有山匪。
但既然让他遇上了。
顺手捆了送去给雁门太守也不是不行。
算是为民除害了。
霍去病趴在一从灌木后面,等到那一行人鬼鬼祟祟的靠近了。
霍去病才辨认出来。
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山匪。
是匈奴!
霍去病惊怒交加。
惊的是,此地离雁门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匈奴人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这里来。
怒的是,这群匈奴好大的胆子!
听着匈奴们叽里咕噜的交谈着,霍去病悄然握紧了手中的刀。
这是一支大约三千人的小队。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隐秘行事。
他们并没有骑马。
待到所有匈奴都进入了没有遮蔽物的旷阔地带。
霍去病悄声吩咐:“等会打起来了,留五个人去找我舅舅报信,你们五个记得分开走,一定要把情况一五一十的说清楚。现在敌众我寡,形势不明。有多少匈奴偷偷摸进来了我们也不知道,你们一定要把情报带到。”
被霍去病钦点的传令兵们纷纷一脸凝重的点点头。
“放箭。”霍去病一声令下。
携带了弓箭的士兵们弯弓搭箭。
箭矢嗖嗖嗖的如流星飞出,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五个传令兵翻身上马,疾驰出去。
霍去病抽出刀领着其余士兵冲锋。
匈奴人们除却最初的慌乱,很快也恢复了秩序。
抽刀与汉军拼杀起来。
霍去病抬头看了看头上盘旋的苍鹰,内心直觉不妙。
等到传令兵追上大部队将情况禀明后。
卫青当即将军队一分为二。
他带着三分之一的人去驰援霍去病,剩下的三分之二交给李息带领,继续往雁门去。
等到卫青带人赶到的时候,霍去病他们已经厮杀完了。
满地的尸体和断臂残肢。
霍去病浑身是血,提刀站在尸体中央,活像是杀神降世。
卫青知道霍去病带了八百人出来,如今粗略一眼望过去,至少折损三分之一。
但满地的匈奴尸体更令人触目惊心。
这些匈奴是什么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这里来的?
数量还这么多。
卫青后知后觉的感到了后怕。
他们身后就是无知无觉的百姓。
若不是霍去病今日误打误撞的发现了。
等到匈奴汇聚起来,越过雁门直冲身后毫无防备的城池,后果不堪设想。
霍去病特意留了几个活口让人捆了起来。
霍去病一抬头就看到了卫青。
他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血就跟卫青打招呼:“舅舅!”
霍去病拎起一个活口就去找卫青。
“舅舅,你先别骂我。”霍去病讨好的笑了笑:“咱们先说正事。”
霍去病把手里的匈奴砸地上,那匈奴咿咿呀呀一整怪叫。
“舅舅有没有带几个懂匈奴语的人过来?他叽里咕噜的,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我怀疑他在骂我。”
卫青挥挥手,就有精通匈奴语的人从后排出来。
那人听了几耳朵,就狠狠的一脚踹在匈奴的肚子上。
“回将军,这匈奴人翻来覆去的就是几句疯话,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他真的在骂我?”霍去病也给了匈奴一脚:“我还没骂你呢,你倒是先骂起我来了。”
那翻译默默地擦了擦额间的汗,心说,他何止是骂你啊,他连陛下都骂了。
想起那匈奴说的话,翻译默默地咽口口水,这话觉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哪怕是翻译也不行。
“他骂我什么了?”霍去病问。
翻译支支吾吾的半天答不上来。
霍去病还以为是这翻译学艺不精,当即就让卫青换个翻译来。
翻译:……
年轻人,好奇心不要太重了!
卫青挥了挥手,又有一个翻译出列。
那翻译听了半晌,一板一眼的说:“这匈奴人说,他们迟早会把中原人全都杀光,看在霍侍中长得白白净净,跟个娘们似的份上,要是愿意陪他睡一晚,他可以考虑饶霍侍中一命。”
卫青:……
霍去病:……
你都阶下囚了还敢这么嚣张?
“他还说,等他们打到长安了,就把陛下的头割下来当酒杯……”
“好了,不要说了。”霍去病及时打断翻译二号。
他一脚踢在那大放厥词的匈奴头上,把人踢得昏死过去。
霍去病看向卫青:“这匈奴既然敢口出狂言,想必一定是有什么底牌。而且这底牌很大。”
霍去病语气凝重:“舅舅,我认为我们不应再往雁门去了,应该立即回防后方城池,匈奴人既然冒险潜入,绝不会只派这么一支队伍,眼下再去寻其他的匈奴无异于大海捞针,必须趁着匈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的时机立刻回防,才有可能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卫青觉得霍去病说得有道理,但出征雁门是刘彻出发前就定好的目的地。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卫青思及言羽阳曾经说过的话,还是决定先请示刘彻再做定夺。
【长平侯】卫青:陛下,臣有急事禀告。
【长平侯】卫青:去病在即将抵达雁门时发现一支数千人匈奴小队,虽去病已带队将匈奴小队全歼,但疑似还有其他匈奴人已经潜入,准备暗中对代郡动手。
【长平侯】卫青:臣恳请陛下准许,臣领兵回防代郡。
刘彻交完卷子以后就去巡视水稻田去了。
他近日都快住在田里了。
看水稻看得比刘据还重。
骤然收到消息他还以为是卫青找他有什么事呢。
看到霍去病全歼匈奴小队那里。
刘彻差点高兴得跳起来。
霍去病果然是将星!
第一仗就能大获全胜!
刘彻再往下看,就差点骂出声。
他真想知道那些驻守边境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能让匈奴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摸进来。
要是霍去病没发现匈奴的踪迹。
代郡会遭遇怎样的祸事,刘彻想都不敢想。
【汉武帝】刘彻:准。
【汉武帝】刘彻:领兵在外,不必事事与朕说明,以免贻误战机,仲卿自己定夺便可。
【长平侯】卫青:臣领命。
卫青何尝不知道战机稍纵即逝,有一丝一毫的耽误都会被贻误。
但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只要一想起言羽阳说的那些活生生的例子,卫青还是尽量不让自己有任何僭越的地方。
有了刘彻的准许,卫青派了几个人去追此时正往雁门去的李息,自己则跟霍去病一起回防代郡。
卫青将自己带来的兵马分了一半给霍去病,两人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若是在路上遇见匈奴,直接宰了就行。
至于留的那几个匈奴活口,霍去病直接杀了。
什么情报都提供不了,留着也是累赘。
但这次回到代郡的路上异常顺利,没有再发现任何匈奴的踪迹。
霍去病闲不住,又领了一队人马窜出去了。
这次卫青没拦着。
说不定让霍去病出去转转,又能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
*****
言羽阳带着期末考试的成绩归来的时候,霍去病还没回来。
卫青有时候疑心霍去病是不是迷路了。
但他每天给霍去病发的消息,霍去病虽然不能及时恢复,但到底还是每天都回了。
卫青决计想不到,不久之后,霍去病会给他一个莫大的惊喜。
“大家这次的成绩也都考的非常不错,老师很是欣慰。本来依照惯例,期末考试之后就是暑假了,但是鉴于咱们是网课,而且时间紧任务重,放假这个过程咱们就直接略过了,直接进入七下的课。”
“七上的时候,咱们学了南北朝。当时南朝是由四个政权,宋、齐、梁、陈。北方也是一样的,北魏并没有将他们的统治永久的延续下去,后续依次是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隋文帝杨坚在581年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不过隋朝虽然重新统一了局面,但隋朝的历史也非常短暂。跟秦朝一样,隋也是二世而亡。”
杨坚:?
什么?
二世就亡了?
他那么大一个大隋就让杨广给败没了?
这下杨坚再不想相信也只能相信了。
系统有可能会骗他,但言羽阳是不会骗人的。
这会杨坚很怀疑人生。
难道杨广一直以来都是在演?
所以他到底为什么会把杨勇给废了啊?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接任皇帝的是杨广不是杨勇?
“这个嘛,就说来话长了。算是隋文帝自己识人不清吧。”
杨坚:?
他识人不清吗?
【隋文帝】杨坚:帝师何出此言?
“人家杨勇当太子当得好好的,也没犯什么大错,就旁人说了两句太子的坏话,杨坚就把人给废了。杨广说杨勇疯了,杨坚就直接信了,连见杨勇一面都不肯。”
【隋文帝】杨坚:旁人是谁?
“杨素呗。他早就让杨广收买了,跟杨广一道的,就专门说杨勇坏话。就连独孤皇后也被杨广骗了,帮着杨广说好话。说到这个还有个很耐人寻味的,传说杨坚死前发现了杨广的真面目,曾说过独孤误我四个字。”
“问题是贬杨勇为庶人是他自己下得旨意,大臣们劝阻过,他不听,他非要一意孤行,废了杨勇立杨广。既然事是你自己干的,那你怪别人头上干嘛呢?独孤皇后让你立杨广你就立杨广,那肯定是你自己心里也想啊,不然大臣让你别废杨勇你怎么不听啊?”
“能够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人到底还是少数,皇帝们还是更乐意让自己的老婆替自己分担一点骂名。晚年多疑昏聩,杨坚也算是一个典型了。当然了,杨勇上位之后隋朝会不会得以延续下去咱们也不知道,反正杨广是没让隋朝能延续下去,而且杨广登基之后,马上就赐死了被贬为庶人的杨勇,用的还是杨坚的名义。”
听到这里杨坚心里五味杂陈。
他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应该先找杨素的麻烦还是先找杨广的麻烦。
亦或者是去找独孤伽罗的麻烦。
杨坚突然觉得自己现在跟嬴政应该很有话说。
毕竟二世而亡的朝代估计也就他两了。
之前杨坚看到隋朝就只有他和杨广他还问了杨广一嘴,为何不见其他后人。
杨广当时支支吾吾的搪塞过去了。
杨坚当时还以为这个系统是随机抽人,不是每个人都会入选的。
现在他明白了。
压根就没能传下去,可不就没人在么?
第056章 课
杨坚想了想, 觉得自己还是不能这么轻易的妄下定论。
万一杨广也能有一点可取之处呢。
哪怕是一点。
说白了,杨坚还是觉得很难相信。
要是杨广呈现在他面前的一切都是演的,那杨广心思也太深沉了吧!
俗话说得好。
比皇宫更危险的是东宫, 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
杨坚决定再看看。
“不过虽然隋文帝给自己选的继承人没选好, 在其他方面他还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隋文帝上位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很快就让隋朝的经济恢复,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到了隋炀帝那就不行了,隋炀帝好大喜功、奢靡享乐。他爹好不容易恢复点经济在他手里全给败光了。”
“在这种强压之下, 农民起义很快就爆发了。618年, 隋文帝在江都被起义军杀死, 隋朝覆灭。其实细数隋朝的灭亡, 你会发现他和秦的覆灭有一点相似。”
嬴政:……
朕的大秦就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同样的完成统一、同样的两代帝王、同样的修建工程、同样的创新制度、同样的因为暴政灭亡。”
“都说唐承隋制、汉承秦制。所以当我们提起秦汉、隋唐这四个朝代的时候往往都会将他们捆绑在一起。”
“隋朝覆灭后,李渊称帝, 建立唐朝。提到大唐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的听过几耳朵。唐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可谓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大家伙现在语文课上背的诗词大部分都出自这两朝代,什么李白啊、白居易啊、唐宋八大家啊, 是吧。”
“但大唐除却文化, 经济啊、国力啊个个方面, 都非常繁荣。都说大唐是中华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大家就一起走近、欣赏一下这颗明珠到底为什么这么璀璨。”
李世民听到这些, 面上不显, 内心狂喜。
果然, 他的大唐就是最好的!
连后世之人都这么觉得!
“在安史之乱前, 唐朝的发展一直都是稳定向上的,让我们来看看大唐都经历了那些君主。”
“李渊建国后, 在626年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
杨坚:……
不是,等等。
隋朝呢?
隋朝这就讲完了?!
【隋文帝】杨坚:帝师,大隋呢?这就没了?
“嗯?没了啊。杨广都死了,隋朝没了也挺正常的吧。”
不是。
那十四年的秦朝都占了两课,我这三十多年的大隋怎么才一课啊!
不合理!
太不合理了吧!
还有。
李渊这名怎么那么耳熟呢。
这个李渊不会是正在当陇州刺史那个李渊吧。
唐国公……大唐……
对上了啊!
杨坚又惊又怒,他自认为他对李渊可以说是很好了。
李渊的妈妈甚至还是独孤伽罗的姐姐。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居然养出来一个白眼狼!
【隋文帝】杨坚:李渊篡隋的时候不会觉得愧对他的姨母和姨夫吗?
“嗯?杨坚同学,你这个愧对指的是?”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对李渊一家那么好,他反过头来把人家的江山覆灭,他心里不会愧疚吗?
“啊?这个……李渊愧不愧疚我倒是不知道,但是杨坚同学,隋文帝的皇位不也是从他女婿手里拿过来的吗?老师觉得,封建社会,皇帝这个东西呢,能者居之,而不是说,谁当了皇帝这个皇位就一直是他家的,不然改朝换代换了这么多次,除了最开始的大禹,难道后面朝代的帝王都是反贼啦?”
【隋文帝】杨坚:所以隋文帝一直都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一直都在尽力弥补她。
“愧疚这个东西,就是嘴上说说而已。虽然他觉得愧疚,但是他该干的事一样没少干啊。杨丽华没求杨坚不要这么做吗?但杨坚还是这么做了对吧。”
“诚然杨坚的出发点是好的,宇文赟很昏庸,他当不了好皇帝。那杨广比宇文赟更昏聩,被人推翻也是理所应当啊。”
“当时的人为了逃避徭役,自愿把自己的手脚给弄断。谁会无缘无故愿意让自己从一个好好的正常人,变成一个残疾?杨广一年征一批徭役动辄就是百万之数。虽然说他的功是开凿了大运河,但是说白了,他那个大运河就是为了让自己能更方便的乘船出去玩。而且杨广开凿的运河,到了宋朝就淤塞了,压根就用不了。”
“造运河这事,从先秦到南北朝,期间一直都有人在干,杨广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前人开凿的地方性运河全都联通在一起,当然,我说这个并不是要否认隋唐大运河的地位,他确实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十分伟大的一项工程,但我还是希望同学们搞搞清楚隋唐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的区别。”
“再说回杨广为了享乐干过的荒唐事,当时帮他造船的徭役,日日浸泡在水中,泡得自己身上长蛆虫了也不敢停,停下来就要死,但是他不停下来,他能看到活路吗?活人身上长蛆,这又是何等的荒唐事。”
“杨广坐船拉迁的民工都要用十多万。这又是何等夸张的数量?虽然说社会生产力不同,经过了一千多年,但你拿这个数据去和秦朝对比一下,秦始皇修长城才征了四十万,杨广拉个船就征了十多万,还不算别的。”
“他爹在位养下来那点社会经济和民生,全让杨广嚯嚯完了。还有一个最直观的数据,隋文帝在位时期推行过一个政策,在民间设义仓,防止凶年。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家粮食都有剩余的时候,拿出来一点捐进去存起来,避免到时候天灾人祸的时候,大伙没饭吃。”
“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对吧。哪怕到了隋文帝后期,义仓转化成了官方管理,至少这个制度它在隋朝是一直存在的,并没有被取消就连现代考古的时候都挖到过隋朝存粮的粮仓。”
“但是到了隋炀帝期间,居然有的地区的人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为什么会没饭吃?义仓里的粮都上哪去了?现代考古都能挖到,那就说明义仓里是有粮的,为什么不能拿出来分给老百姓吃呢?”
“再说一个更加直观的数据,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到隋炀帝即位期间,全国户口是八百九十多万,约九百万。这还是平均每年涨上来的,虽然比不上西汉的数量,但至少也是超过了西晋。但到了李渊在位时候的全国户口统计,就只剩下了两百多万户,一下少了差不多六百多万户。”
“同学们,这里的户指的并不是人数,而是户籍。换算成人数的话,平均估计一下,一户五口人,九百万多万户就是四千五百万人了。两百万就是一千万。这中间三千多万人呢?上哪去了?都死了呀,都让隋炀帝给嚯嚯死了。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就是五千一百一十天,平均下来就是他在位约一天,就有差不多七千人去世。”
【秦始皇】嬴政:这种人也能当皇帝当十四年?
嬴政感到很不可思议。
他的大秦总共才十四年,这种没人性的东西居然也能当十四年的皇帝?!
这简直是荒唐、荒谬!
那个李渊居然能忍十四年才揭竿而起。
嬴政表示无法理解。
【唐太宗】李世民:唉。
【汉高祖】刘邦:闻所未闻,简直闻所未闻。
【大将军】蒙恬:请不要将这种人与我们陛下放在一起比较,他不配。
【汉武帝】刘彻:辱秦皇了。
嬴政:……
我谢谢你。
“李渊为什么篡隋这还不明显吗?就算不是李渊,也会是其他人,再不换个皇帝全国人民都要死绝了。我们都说大唐有多好,贞观之治在李世民的统治下有多繁荣,但就算是这么繁荣,贞观十三年的户籍统治,也才刚刚三百多万户。”
“你从这个数据就能看出来,想要把人口增长养回来其实真的非常非常的难。都说穿越回秦朝修长城没活路,在我看来,穿去隋朝落到隋炀帝手里,那才是真的没活路。”
“大家都是新社会的人了,就不要再去封建社会共情帝王了,偶尔也把眼光放在民间疾苦的百姓身上一眼。说了这么多,杨坚同学应该不会再认为李渊白篡隋是白眼狼行为了吧。”
“李渊做人怎么样我不评价,但就改朝换代这事来说,他是没错的。杨坚同学问为什么隋朝这么短,那是因为隋朝能说的他就这么点。杨广的暴行倒是有挺多能拿出来说的,但与其在暴君身上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多背两篇语文课文。”
杨坚:……
真没看出来,杨广那小子居然这么能装。
杨坚内心百感交集。
他一方面觉得在所有人面前将杨广做过的事都抖露出来实在是丢人的很。
一方面又愤怒于杨广的无法无天。
杨坚常跟杨勇说,做皇帝最忌奢侈享乐、好大喜功。
没想到这些品质杨广是一个不落的全染上了。
“把杨广给朕叫来!”杨坚努力的压抑自己的怒火,命身边的人去传杨广进宫。
传杨广的人前脚刚走,杨坚就令另一个侍从去拿鞭子。
“朕今日就要亲自动手抽死这个不孝子。”杨坚的语气很平静。
虽然那侍从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晋王殿下就成不孝子了,但杨坚的命令他也不敢违背,于是忙不迭的就去了。
“继续说回唐朝,刚刚说到哪里了?”
【唐太宗】李世民:626年李世民即位。
“对,说到李世民即位。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说起李世民,他就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明君模板。李世民在位期间,多次出征,平定外患。对内实现休养生息,直接为大唐未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局面。”
【明太祖】朱元璋:但他搞了玄武门之变。
自从朱棣说了玄武门之变后,朱元璋就有点疑神疑鬼的。
正好今天言羽阳说到李世民,他啪一下就不吐不快了。
李世民本来还在快乐的听言羽阳说自己的政绩,一看到玄武门之变五个字他就笑不出来了。
李世民委委屈屈的写了几个字。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那他也是被逼的啊。
【明太祖】朱元璋:你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你就说他干没干吧。
朱元璋一看“被逼的”三个字眉心就跳了跳。
果不其然,下一秒他就收到了明成祖朱棣私聊发来的消息。
【明成祖】朱棣:父皇,儿臣也是被逼的啊!!
【明太祖】朱元璋:你给朕滚蛋!
“玄武门之变这个事吧,说来话也长。”
言羽阳低头看了看时间,感觉还来得及,就打算把这个事情给展开说说。
【秦始皇】嬴政:所以玄武门之变到底是什么?
“这个事就要往前推一下,推到李渊还是太原太守那会。隋炀帝暴政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李世民就也劝他老爹起义,李渊虽然犹豫,但是最后还是被儿子说服了。”
【隋文帝】杨坚:李渊篡隋是李世民蹿腾的?
“也可以这么说吧,李世民的成长轨迹就是那种小说里面很标准的世家公子,又聪明又爱玩,还没有贵族身上那种看不起人的傲慢。”
“隋炀帝被突厥包围的时候,李世民还去救驾了呢,那会李世民才十六岁。但凡隋炀帝靠谱一点,就算他不是那种很出色的帝王,他只要不是个暴君,李世民都会是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李渊起义之后,李世民就出去带兵打仗去了。李渊之所以能这么迅速的收拢地盘把各地的起义军都给消灭了,全赖李世民和平阳昭公主。平阳昭公主也是封建史上第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公主。在李渊进入关中之前,平阳昭公主就已经为他打下了一片不小的地盘。在李渊拿下长安之后,平阳昭公主又一直在山西娘子关驻守李家的大本营。”
听到言羽阳提起已经去世多时的姐姐,李世民不由得有些出神。
他的姐姐也曾驰骋沙场,立下过赫赫战功。
是个值得世人钦佩的女子。
“说白了,大唐的天下可以说有一多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因为李世民有能力,所以他手下的能人异士也很多。李渊一看李世民这么能干,他就干脆啥都交给李世民去干了,他还给李世民画饼,说要是能成事,他就让李世民当太子。”
“结果反手李渊给李建成立成太子,你这不就纯纯说话不算话吗?搁谁谁心里能没疙瘩。没封太子封了个秦王就算了。结果因为李世民的军功太多,李建成心里又有疙瘩了。”
“那李世民军功多这事他也是不争的事实,李轨啊、刘武周啊、窦建德啊、王世充啊这些人都是李世民打的,他军功要不是实打实的那这天策上将也封不上去对吧。”
“但是李建成他心里就过意不去啊,加上李世民手里的人确实也多,大家都开玩笑说大唐的开国元勋都在秦王府、李渊手里的都是前朝余孽,玩笑归玩笑,那也是事实。”
“李世民当时手底下的文臣武将他确实是多,李建成甚至直接下旨不准房玄龄和杜如晦进秦王府。完事玄武门之变之前,李建成他们还给李世民下毒。”
“下毒这事让李渊知道了,但李渊选择轻拿轻放。他不打算把李建成怎么样,倒是打算把李世民遣走,李渊的意思是只要李世民离李建成远远的,李建成也不会想着去害李世民了,大家都能相安无事了。你这换谁来了谁坐得住?再不行动人都要没了。你别说李世民自己想不想行动了,就算李世民不想行动,他手下那帮人也坐不住啊。”
“谁知道要是哪天李世民真死了,下一个凉凉的会不会轮到他们?于是大家一合计,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
“其实说白了,玄武门之变与其说是李世民跟李建成争皇位,不如说是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权力争夺。你把李建成往李世民跟前一放,压根就不够看。要不李渊在得知李建成死了以后自己就麻溜的收拾好禅位李世民了呢。”
“这得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了,大唐延续了一个盛世,玄武门之变要是没成,那还真不好说了。”
【汉武帝】刘彻:李建成这么差李渊还立李建成当太子?他瞎啊?
刘彻不是很理解这种。
明摆着有一个更优秀的,为什么要去立另一个比较平庸的?
“因为李建成是长子吧,其实李渊当皇帝也不能说很差吧,只能说他比起其他的开国皇帝来说,确实是没那么耀眼。谁让他儿子能力太强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而且隋朝的例子还摆在那里呢,隋文帝废掉长子,连带着把整个隋朝都给废了。李渊心里有点担忧也说得通,李渊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自己又喜欢偷懒,又喜欢给儿子画饼。完事他还偏心,一边拿李世民当驴使唤,一边李世民说什么他都不信。后宫嫔妃说李世民坏话,他信。李世民给自己辩解。他不信。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到了李渊这就是我用你也不妨碍我疑你。”
“画饼这事,他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这里头也得有点技术含量啊。你要是把握不住,那你画什么饼啊?像是搞了靖难的永乐大帝也喜欢给他在外打仗的二儿子画饼。但是人家能把握住啊。他虽然老跟朱高煦说太子身体不好,还是你更像我什么的,但是朱高煦就没能成功复刻一个玄武门之变。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就一直坐的很稳。朱高煦是不想吗?他那是做不到啊,朱高煦有军功又怎么样,朱棣自己身上的军功也不少。哪跟李渊似的,打仗的事是一件不干,全都丢给李世民了,自己坐在后方享福。关键是李渊给李世民画饼还不止一次,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那李渊老这么画饼,他的饼在李世民眼里看来就也没什么可信度了。”
“当然了,把朱棣和李渊放在一起比,肯定是朱棣强,但是你要想搞政变,归根结底还的是自己有能力,没能力全都白搭啊。”
【秦始皇】嬴政:朕觉得唐宗这么做,也不算是做错了。
本来就是自己的东西,争一下怎么了?
嬴政偏头看了一眼下方的扶苏。
要是当时的扶苏接到矫诏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尽,而是领着蒙恬……
虽说往事不可追,但嬴政向来更欣赏有手腕和有魄力的人。
虽然这唐宗嘴里没一句实话。
正美滋滋的听言羽阳夸自己的李世民打了个喷嚏。
看来世人也不全是被孝义蒙蔽双眼的人。
李世民一直觉得自己弑兄的手段有可能被世人诟病,说他私德不佳过于冷血。
现在看来,他完全是多虑了。
史书对他的评价还是挺好的。
“玄武门之变差不多就是这样,以秦王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发动的一场政变,而且也不能完全算是李世民先动的手吧,可以看做是防守反击,当时李建成也已经对李世民起了杀心,李元吉还在边上出谋划策的,本来他们三的矛盾就已经没有调和的可能性了。李建成一看下毒没把李世民给毒死,就转换思路,开始和李元吉对李世民身边的人动手。”
“李世民不在玄武门动手,他早晚也会让李建成给弄死。而且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的计划其实已经泄露出去了,李元吉劝李建成不要进宫,李建成觉得李世民没那个胆子搞兵变,显然他也低估了李世民,李世民在玄武门直接亲手射死了李建成,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玄武门之变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玄武门兵变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我们接着往后说,贞观之治之后。大唐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
李世民:?
李世民还没从高兴的情绪里面转换出来,就懵了。
搞了半天。
武则天是大唐的女皇帝啊。
不是。
李家人上哪去了啊?
李世民赶紧给李治发消息。
【唐太宗】李世民:稚奴,怎么回事?
跟李世民一样,朱元璋这时候也在质问自己的儿子。
【明太祖】朱元璋:老四,你最好给咱把你所谓的靖难明明白白的讲清楚。
明成祖朱棣还没来得及回话呢。
朱元璋的消息又到了。
【明太祖】朱元璋:别说什么是被逼无奈,朕要的是一五一十的前因后果。
第057章 课(还是唐,比较细)
【明成祖】朱棣:爹, 您到底想让我说啥啊?我真的是被逼得啊。
直接叫爹了,看来确实是急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上次说朱允炆杀了朱柏,那他也说了要杀你?
朱棣:……
这倒是没说。
伸头是一刀, 缩头也是一刀。
都讲到唐朝了, 说到大明也是迟早的事。
还不如直接把话给说明白了。
只是说话也是得有艺术的。
正好这时候朱标和马皇后都还在。
朱棣一边跟朱元璋坦白一边在内心祈祷,朱标和马皇后可得把朱元璋给拦住咯。
不然他可就危险了。
【明成祖】朱棣:爹,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儿子要是不动手,焉知儿不是下一个朱柏?
朱元璋:……
你还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呗。
其实朱元璋也没朱棣想得那么生气。
可能是言羽阳之前提到朱棣的时候, 用了永乐大帝四个字。
都大帝了, 说明老四干得应该也不是很差。
朱元璋心里这么想着。
但是想归想, 该摆的谱一样没少摆。
【明太祖】朱元璋:所以你也效仿唐宗, 搞手足相残那一套?
【明成祖】朱棣:爹啊, 这你可就误会我了!我可没杀我大侄啊!!
这话朱元璋就不信了。
这不扯淡么,好不容易把皇位拿到手了, 还把上一任皇帝留着?
朱元璋也知道朱棣什么德行, 压根就不是什么善良的人。
朱棣想的则是,他确实没亲自动手啊。
他那好大侄不是失踪了么。
至今下落不明, 他还在到处找他呢。
“有关武则天, 大家应该多多少少也有点了解对吧, 毕竟电视剧都拍了那么多, 在这里我首先给武则天澄清一个谣言哈, 就是说武则天捂死了自己的女儿安定思公主嫁祸给了王皇后。”
“我个人认为这是宋代人对武则天的一个抹黑, 到了宋朝, 本身就已经开始给女性制造各种条条框框, 对其进行约束。虽然当时只是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还没有在民间进行大规模普及, 但到了明清之后,女子的地位开始一落千丈,像是武则天这样的传奇人物,就成了离经叛道、大逆不道的代表。”
骤然听到安定思公主的名讳,武则天骤然掐紧了掌心。
安定思公主早夭一直是她心底里的一块伤疤。
世人竟还要将这当成是攻讦她的武器。
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竟这般令人容不下。
武则天冷笑一声。
容不下女子做皇帝么?
武则天看了看一旁的太平公主。
那她就偏要让这皇位上一直有女子。
【秦始皇】嬴政:唐宗不也是弑兄登位么?怎的到了女子身上就成了大逆不道?
李世民:……
谢谢,没惹。
嬴政觉得,皇位这东西,能者居之。
否则他也不会在得知了那么多消息之后,还放任刘邦安然的活着。
虽然只凭借一个名字就去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只要嬴政想,他大可将天下叫刘邦之人尽数杀尽。
可他没有这么做。
而嬴政不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有绝对的自信。
胡亥镇压不了叛乱,那是胡亥无能。
至于那起义的陈胜吴广……
嬴政深吸一口气,如今李斯已经着手改进例律和小范围推广试种可留种的杂交水稻。
若是如此,他们还要造反。
那就是自寻死路,谁也怨不了。
“武则天的一生也算是历经波折了,她的人生可以说是很离奇了。从后宫嫔妃登上皇位,在父权社会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所以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也身体力行的向世人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
“让我们一起回顾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十四岁入了唐太宗的后宫,受封五品才人。”
李世民听到这愣了愣。
他的后宫里……有叫武则天的才人吗?
姓武的十四岁的才人……
怎么记得好像没有啊?
难道是他记错了?
李世民不能确定,他决定再看看。
“但是唐太宗似乎并没有与武则天产生什么情愫,至少史书上的记载没有,我估摸着那时候唐太宗应该是还沉溺在长孙皇后的逝世中无法自拔。”
李世民:?
啊??
你再说一遍谁逝世了?!
李世民震怒。
“虽然武则天和李世民没什么感情,但是和李治还是有感情的,李世民逝世以后,武则天入了感业寺为尼,但是武则天也没在感业寺待很久,就待了两年。就让李治给接回去了,期间两人还孕有一子。”
听到这里,李世民的神色也没什么变化。
毕竟在明清之前,女子二嫁实在不是什么值得震惊的事情。
也不曾有过什么将女子的贞洁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例律。
“李治和武则天也算是封建社会里比较少见的恩爱帝后了。武则天回宫没多久,李治就把武则天封为昭仪。”
随着言羽阳的讲述,武则天的思绪也慢慢的回到了过去。
她和李治也不是一直都是恩爱夫妻。
最严重的时候,李治也曾想过废掉她的后位。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她与李治是真的心悦彼此。
可时间久了之后,特别是当她和李治之间的感情掺杂着政治利益时。
她和李治的感情就不在纯粹了,或许在李治利用她打击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干臣子后,他们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武则天不是一个优柔寡断、喜欢缅怀过去的人。
做了便是做了。
比起依靠男人,武则天觉得,还是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最令人放心。
“前面讲李世民的时候提到过,他手下有很大一批非常出众的人才。看李世民后来封的凌烟阁功臣就知道了,整整封了二十四个。”
“这些功臣有的在李世民执政途中去世,有的则一直留到了李治在位时期,比如,长孙无忌。”
“但长孙无忌为大唐鞠躬尽瘁、却没换来一个好结果。”
李世民握着长孙皇后的手紧了紧。
帝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在反对李治废王立武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和李治之间会拥有无法调和的矛盾,长孙无忌从法理、功绩、势力上全面压制李治。要是李治没当皇帝也就算了,李治都当皇帝了。哪个皇帝能受得了头上一直有个人压着自己?即便李世民临终时亲自嘱托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但俗话说得好,前朝的剑斩不了本朝的官,前朝的遗诏自然也保不住本朝的命。”
“更何况,当时李世民都在玄武门亲手弑兄了,他李治杀个舅舅好像也不是多大的事,甚至还不用李治亲自动手,就有人帮着他干了。”
“这里就不得不再引申出一个人,许敬宗。他和长孙无忌不同,他是支持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的,在朝为官还是得有眼力见,许敬宗这个支持明显是支持到李治心坎上去了。”
“所以李治不顾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反对,还是废掉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最后都没捞着什么好。褚遂良一路被贬,最后死在了一路被贬的地方,而长孙无忌则因被污谋反,被流放不说,最后还被逼自缢而死。”
“这么看来,开国功臣要么就得死在皇帝前头,要么就得老老实实的放权归乡,否则是很难有好下场的。”
李世民侧头去看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的神色有些不好看,但她还是很努力的克制住了自己。
还在李世民看过来的时候温柔的回望过去:“妾无事。”
李世民又瞄了瞄下首长孙无忌的神色。
长孙无忌八方不动,仿佛言羽阳口中那个被流放后自缢而死的人不是他一样。
长孙无忌心里怎想的李世民不知道,但看其他人神色也没什么变化的样子。
李世民好奇心又上来了。
他本来就是个不太憋得住事的人,有什么问题一般当场就要弄清楚。
“辅机,朕看你脸色有点不太好。”
李世民到底还是没明着问,有点迂回。
“多谢陛下关心,但陛下看错了,臣面色并无不好。”
“啧啧,多端着一人。”房玄龄摇头叹息:“你面前又没镜子,你还能自己知道自己面色好不好?陛下面前没一句实话。”
“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一把年纪了该放的就放放,别那么贪恋权力,回乡安度晚年怎么你了?你当官有瘾啊?”魏征把李世民想说的话给说了。
“只要陛下有令于我,我自当遵从。”长孙无忌还是那副淡淡的语气。
三言两语之间,李世民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于是他很熟练的出来打圆场。
“好了好了,各位爱卿都言之有理,但现下还是先听课吧,听课。”
“李治将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的官员流放后,也算是将皇权往自己手里拢了一拢,但这拢在手里的皇权,很快又被他分给了武则天。”
“李治因为身体原因,逐渐开始让武则天帮他处理政事。在这个时候,与其说武则天是李治的妻子,不如说他们两个更像是捆绑在一起的政治盟友。李治借武则天来打击那些手握重权的官员。将权力收归自身,而武则天则趁机沉淀自己的势力,站稳脚跟。”
“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还曾劝李治前往泰山封禅。说起泰山封禅,泰山封禅始于秦始皇,终于宋真宗。在宋真宗去泰山给自己封禅以后,后代杰出一点的帝王再也没动过上泰山封禅的念头。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风评。”
【汉武帝】刘彻:为啥啊?泰山封禅那他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啊。
身上没点真刀实枪挂得住的功名,你凭啥上去封禅啊?
多大脸呢?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刘彻总是能非常敏锐的捕捉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能宋真宗觉得自己的功绩不比前面五位差吧。扯远了,还是重新把话题回归到唐朝。”
“之后李治自称天皇,封武则天为天后,武则天手里的权利得到进一步扩大。李治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甚至准备直接禅位给武则天,但被宰相给郝处俊劝住了,最终李治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么看宰相还挺像是武则天崛起路上的绊脚石,也难怪她要培养北门学士去分宰相的权力。李治想立她当皇后的时候,宰相不同意,武则天当了皇后没多久,就有宰相劝李治废后,眼看着皇位唾手可得,又让宰相坏了好事,最后当上皇帝了,刚刚病重就被宰相逼着退位。关键是这四个宰相还都不是同一个人,这么看武则天跟宰相还是挺犯冲的。”
“李治死后武则天并没有如愿当上皇帝,而是被尊为皇太后,由她的儿子李显即位,就是唐中宗。但是唐中宗这人吧,也不是很行。他刚登基就想扶他的岳丈韦玄贞,但是被朝臣劝阻了。”
“李治想干什么朝臣不同意的时候,李治就会想办法让朝臣同意,李世民想干什么朝臣不同意的时候,要是这件事真的很荒谬李世民会选择不干,但李显就不一样了,李显选择放狠话,李显说,别说一个官位了,我岳父想要皇位我都能给他。”
李世民:?
李治:?
武则天再度听到儿子的脑残发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汉武帝】刘彻:听上去他的脑子像是被门夹了。
【秦始皇】嬴政:同意。
自从汉朝的历史讲完了以后,刘彻上历史课的动力除了能拿分换东西,还有能看别人家的热闹。
“你这话都说出口了,那肯定不能让你继续在皇位上坐了,谁知道你哪天发神经,真把皇位送出去了怎么办?于是李显皇位还没坐热,就麻溜的让武则天给踢去房州当庐陵王,换了个人来坐皇位。”
“武则天就把她的小儿子李旦给扔上皇位了,也就是唐睿宗。但是唐睿宗的屁股也还没坐热,徐敬业就打着庐陵王的旗号在扬州造反了。骆宾王还给他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都知道吧,语文课上没少背他的诗吧,初唐四杰之一。但是徐敬业这个造反没能造成功,骆宾王就跟着徐敬业一块死了。”
“平乱之后武则天打算还政于李旦,李旦没敢同意,武则天就继续临朝称制。要不说李旦比李显有点眼力见呢,眼看着武则天的势力一日大过一日,李旦麻溜的就请武则天登基即位,还说自己愿意改姓武。”
“在李旦和武则天搞政权交接的时候,李显在房州战战兢兢,生怕武则天哪天想起他来了把他给弄死。”
“从武则天32岁为后到67岁称帝,历经35年的波折和筹谋,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她就曾在洛阳设置铜匦,就类似我们现在的举报信箱。这个举动可以说是非常超前了,算得上是我国史上最早的上访制度。”
“打小报告的人多了,大臣们就忧心忡忡了,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把柄被别人握在手里,不过这个制度对平民来说是没什么风险的。武则天下令,检举人检举之事无论是否成立,都不会因检举获罪。”
“但这个制度也不全是好处,像是来俊臣、王弘义这种奸佞,就趁机钻了空子做官,手上的权利还不小。他们甚至专门开发了一套诬陷别人的法则。看谁不顺眼就搞连坐,一杀就是好几族。”
“当一个人每天提心吊胆的担忧自己会不会落到酷吏手里因此丧命甚至累及家人,哪里还顾得上管别的事?而且一味地纵容举报风气疯涨的下场就是像来俊臣这样试图钻空子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这毕竟也是刚刚创立的制度,有瑕疵也很正常。”
“武则天即位后,还搞了一个试官制度,虽然这会有隋朝留下来的科举制度,但是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科举制度也并没有完全发展好,用是能用,但是漏洞也不少。像是科举里面的殿试,就是武则天创立的,武举也是武则天初始的。”
“试官制度放在当时也算是比较超前的一件事了。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官吏,你只要想当官,你就可以去推荐自己。然后你就可以当官了,在当官的过程中证明你自己,你就可以接着当,但是你要是当得不好,那就只能请你回家去了。”
“除了开发上访、试官、新增科举制度以外,军事上武则天也有她自己的理解,在没人同意的情况下,她直接在安西四镇增兵三万。直到唐玄宗时期,安西都没再出过岔子。”
“而且武则天还很善于纳谏,这点他和李世民很像,我们常说李世民也善于纳谏,魏征更是出了名的谏臣,魏征指着李世民的鼻子骂,李世民都不生气,武则天也是如此。即便提出建议的臣民言语之间有所冒犯,武则天也不会治罪于人。”
“这使得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十分清明,除此之外,武则天对贪官污吏也是一概不做忍让。虽然像是铜匦举报、自荐试官等方式选出来的官员里面有水分,但是贪官污吏一旦被发现,那肯定是严惩不贷的,为官清正的往往更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武则天在位期间,人口也是一直稳定增长,社会经济啊、发展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武周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那个时代,武则天堪称是一个奇迹。很多人说她皇帝当得不好,但在我眼里就算武则天不是最拔尖的那一批,也算是比较靠前的。”
“武则天如果真的做的不好,那她也没机会为开元盛世奠定局面。世人对武则天的成见,往往来自她的性别。”
言羽阳说完这段之后。
李治回复李世民的消息也到了。
【唐高宗】李治:父皇,可能事情就是帝师说得这样吧。
【唐太宗】李世民:什么叫可能?
李治:……
父皇,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现在还没死。
所以之后的事我也不知道啊!
李世民也意识到了自己问得有点不妥,又给李治去了一条消息。
【唐太宗】李世民:行了,没你事了,玩去吧你。
李治:……
好的父皇。
“刚刚说到武则天晚年病重被宰相被逼退位,因为在退位之前,武则天又把李显重新立为了太子。当然,立李显为太子不一定是武则天内心所想,但立李显当太子是她必须要做的事。”
“封建王朝这么长的历史都只出了武则天这一个女帝,就意味着以女性身份想要登上帝位必须付出比之男性十倍的努力。”
“在来自各方势力的压迫之下,武则天只能将李显立为太子。”
“当然,武则天晚年的时候也有点沉溺享乐。这是大部分人登上帝位后的通病,即使是女帝也不能免俗。但享乐归享乐,武则天给了男宠太大的权利,导致她和支持李唐政权的朝臣们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最终,武则天退位于李显。”
“但是我们前面说过了,李显这人他就不是当皇帝的料。李显二度登临帝位,直接就把韦香儿立为皇后,之前没能给岳父的官也麻溜的给了,谁来说都不好使。”
李世民:?
李治:?
武则天:?
难道李显的脑子是真的进了水?
武则天开始思索为什么不久后自己会选李显做继承人了。
明明还有个儿子李旦在,选李旦难道不行吗?
“李显这么做的下场就是,重新当了五年皇帝他就死了。有传言说是韦皇后连同安乐公主一起把李显给毒死了,说是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当女皇。唐中宗究竟是不是韦后毒死的我们暂且不知,但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的心倒是真的。”
“但女帝哪是那么好当的?李隆基伙同太平公主一起发动唐隆政变,重新尊李旦为帝。太平公主先后帮助李显和李隆基,一时间权倾朝野。但太平公主最终也没落得好下场。”
“唐睿宗也没在位多久,就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也就是传说中的早死二十年就好了的唐玄宗。”
“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因涉嫌谋反,于是他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武则天:?
太平公主:?
不是。
李隆基想排除异己能不能找个好点的借口?
我忙前忙后又是帮李显复位又是帮李旦复位的。
最后李隆基登基了我去谋反?
我图什么??
太平公主捏紧拳头,怒了。
第058章 唐,课,细
武则天看了一眼十分生气的女儿, 乐了。
“太平,你既然能先后为你的两个哥哥登上皇位出力,怎么就没考虑过自己坐上那个位置?”
武则天这话一出,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都愣了愣。
“陛下, 我,臣……”太平公主有点语文伦次:“您真信了呀?这怎么看都不会是真的吧!”
“哦?”
“就像您说的, 我为什么要前脚帮完李隆基,后脚就自己造反?我又不是傻的!”
闻言武则天睨了太平公主一眼。
这一眼胜似千言无语。
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给太平公主气的够呛。
已经在心中磨刀霍霍向李隆基了。
“唐玄宗这人怎么说呢。你说他是昏君吧, 他有开元盛世, 你说他是明君吧, 他又搞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李世民若有所思。
好像在哪听过这个词……
是在哪里呢……
“只能说要是唐玄宗早死二十年, 他的个人风评就会好很多, 祸害大唐由盛转衰的锅就能砸到下一任的头上。”
“提起唐玄宗,一般都离不开杨贵妃。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就是可惜最后做了大唐的政治牺牲品。在了解杨贵妃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隆基。”
“李隆基作为唐睿宗的儿子, 武则天的孙子,同时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隆基背后的故事。”
“八岁的时候, 李隆基失去了他的母亲窦德妃, 但他的父亲对此却不敢表现出有什么意义, 也许这是李隆基第一次意识到, 权力究竟代表这什么。随之而来的, 就是长达七年的幽禁。”
“当李隆基刚被从关禁闭模式放出来以后, 又亲眼目睹了张柬之他们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 这不一下就给李隆基整明白了,原来还能这么玩。”
“后来的事上节课也说过, 唐中宗皇帝当得细碎,老婆和女儿准备夺权,李隆基一看,这机会不就来了?马上就去联系人搞政变。李隆基搞政变甚至都是瞒着他爹李旦搞得,唐睿宗事先一点都不知情,事成之后李隆基直接给了他爹一个大惊喜,当皇帝。”
“但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毫不留情的将上官婉儿杀死了。”
太平公主:?
谁?
谁死了?
太平公主这下是真的看李隆基这个侄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了。
上官婉儿得罪他了吗?
自己得罪他了吗?
跟她玩起卸磨杀驴那一套了还!
太平公主怒从心头起:“把李隆基给本公主叫来!”
上官婉儿赶紧安抚太平公主:“公主,无陛下传召,临淄王禁闭期间不得随意出入宫闱。”
太平公主气不过,想让武则天下令把李隆基传上来。
被武则天制止了。
“太平,不要胡闹。”
太平公主不情不愿的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说到上官婉儿,李隆基这人是真有点不地道了,他背着太平公主偷摸把上官婉儿杀了就算了,完事还把人家墓给毁了,这得是有多大仇多大怨呢,人死了你都不给人一个安生,还要把人棺材都给掀了。”
太平公主:?
“他疯了!”
上官婉儿还没对自己的墓葬被人破坏发表什么感言,太平公主先坐不住了。
这下她是真忍不了了。
本来她在听到她帮李隆基搞政变结果李隆基反手直接把她弄死了,心里就很是窝火。
后来再听到李隆基把上官婉儿也给杀了,内心的怒火更是有点控制不住。
这下她是彻底坐不住了。
杀完人还要去挖人家的墓!
李隆基这个畜生!
她今天就要替天行道,把这畜生给宰了!
太平公主连招呼都没来得及跟武则天打一声就急匆匆的跑了出去。
上官婉儿赶忙看向武则天:“陛下……”
武则天冲上官婉儿挥了挥手:“你去吧,太平性子容易冲动,你多拦着她点。”
上官婉儿领命称是,退出了大殿。
【汉武帝】刘彻:这唐玄宗没事毁别人的墓干嘛?还是个女子的,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仇怨?
“按理来说上官婉儿和李隆基是不会有什么仇怨的。至少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李隆基25岁搞的政变,在这之前还关了七八年禁闭,虽然后来放出来能接触一点东西了,也不至于跟上官婉儿过不去啊,至少上官婉儿在宫里是一直不支持立安乐公主当皇太女的,她反对过很多次。”
“哥几个事成之后呢,李旦就重新坐上了皇位。跟李显一样,李旦也两度登临帝位,但人们常说李旦和李显最大的区别就是,李旦识时务,还生了个好儿子。至于这个好儿子是谁,就不用多说了。”
“李旦登基后,不知道是太平公主想效仿武则天还是怎么着,太平公主开始频繁干预李旦的决策,同时对李隆基感到不满,想要废太子。李隆基呢,也想找机会弄死太平公主,矛盾就是这么来的,甚至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要不说李旦会来事呢,面对这种境地,他丝毫不慌。直接开启端水大法。遇事不决,先问一遍太平公主,再问一遍自己儿子。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妹妹到底还是比不过亲儿子,这水端着端着他就歪了。”
“你说李旦干得好吧,他这碗水也没端平,反而害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越来越仇视彼此,你说他干得不好吧,他就靠着这样端水,也愣是安抚了大家伙的情绪一段时间。”
“眼看着这谁端不稳了要撒了,李旦麻溜的把烂摊子给儿子了,自己当太上皇去了。李隆基拿到了王位,那么在他和太平公主的这场争斗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已经一目了然了。”
“看上去是李旦在端水,实际上,这碗水越是到后面就越是不平。李旦他到了后期,选择全听自己儿子的,而且眼看着水他端不住了,他直接就选择了退位,把皇位全给了李隆基。”
“这也意味着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这场较量中,太平公主落入了绝对的下风。”
听言羽阳这么说,武则天挑了挑眉。
倒不是她不信任言羽阳,而是太平公主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什么性子她再清楚不过了。
武则天其实不是很相信太平公主会做出这种事,这种计划不但错漏百出还容易玩脱了,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又不是很清楚李隆基的为人。
要是李隆基真是那种半道上杀出来的很难缠的角色,太平公主说不定确实会这么做。
毕竟两个哥哥都是废物,似乎不能对她造成任何影响,只除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绊脚石李隆基。
“李隆基决定处死太平公主时,李旦还出来给太平公主求过情。李旦是不是真心的帮自己的妹妹求情咱也不知道,反正李隆基是把他爹这要求毫不留情的就给他决绝了,直接就把太平公主给赐死了。至此,李隆基也算是将大唐的权力彻底收拢在自己手中。”
【汉武帝】刘彻:优柔寡断就容易导致自己本来到手的权力最后飞走,这么看着唐玄宗还可以嘛。
“确实,唐玄宗算得上是还可以。直到这一刻,大唐也算是彻底安静了一段时间,毕竟前面动不动就是兵变来兵变去的,虽然都是在宫里进行的,但到底还是有一定影响,掌握大权的李隆基觉得该轮到自己做点实事儿了。”
“虽然李显把张柬之给弄走了,但是这会朝堂上还有其他能臣。像是姚崇啊、宋璟啊、张九龄啊这一批人,都是一批能臣。”
“李隆基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自己的政治舞台,像是整顿吏治、改革税制、发展经济、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注重文教、设立节度使等一系列措施,加上李隆基本人赏罚分明、励精图治,还十分节俭,很快李隆基就将当时的唐朝带入了鼎盛时期。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强大。”
“李隆基甚至还顶着压力出台过这样一条政策,就是土地限购令。禁止世家和商贾持有土地超过规定的数量,如果你超过了,那不好意思,你的土地会被没收,然后分给流民。”
“但是俗话说得好,变强么,它往往也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当一个王朝到达了顶峰之后,他就会开始走下坡路。这事谁来了他都不好使,规律呢就是这么个规律。”
“李隆基一看,嘿,我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偷偷享两天福应该也不过分吧,就开始了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奢靡晚年。”
“李隆基这人也继承了老李家一脉相传的心狠手辣,公元737年,李隆基直接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他的太子李瑛。”
【汉武帝】刘彻:啊?为什么啊?太子得罪他了?
刘彻完美的充当了一个合格的观众。
听故事听得比谁都认真,提问提得比谁都积极。
“这里咱们又得延伸出一个人,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也许大家对武惠妃会感到陌生,想着李隆基的宠妃不是杨贵妃么?”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要不是武惠妃去世得早,魂断马嵬坡的说不定就是武惠妃了。”
“话说回来,李隆基对武惠妃那可以说是没的说了,虽然封的是妃,但是给的礼节待遇都是皇后的礼节待遇,没封成皇后也只是因为前朝反对。”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反对?
刘彻听故事听的入神,压根就懒得自己想。
一到言羽阳准备卖关子的地方就疯狂追问。
“因为她姓武呗,武则天登基的行为给他们都吓怕了。势必要将所有姓武的都扼杀在摇篮里。”
“但武惠妃她是有自己的孩子的,她肯定要为自己的孩子做打算。于是太子李瑛就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武惠妃就开始给李瑛泼脏水,你都想象不到这盆脏水泼到李瑛头上有多顺利,武惠妃找李隆基哭诉说李瑛想害她,李隆基直接怒从心中起,就准备废太子。”
【汉武帝】刘彻:?
【秦始皇】嬴政: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这就废太子了??
“当然了,武惠妃并没有成功。”
刘彻松了口气。
看来这个叫李隆基的也不是完全无药可救,只是刘彻这口气还没松到底,言羽阳就话音一转。
“因为张九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李隆基给劝住了。但等到张九龄卸任以后,该来的他还是来了。”
“李林甫这人吧,如果说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李隆基,那李林甫肯定得分担百分之五十。”
“李林甫这人别的可能不怎么样,排除异己、巴结讨好李隆基那可是一把好手。他刚把张九龄从宰相的位置上排挤下去没多久,李瑛就遭殃了。”
“还是武惠妃,她跟李隆基说太子想谋反,完事李隆基又信了,他就去问李林甫觉得应该怎么处置李瑛,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事。”
“同学们,这个句式上一次出现它是在哪呢?它上一次出现时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后,但是没人同意的时候,李勣出来说话了,李勣说,这是陛下的家事。”
“是不是家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就是上位者想听的。要不李隆基怎么不问别人只问李林甫呢?”
“李林甫这话一出,李隆基满意的要死,直接就把李瑛和他的另外两个儿子贬为庶人,甚至在贬为庶人没多久之后还把人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这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还一次杀了三个??
【秦始皇】嬴政:你这么大惊小怪干什么?说得好像你没杀过儿子似的。
刘彻:……
朕什么时候杀自己的儿子了!
“说到杀儿子这事,唐朝好像还挺多的吧,你别看李世民对李承乾容忍度那么高,李承乾都造反了还留他一命,那是因为他是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的小孩。你换个其他人给李世民生的儿子试试,李世民一样照杀不误。加上武则天在位时期其实也杀了不少姓李的人,可能李隆基也耳濡目染了。”
【汉武帝】刘彻:但是那个李瑛没想谋反吧,他甚至连查实都不查实一下就直接把人杀了?
“是的,他连查实都不查实一下就直接把人杀了,这时候李隆基也算是人到中晚年了,已经是要是早点死就好了的阶段。不过武惠妃和李林甫虽然把李瑛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了,也没能如愿让李琩当上太子,李隆基更看好李亨。”
“而李瑛去世没多久,武惠妃也更着去世了。李隆基心里那个不痛快啊,好像没有了武惠妃,下一秒他也活不成了似的。这时候,他就盯上杨玉环了。”
“杨玉环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子李琩的王妃,李琩这波是太子没当成,老婆还没了。李隆基得到杨玉环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明白了,无外乎是他有多宠爱杨贵妃,对杨贵妃多好之类的。”
“后期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杨贵妃替李隆基分担走了一半的骂名。”
“后期的李隆基沉迷享乐、挥霍无度,骄奢淫逸。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大家都听过吧,讲得就是李隆基给杨贵妃运荔枝的事。李隆基为了给杨贵妃送这点荔枝可谓是劳民又伤财,但是李隆基只管自己快乐,不管底下人死活,我管你路上跑死几匹马,我要新鲜荔枝你就得给我送,耽误了不新鲜了,那你就等着掉脑袋吧。”
【汉武帝】刘彻:荔枝?
“说起荔枝,除了杨贵妃爱吃,汉武帝也挺爱吃的。还在上林苑移栽了荔枝,修了个扶荔宫。不过汉武帝这个扶荔宫也不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荔枝是热带水果,离开广东广西其他地方压根就不合适,更别提长安了,但是汉武帝他又非要,于是扶荔宫就诞生了。扶荔宫也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温室大棚了吧,人为的去模拟荔枝的生长环境。”
“但是吧,养过花花草草或者是在实验室里养过培养皿的都知道,这野生的菌和地栽的花,那生命力叫一个顽强,主打的就是一个不怕死,但是一旦跟人工培育沾上边了吧,他就比生鸡蛋的鸡蛋壳上面那层薄膜还要脆弱,主打的就是一个随心所欲,死给你看。”
“汉武帝的这个扶荔宫里的荔枝树也是一样的,水土不服,根本活不下来,汉武帝一怒之下,就把照顾荔枝树的人全给杀了。这也是封建社会的残忍之处了,人命他是真不值钱啊。”
刘彻:……
那朕就不修扶荔宫了呗!
朕不修了还不行吗!
“啊,又扯远了,继续说回到李隆基,李隆基为了彰显自己对杨玉环的宠爱,把杨玉环的亲人全都大肆加封。这里很值得一提的一个人就是杨国忠。”
“杨国忠是张易之的外甥,杨玉环的堂兄。张易之前面讲武则天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和同学们聊一嘴,张易之就是后期武则天的男宠之一,也是被张柬之发动政变清理掉的二张其中之一。”
“杨国忠这人比李林甫还没用。但他很会撒谎和拍马屁,两次天宝年间对南诏发动战争的失利都能让他谎报成军功,最后南诏直接背叛了唐朝,还吞并了唐朝的版图。水灾和饥荒到了他嘴里也是小事,没有造成损失,李隆基被他哄得一愣一愣的,吹捧得身心舒畅。直接在李林甫死后就让杨国忠当了宰相。官位越大越好贪。杨国忠更加肆无忌惮了。”、
“从始至终杨国忠对唐朝的唯一贡献就是说对了一句话,那就是安禄山会造反。”
“最后事实证明他说得对,安禄山确实反了。”
“但是李隆基不信。李隆基觉得这是杨国忠对安禄山的污蔑。这就有点离谱了。该信的你不信,不该信的你全信。跟前面十几年的励精图治比起来,后面二十年的李隆基就跟被认定夺舍了似的。”
“原本李林甫在的时候,安禄山还有点怕他,不敢搞小动作。但是你换成杨国忠了,那可以说是最后一点威慑力都没有了。前面提到过,李隆基设立节度使,他专门设立了十大节度使。节度使既可以掌财、又可以领兵、还能管辖属地的民众。造反的安禄山,就是从平卢节度使一路爬上来的。”
“说起安禄山,他也是个为了向上爬什么都豁得出去的人,他看李隆基宠幸杨玉环,就直接拜杨玉环为自己的养母,有了这一层身份在,安禄山在官场更是平步青云。”
“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就这样斩断了大唐的国运,李隆基听杨国忠的派哥舒翰去应战,结果哥舒翰直接成了俘虏。这下李隆基只能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
“后来的事大家也应该差不多都听过,随行的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又逼着李隆基勒死了杨贵妃,最后李隆基一个人逃去成都,杨玉环则永远的留在了马嵬坡。”
“就在李隆基出逃的同时,一个叫张巡的人,还在守睢阳。”
“张巡的睢阳之战可以说是惨烈、孤勇、悲壮,但同时也十分血腥。”
“不可否认的是张巡仅凭七千人抵御十三万人一年的战绩有多么不可思议,但凭这宝贵的一年,后续唐朝才有继续喘一口气,发起反攻的号角,但守了一年城的张巡没有收到任何来自朝廷的补给。”
“弹尽粮绝之后的张巡选择了吃人。我们之前说过,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时期,胡人就会吃中原人。不到乱世中的乱世,是绝不会出现人吃人这种现象的。不能否认张巡用一城人的代价保住了江淮以南的千万人。但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逃之夭夭,替他买单的还是老百姓。”
“最可笑的是在张巡死了之后,援军只隔了三天就赶到了。”
“直到两年后,安禄山被他儿子杀死,李隆基才从成都返回了长安,只是李隆基走的时候是皇帝,回来的时候就是太上皇了。”
“表面上看,随着安禄山的死,安史之乱就结束了,但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把整个李唐制度彻底打崩坏了不说,文治武功也至此一落千丈,人口再度锐减。”
【汉武帝】刘彻:这会不是爹杀儿子。是儿子杀爹了?你们大唐的传统还真是蛮特别的哈。
李世民:……
本来听到他的大唐被子孙后代糟蹋成这个鬼样子就头疼。
一听刘彻开口他的头更疼了。
“自从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国运就仿佛气数已尽。而接手的唐肃宗和唐代宗比起后期的唐玄宗,也许能好那么一点,但实在是好不到哪里去。”
“唐肃宗一味重用宦官,在失地还没收复完成之前盲目的对武将进行猜忌导致安禄山死后战线依旧拉得很长,唐代宗也很好的继承了他爹宠幸宦官的优良传统。”
“至此之后,大唐就像是日暮西山的残阳,光辉不再。”
说了这么多,言羽阳感觉自己口干舌燥的。
他一边喝水一边说:“这两课就算是讲完了,可能有些讲到的东西书上没写,就当是课外故事听一听好了。作业记得写啊,下课。”
下课后的李世民觉得自己需要缓缓。
信息量太大他一时还没缓过来。
而李隆基选择的方法更是简单。
他选择了装死大法。
无论是谁发消息,他通通都不回复。
第059章 日常+群聊
其中太平公主的消重息更是李隆基屏蔽的重中之重。
别人的消息好歹唐玄宗李隆基还只是已读不回。
太平公主的消息他连读都不读。
那边太平公主也要气炸了。
她提着刀去了东宫。
李旦看到太平公主气势汹汹的来, 还感到十分诧异。
下一秒他就顾不上诧异了。
太平公主目标直接,进入室内后看到李隆基后,压根就没搭理她哥, 直接提刀就对着李隆基开砍。
“妹妹!妹妹你这是做什么!”李旦急得要命, 但又不敢上前去拦住太平公主,他怕太平公主反手给他一刀。
“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啊!!!”李旦跟在太平公主身后急的团团转。
李隆基一头雾水,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个姑姑。
但刀都要落到头上了,也不能不躲。
上官婉儿到的时候,东宫一片狼藉、鸡飞狗跳。
李隆基在前面逃, 太平公主在后面追, 后面还坠着一个李旦。
上官婉儿赶紧上前拦住太平公主。
李隆基左躲右闪, 十分灵活。
太平公主累得气喘吁吁的。
手腕骤然被人握住, 仿佛火上浇油, 太平公主的怒气值噌的一下爆表了。
“大胆!谁给你的……”
话没说完,太平公主就看到了握住自己手的人是谁, 没说完的话直接哽在喉咙里。
上官婉儿接过太平公主手里的刀, 递给一旁唯唯诺诺的宫人,那宫人颤颤巍巍的接过刀。
没拿稳, “哐当”一声, 刀掉在地上。
这一声就像点燃炮仗引线上的火苗, 引燃了太平公主好不容易缓和的精神。
“你!!!”
“近来暑热, 容易心浮气躁, 东宫的人做事手脚也愈发不麻利了。”上官婉儿语气淡淡的:“这次就算了。公主宽宏大量, 不愿与你们计较, 若是换了别人, 今日这顿责罚,你定逃不过。”
那摔了剑的宫人赶忙谢恩, 重新捡起剑退下了。
“想必公主也累了,不若去殿内喝杯茶?”上官婉儿看着太平公主气鼓鼓的样子,还挺想伸手摸摸太平公主的脸。
但碍于有外人在场,她还是忍住了。
李旦立马打蛇上棍:“对对,上官才人说得是,陛下上次赏的蒙顶茶还不曾动过,既然今日妹妹赏脸来了,不若一同品尚一番?”
太平公主很想翻白眼,但她忍住了。
她看了看上官婉儿,不情不愿的说:“看在你的面子上。”
李旦见状赶紧给李隆基使眼色。
自从上官婉儿来了之后,李隆基就找了个隐蔽的角落躲着观察情况。
眼看着上官婉儿要把太平公主领走了,李隆基心下长出了一口气。
只是他这口气还没能出完,就看到太平公主回头恶狠狠的瞪着他:“你给本公主等着!”
李隆基:……
苍了天了,他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到底是什么时候惹到这位姑奶奶了。
太平公主跟着李旦到了室内。
她现在别说想砍了李隆基了,看她这个哥哥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特别是李旦还要在一边旁敲侧击。
“妹啊……”李旦斟酌着开口:“要是三郎有什么地方得罪你了,我这个做阿耶的,替他给你赔个不是,三郎还小,你别跟孩子计较。”
太平公主压根不搭理李旦的话术,她放下手中的茶杯,一掀眼皮子凉凉的说:“都十五岁了,还孩子?再过几年都能同女子成婚了。”
“是是,妹妹说的是。但三郎日日在这东宫,也不曾外出。不知是何时得罪了妹妹呢?还望妹妹直说,回头为兄好好教训三郎一通,必不会叫他再犯。”
太平公主:……
这让她怎么说。
难道说因为李隆基未来会杀了她和上官婉儿,还会掘了上官婉儿的墓,所以她今天要先下手为强把李隆基给宰了?
这话一听就很荒谬,到时候说不定还得解释屏幕是什么。但屏幕的存在又不能跟没有的人提起。
真实原因不能说,太平公主也懒得再去编个其他的理由骗李旦。
场面一时有些寂静。
李旦还在等太平公主的答案。
但太平公主根本没有要开口的意思。
就在李旦忍不住要进行追问的时候,上官婉儿开口了。
“公主听人说临淄王文武双全,尤其是武,造诣颇高。公主好奇不已,遂今日前来一试。”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旦讪笑着喝茶,但上官婉儿说的话他一个字也不信。
难道是陛下终于容不下他了?所以派太平公主来给他一个警告。
思及此处李旦打了个寒颤。
他一边喝茶一边回忆近来做了些什么。
按理来说他和李隆基被囚在东宫以来,他们两父子一直都很安分守己。
就连当初窦德妃被杀,李旦也假装不知,将这件事轻飘飘就给揭了过去。
没理由武则天现在又突然对他动杀心。
不能杀李隆基,太平公主也不打算在这东宫呆。
她随便坐了一会就领着上官婉儿走了。
在回程的途中,太平公主还是有点气。
于是她故意不搭理上官婉儿,自己一个人走在前头。
但太平公主不搭理上官婉儿,不代表上官万婉儿不搭理太平公主。
“公主,您今日过于冲动了。”上官婉儿的语气淡淡的:“今日之事,若是被有心之人传出去,届时陛下也少不得惩治公主一番。”
太平公主:?
她不可置信的看着上官婉儿:“你不去找罪魁祸首算账,反而在这里指责我吗?”
上官婉儿看着眼前动怒的公主。
她的眼睛很亮,因为还在生气,脸颊都染上了淡淡的粉色。
“臣不是指责公主。”趁着四下无人,上官婉儿做了她刚才就想做,但是没做的事。
她伸出手摸了摸太平公主的头:“今日之事,有屏幕的人都会知晓,若是今日公主真的伤到了临淄王,形式会对公主十分不利。”
上官婉儿这次并没有用短短几句话就哄好太平公主。
上官婉儿看着故意把视线投向别处不理自己的太平公主,心想陛下说得果然没错。
太平公主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姑娘。
所以她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会去做。
她并不会考虑自己做的事情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当然,那也不是她需要考虑到。
“公主今日行事受到束缚,是因为公主只是公主。”上官婉儿的声音很轻:“可若来日,公主不再是公主,届时。临淄王是生是死,皆在公主一念之间。”
听到这话的太平公主迅速伸手捂住上官婉儿的嘴。
太平公主的表情很震惊:“你不要命啦!这话你也敢说!!”
上官婉儿没有把太平公主的手拿下来。
她之所以敢这么说。
就是因为她在武则天的眼里看到了一种决心。
如果非要选一个李姓的继承人,那为什么不能是太平公主呢?
如果男子都是废物,那这天下为什么不能由女子来掌管呢?
即便这条道路的未来会布满荆棘,会十分艰难。
但既然武则天能成功第一次。
那她们也能成功第二次。
太平公主警惕的冲四周张望,见四下无人,才将捂在上官婉儿嘴上的手放下来。
她一脸严肃的告诫上官婉儿:“以后这种话不要再说了,我不介意不代表陛下也不介意。”
“若是公主不愿,臣日后自不会再提起。”
“我不是不愿,我只是……”太平公主的声音很小:“我只是觉得陛下不会选我。”
“公主何出此言?”
“帝师之前说,朝臣们逼迫陛下立李氏继承人,我也姓李,但是陛下不曾考虑过我。即便哥哥在皇位上做过那么多蠢事,她还是选择了哥哥。我知道陛下能坐上这个位置有多不容易,我也不想给她带来额外的麻烦。”
“公主,想要什么就要自己去争取,这不是你曾跟臣说过的话吗?臣一直铭记于心呢。”
“你说得对。”太平公主深吸一口气:“往事不可追,曾经陛下有没有选过我不重要,只要陛下未来的选项里只有我,那么陛下选不选都不重要。”
*****
下课后李世民在原地呆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把自己即将要做的事分清个轻重缓急来。
李承乾未来会造反、长孙皇后病逝、李治一手将女子扶上帝位还杀了长孙无忌、还有一手缔造了安史之乱的李隆基。
当务之急就是……
赶紧找个御医来给观音婢请脉!!
虽然言羽阳没说长孙皇后是哪一年去世的。
但是根据言羽阳举例的几个时间线就能推算出。
长孙皇后去世的时间非常之早。
令人意想不到的早。
御医风风火火的赶来。
传令的人催得很急,御医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紧赶慢赶,一路气喘吁吁的到了大殿里。
结果发现帝后都好端端的坐着,只有陛下的眼睛看起来有点红肿。
难道陛下患了眼疾?!
御医大惊,这确实算是天大的事了。
御医赶忙上前安慰李世民:“陛下切莫忧心,虽说眼疾来势汹汹,但并算不上是什么疑难杂症,陛下如今视物是否模糊?还是已经看不见了?”
太医一连串发问把李世民给问懵了。
啊?
朕没瞎啊?
看御医还眼巴巴的等着自己回答问题。
李世民赶紧澄清谣言。
“不不,爱卿。朕很好,朕一点事都没有,朕唤你来是想让爱卿为皇后诊脉。”
御医将信将疑的把自己抽出来的银针给收回去。
但不管怎么说,陛下没事就是天大的好事。
御医掏出手枕,去给长孙皇后诊脉。
“陛下,我真的没事。”长孙皇后有点无奈,但还是配合的将自己的手腕放在了手枕上。
御医号脉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回陛下,皇后娘娘身体康健,无恙。”
“今日无恙只能说明今日,那明日呢?后日呢?能保证永远无恙吗?”李世民振振有词。
御医:?
你要不是皇帝我高地揍你一顿。
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特意抬杠来了呗?
“陛下说得是。”御医收回手枕:“臣日后会日日为皇后娘娘请一次平安脉。”
听见御医这么说。
李世民满意了。
这个御医还挺上道的。
“陛下。”长孙皇后有些无奈:“真的不必这么麻烦,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的。”
“医者尚且不自医,观音婢,你又怎么能清楚呢?”李世民满脸的不认同:“难道你不想看着高明好好长大,一生顺遂吗?”
提到李承乾,长孙皇后沉默了。
李世民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为了让长孙皇后日后对自己的身体更上心,李世民决定再添一把柴。
他打开群聊,直接在大群@言羽阳。
【唐太宗】李世民:@【帝师一号】言羽阳,帝师,先前说到李世民,你只说了玄武门之变,怎么不聊聊他儿子?我记得李承乾也想过要造反,但唐太宗不是对他儿子很好吗?他儿子为什么要造反?
长孙皇后看到李世民的发言惊了,“陛下!”
李世民摸了摸她的手做安抚。
【汉武帝】刘彻:难道李承乾也是在玄武门造反的?
【秦始皇】嬴政:莫非你们唐朝能登基就是看谁能造反成功吗?造反不成功的剥夺继承权。
【汉高祖】刘邦:你别说你还真别说,方才课上帝师不是还说初唐全是动乱么?
正好言羽阳等地铁等得无聊,他掏出手机回复。
【帝师一号】言羽阳:看来各位上课的时候听得都还蛮认真的嘛,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课上没说的是,唐代宗李豫是唐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顺利从太子到皇帝的人。
【汉武帝】刘彻:不是李亨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李亨登基的时候李隆基还没死呢,只是他们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没在一块,李亨才登基的。
李世民等了半天没等到言羽阳说李承乾。
言羽阳反而跟刘彻聊起来了。
李世民催促道。
【唐太宗】李世民:帝师,说说李承乾啊!
【帝师二号】言羽阳:李世民同学不要急,这就跟你说李承乾。但你是想随便听听还是仔细听听?
【唐太宗】李世民:朕要仔细的听!越仔细越好!
言羽阳正准备低头长篇大论的打字,他等的地铁就到了。
正是下班晚高峰的时候,挤地铁的人特别多。
稍不留神就挤不上去。
言羽阳只匆匆打了几个字,就吧手机往兜里一揣,开始专心的挤地铁了。
李世民见言羽阳这么说,还以为言羽阳要开始大聊特聊了。
他都做好迎接暴风雨的准备了。
结果言羽阳说的是。
【帝师二号】言羽阳:五分钟之后再聊。
李世民:?
说好的跟朕说李承乾呢?
这五分钟等得李世民是度日如年。
言羽阳也成功的没能抢到座位。
还被人群裹挟着被迫到达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
既没有扶手可以扶一下,也没有车厢墙壁可以靠着。
言羽阳就像一个无根的浮萍,在人群中飘荡。
要不是人群密度大,地铁启动时的惯性能让言羽阳直接倒下去。
言羽阳很艰难的把手机从兜里摸出来。
然后发现要是想打字的话。
确实有点太困难了。
言羽阳只能选择单手拿手机,然后开始发语音。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你从他的名字也能看出来,虽然这个名字是他爷爷李渊给取的,但李世民依旧对这个儿子抱有很大的期待,不然也不会自己一登基就麻溜的册立李承乾为太子。
周围有人打量了言羽阳几眼。
言羽阳不动如山。
虽然在地铁上讲历史确实有点怪怪的,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好不容易有人主动对历史感兴趣,只要不是下一秒就世界毁灭,言羽阳就要讲!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一开始李承乾确实也不负众望的长成了一个很优秀的太子,李世民一看就很骄傲,诶嘿,不愧是我儿子,就是厉害,我一定要把他培养得更厉害!于是他就给李承乾派了很多老师。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李世民这人吧,当皇帝确实厉害,当爹就不太行了,他不太会教儿子,我们现在都讲究因材施教,但是李世民给李承乾派的老师都是那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老古板。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我们常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变态,而且但凡是人,他就总会有一个叛逆期,特别是这节骨眼上,李承乾的脚不知道为什么跛了,这就让李承乾的心理压力相当大,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身体有残缺的人登上帝位的先例,当然,傻子不算啊。我们这里说的身体残缺就是单指身体方面,更糟糕的是,不久之后长孙皇后还去世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然后这会李承乾他就没有之前那么令人满意了。毕竟李承乾的前半生确实也没什么毛病能挑,人又谦虚又好学,也不贪玩,还能帮着李世民监国。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于是当李承乾开始有些懈怠了之后,李世民就有点如临大敌了,完美的太子没了,这还得了。肯定是误入歧途了,得赶紧给太子多派几个老师教导他,把他从歧路上拉回来。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于是李世民哐哐又给李承乾派了十多个老师,个个都是那种讲话又直,嘴巴又毒的。李世民以己度人,觉得自己能受得了谏臣,那他儿子一定也能受得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李世民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他儿子这会正是叛逆期的时候,怎么可能人家说什么就听什么?叛逆期叛逆期,就是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偏要反着来,要不怎么是叛逆期呢。
【汉武帝】刘彻:朕不要你觉得,朕要朕觉得。
李世民:……
李世民挠挠头,寻思自己这个阿耶难道真的当得很差劲吗?
他觉得自己当得还挺好的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何况谏臣这种生物,骂人起人来嘴巴特毒,皇帝都不怕,更何况是太子呢。李世民给李承乾找的这十几个老师可以说是专门、全天候的盯着李承乾。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只要李承乾做的事不合他们的意,那完蛋了,奏疏就跟雪花一样哗啦啦的,能直接把李承乾给埋了。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跟宦官一起找个乐子就被比作胡亥,李承乾干脆直接摆烂了,你越是不让我干什么,我就偏要干什么。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叛逆的李承乾直接就给自己找了个男宠,这事让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直接就把李承乾的男宠给杀了。李承乾是很喜欢这个男宠的,他觉得这个男宠就是他的人生知己,其他人都不懂他。李世民这一举动也使得父子两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李世民:……
稚奴也没跟他说高明还养了男宠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两父子的关系出了岔子,这种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有人趁虚而入,但是李世民吧,我们前面就说了,他确实不是当爹的这块料。虽然他感情充沛,但是他完全没意识到他和他儿子之间出了大问题,反而还开始对他的另一个儿子李泰大宠特宠。
【汉武帝】刘彻:啧啧,不愧是唐宗,爱儿子的顺序都有个先来后到,一个一个来。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你养儿子的技术也不赖。
【秦始皇】嬴政:大哥就别说二哥了,你两都差不多。
【唐太宗】李世民:是呢,秦皇的儿子也不遑多让。
刘彻:……
嬴政:……
算了。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还是不要互相伤害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李泰和李承乾都是一个妈生的,李世民赏李泰赏高兴了,直接超过了太子的规格。当然了,李世民也没忘了李承乾这个宝贝儿子,直接下令取消了太子出用库物的限制,约等于给了李承乾一张没有额度的银行卡,李承乾想怎么刷都行。但是这里的先后顺序是,李世民为了维持李泰的花销,才取消了李承乾开支的限制,导致这个行为在李承乾眼里更看不到爹对自己的爱了,只能看到爹对弟弟的爱。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可能李世民觉得这样做能安李承乾的心,但很显然是没有。李世民对李泰一直以来的宠爱简直就是横在李承乾心里的一根刺,但是李承乾也不能直接跟他爹说,你以后不能宠别的儿子了,只能宠我一个,到时候李世民还没说什么,李承乾先被谏臣的口水给淹死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加上李世民这个爹当得,我们现在常说结了婚的男人很爱搞孝顺外包,意思就是他们娶了老婆之后,老婆就得孝敬他妈,因为他妈把他带大不容易。那你妈带大你不容易,你就自己去孝敬你妈呗,管你老婆什么事?你岳母把你老婆辛辛苦苦拉扯大也没见你去孝顺你岳母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我不是说李世民是这种孝顺外包的男人,但他另辟蹊径,搞了个教育外包。
【汉高祖】刘邦:做了我的臣子就得教育好我儿子?我儿子长大不容易?
李世民:……
汉高祖,请你讲话放尊重点!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刘邦同学很会举一反三嘛,差不多就是这样。李承乾偷偷地在东宫养了一批演杂技的突厥人,还搞cosplay,学着突厥人的行军打仗的样子在东宫里面玩。这事传出去以后直接就有人上书跟李世民说李承乾是神经病,要赶紧换太子了。李世民没管,他面上没说什么,但是他心里不痛快啊,虽然不痛快,他也不自己去跟李承乾说这事,他要让杜正伦去说。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杜正伦按着李世民的吩咐说了,但是李承乾不听,杜正伦说了好几次,没有用。杜正伦就把李世民给卖了,他就跟李承乾说,不是我天天非要跟在你屁股后面说你,是陛下让我这么干的,你要怪就怪陛下去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下李承乾就不乐意了,就去问他爹为啥要这么干,这下好了,不止李承乾不高兴,李世民也不高兴了,李世民就去问杜正伦,为啥要把他说的话告诉李承乾。问完还不够,只是问一下不解气啊,啪的一下李世民就把杜正伦给贬了,贬到谷州当刺史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前面说到李世民对李泰很宠爱,只是赏点东西那都是小儿科了,李世民对李泰纵容到魏征几次三番上谏,就为了让李世民收敛点。而且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基本都是礼秩逾制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关键是他宠李泰就算了,他连李泰的儿子都宠。这种宠爱不但引发了李承乾的不满,还引发了李泰的野心。李承乾觉得李世民早晚会废了自己立李泰当太子,李泰也觉得只要李承乾没了,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在李世民又一次将李承乾宠幸的乐人杀掉以后,李承乾彻底疯了,他试图杀掉自己的老师来反抗李世民,不过他这一举动并没有成功。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如果李世民是想通过溺爱李泰的方式来激起李承乾的斗志,那我只能说李世民确实做到了,只是他激起的不是李承乾忠君爱国的斗志,而是效仿老爹搞玄武门之变的斗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一计不成,李承乾由另起一计,李承乾选择去暗杀李泰,但是这个暗杀计划也没成功,一不做二不休,李承乾也准备发动一个玄武门之变2.0。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虽然我们常开玩笑说,谁掌握了玄武门的主动权,谁就可以掌控大唐,但是在玄武门搞政变这事吧,他也不是谁都能成的,更何况你搞政变的对象还是李世民。
李世民:……
姑且算是夸奖好了,但并不能令人感到开心。
【汉武帝】刘彻:还是唐宗会养儿子啊。
【唐太宗】李世民:彼此彼此吧,武帝,你也不赖。
【宋太祖】赵匡胤:武帝,唐宗的儿子造完反至少还活着,你儿子直接死翘翘了耶。
刘彻:……
【汉武帝】刘彻:你这话说得好像唐宗不杀儿子似的。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唐宗只是不杀他和长孙皇后的儿子,别人给他生儿子他杀起来还是毫不手软的。
【明太祖】朱元璋:你个儿子都没有的在这点评别人家怎么养儿子?
【宋太祖】赵匡胤:朕怎么就没儿子了?朕明明有好几个儿子。
【明太祖】朱元璋:哎哟可不嘛,你那儿子有跟没有似的,最后皇位还让你弟给拿走了,下意识就记成你没儿子了,真是对不住。
【明太祖】朱元璋:但上面那两个至少儿子至少都是自己弄死的,你儿子都是别人弄死的,你在这凑啥热闹?
【明世宗】朱厚熜:老祖宗威武霸气,天下第一。
赵匡胤:……
真不爱跟朱元璋这种人聊天。
赵匡胤气不过。
又想把赵光义拎进宫来打一顿了。
朱元璋仗着自己朝代靠后,没少在群里挤兑宋朝的人。
搞得宋朝的人除了赵匡胤没人爱在大群里冒头。
平时朱元璋是不会怼赵匡胤的。
虽然他看不起宋朝人,但对赵匡胤这种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还是有点好感的。
就是今天朱元璋又跟马皇后吵架了,心情不好。
就直接上来无差别扫射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李承乾被逮了以后,李世民那叫一个伤心难过,好大儿突然就要造反,可把老父亲的心给伤透了。但是没办法,是和老婆的崽,得忍。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李世民就开始猛想办法保李承乾的命,一般来说你都搞谋反了,那根本就不用商量,直接咔一下拉出去砍了就完事了,但是李世民想保李承乾,肯定不能这么干。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前面说过李世民搞教育外包,这会他又故技重施,他明明就不想让李承乾死,但是他又不想自己直接说,他就开始找大臣议事,想借臣子的口说出来,赦免李承乾死罪。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要不说皇帝都喜欢会来事的臣子呢,李世民把态度摆在那里,立刻就有会来事的人给李世民递台阶,李世民如愿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这个储位之争并没有就此落幕,因为李承乾虽然刺杀了李泰,但是李泰他没事啊,而且眼下最大的阻碍李承乾也没了,李泰那叫一个心动,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李泰麻溜的就开始给李世民画饼,李泰也很懂的利用自己的优势,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李世民宠他。所以他也不直接跟李世民说,他选择私下里偷偷地,像是父子两闲话家常那样说。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李泰说要是李世民肯立他为太子,把皇位传给他,他以后就把自己的儿子都杀了,然后把皇位传给李治。多大的一张饼,李世民甚至还信了。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宋朝的赵某人,明明赵匡胤是有儿子的,最后皇位还是落到了弟弟手里。
赵匡胤:……
揍两顿,等下就把赵光义叫来揍两顿!!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虽然李世民是被儿子的大饼蒙蔽了双眼,但他也不是那么草率做决定的人,李世民就问了一嘴褚遂良,褚遂良说你可拉倒吧,这话也就你信了。谁能愿意到嘴的鸭子不吃喂别人吃?之前李承乾当太子的时候你就宠李泰,你要真想立李泰当太子,那你可别宠李治了,不然第二个李承乾就要横空出世了,你总共就三儿子,你也不想全给嚯嚯完了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褚遂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虽然李世民是宠李泰,但李治也是他和长孙皇后的儿子呢,手心手背都是肉,李世民最终还是及时的清醒了过来,把李泰贬为郡王,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李承乾呢?李承乾最后怎么样了?是贬为庶人流放了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那肯定的呀,能留一条命已经很不容易了,李世民肯定不能再把李承乾留在身边了,就是他想,他身边那些大臣也不能同意啊。最后李承乾被贬为庶民,流放黔州了。
言羽阳讲完,觉得手很酸,就换了个手拿手机。
旁边的人也跟着听了一路的《李世民不会当爹解析》,笑着打趣言羽阳:“你是历史老师呀?挤地铁还不往讲课,还蛮敬业的嘞。”
言羽阳没好意思说这不是上课只是闲来无事排解学生的八卦之心,只能干笑了两声。
他小声的凑近手机发出最后一条消息。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还有想知道的东西等我一小时后到家再聊。
李世民现在知道他之前问李治的时候,李治为什么支支吾吾的不说了。
原来不是不能说,是不敢说。
儿子总不可能指着爹的鼻子骂说你这爹当得不好。
这下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李世民认真的看着长孙皇后说:“观音婢,你听朕给你捋一捋。”
长孙皇后用难以言喻的目光看向李世民,虽然她不觉得换成自己来养孩子,就一定会养得特别好,但她也想不到,李世民养孩子的方式居然这么的……
“首先,观音婢如果身体好,没有那么早就走了,朕和高明最后也不会变成那样,有观音婢在朕身旁日日警醒朕和高明,高明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太子。高明不出事,朕就不会立稚奴当太子,稚奴不当太子,大唐中间就不会横插一个武周进来,没有武周就不会让李隆基当皇帝,没让李隆基当皇帝,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了。”
李世民眼睛亮亮的看着长孙皇后:“只要观音婢一直陪着朕,后面的事情就都不会发生,所以观音婢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长孙皇后简直要被李世民打败了:“可是稚奴和他的子孙们也开创了很多盛世,难道陛下全都不要啦?”
“只要观音婢一直在,朕相信,高明也绝不会输给稚奴的。”
御医听不到言羽阳都说了些什么。
在他的视角看来就是。
帝后各自沉默许久后,突然开始含情脉脉的对视,然后陛下就突然开始对皇后娘娘说很肉麻的话,还要皇后娘娘一直陪着他。
突然感觉这空气里面都满是酸臭的味道了。
“所以——”李世民话锋一转:“观音婢必须要每日都请平安脉才行,不然朕放心不下。”
长孙皇后叹了口气,她就知道李世民最后还是会绕到这上面来:“陛下,实在不必如此……”
“一定要。”李世民目光灼灼的看着长孙皇后:“答应朕好吗,观音婢。就当是为了安朕的心,不要让朕日日担惊受怕。”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的目光打败了。
“我答应你,陛下,我会日日都请平安脉,不会嫌麻烦的。”
李世民高兴的抱住长孙皇后,埋进长孙皇后的颈侧蹭了蹭,他的声音有些沉闷:“这一次,观音婢一定能和朕一起白头。”
御医:……
谁来救救我。
李世民解决完心头一桩大事之后满血复活。
只要解决观音婢早逝这件事,后面的事全都不用解决了。
李世民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一件事了。
好好的教训一下李隆基那个不肖子孙。
世人只知太宗皇帝文治武功都很不错,却没人知道,太宗皇帝骂人,也是很在行的。
等到唐玄宗李隆基听完言羽阳讲八卦。
虽然讲得是他知道的八卦,但从别人嘴里听到就是特别的有意思,期间还夹杂着几位皇帝们相互人人身攻击,看上去就更有意思了。
只是当唐玄宗李隆基再次打开自己的聊天界面。
看到来着【唐太宗】李世民的99+语音时。
他还是眼前一黑。
第060章 日常+群聊.
唐玄宗李隆基颤颤巍巍的点开李世民发来的语音条。
被太宗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
李隆基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他这皇帝当得不是挺好的么。
就算未来有问题, 那他现在挺好的啊。
真是搞不懂,为什么全都要来骂他。
没发生的事就是没发生啊!
当然。
这话李隆基不敢跟他爷爷李治说,更不敢跟他曾祖李世民说。
他只敢在心里发两句牢骚。
然后卑微的挨李治和李世民的骂。
等到尘埃落定, 没有新的消息进来之后。
李隆基假模假式的给李治和李世民各回了一条消息。
回给李治的是:
【唐玄宗】李隆基:祖父教训得是, 孙儿晓得了。
回给李世民的是:
【唐玄宗】李隆基:曾祖歇歇喝口水吧,别累着了。
至于太平公主。
不好意思, 真不熟。
收到李隆基消息的李世民:……
这小子是不是在嘲讽?
本意是想关心一下李世民身体的李隆基又收到了来自太宗皇帝中气十足的99+语音条。
李隆基:……
哈哈,曾祖的身体还怪好的嘞。
*****
卫青一边听言羽阳讲李世民有多不会养儿子,一边疯狂记笔记, 准备在刘彻养儿子养歪的时候拿出来当反面教材。
卫青正在奋笔疾书的时候, 一个小兵从外面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
那小兵连气都还没喘匀就开始说话。
“禀告……禀告将军……城外……城外……”
听到城外两个字卫青敏感的神经被触动了。
卫青把笔往桌上一搁, 神色凌厉:“莫非是匈奴又来犯了?”
“不是……不是……”那小兵疯狂摇头摆手。
卫青:……
“不着急, 慢慢说。”
那小兵喘匀气后说道:“霍侍中回来了!!!”
卫青一听霍去病回来了, 什么也顾不上了,直接就冲了出去。
剩小兵一个人留在原地茫然的说出后半句:“……还抓了很多匈奴人回来……”
霍去病高高兴兴的提着一个头准备去找卫青。
结果被卫青迎面而来结结实实拍在肩膀上的一巴掌给拍懵了, 手上的头也掉到了地上, 还在沙里滚了两圈。
“臭小子,跑出去这么久吭都不吭一声。”
霍去病瞅了瞅他舅舅的脸色, 感觉也不是真的生气, 笑嘻嘻的把地上的头给捡了起来。
“舅舅, 我给你带了礼物。”
纵然卫青是个在战场上杀敌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狠人, 骤然被一个血呲呼啦还带着一股腐烂臭味的人头横在眼前。
卫青眼皮子也不受控制的跳了两下。
卫青皱着眉把那颗头推远了点“这是谁的头?”
“诶?”霍去病一愣:“刚刚报信的人没跟你说吗?”
“说什么?”
霍去病:……
霍去病默默地在心里给那个帮他报信的小兵一顿暴打。
传话连个话都传不明白!
害他白挨一巴掌!
霍去病将头拎远了一点, 大大咧咧的说:“这是籍若侯产的头, 舅舅, 是我送你的礼物!”
卫青:?
谁的头?
什么礼物?
你敢不敢再说一遍?
卫青突然意识到, 刚刚那个传令兵,可能还有话没说完。
于是卫青也在心里给那个传令兵暴揍了一通。
被两位主将在心里暴打了一顿的传令兵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挨了两顿打了, 还眼巴巴的凑过来:“卫将军,霍侍中这次带回来的那一批俘虏怎么处置呀?”
“有多少俘虏?”卫青问。
传令兵看向霍去病,霍去病摸摸下巴:“好像有个两千来人吧?我也没数。嘿嘿,我把他们这次深入境内的老巢给端了。”
卫青心下了然。
怪不得这几天没有匈奴来犯了。
估计他们本来也没派过来多少人。
被霍去病发现的时候杀了一批。
后来攻城的时候又让卫青杀了一批。
现下大本营还被霍去病给抄了。
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再来进犯了。
“先关起来吧,至于如何处置,待请示陛下后,由陛下定夺。”
传令兵领了卫青的命令下去了。
卫青瞥了霍去病一眼:“姑且算是你小子在外面忙正事吧,但你每天连个平安都没时间报?有这么忙?”
霍去病嘿嘿一笑,没说话。
“等会被陛下骂了,你就自己受着吧。”卫青打开和刘彻的三人小群发了条消息。
【长平侯】卫青:陛下,去病回来了。
刘彻几乎是秒回。
【汉武帝】刘彻:!
还没等刘彻下一句话发出来,霍去病先发制人。
【冠军侯】霍去病:陛下!先听臣说!臣为了准备了一件礼物!
【汉武帝】刘彻:哦?是什么?
【冠军侯】霍去病:匈奴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的头!
看到这里卫青挑了挑眉。
刚刚还说是送他的礼物,这么快就成送陛下的了?
【冠军侯】霍去病:还有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哦!
收到消息的刘彻有些失态,打翻了桌上的酒杯。
杯里的酒液沾湿了刘彻的衣袖,刘彻丝毫没有察觉。
他太兴奋了。
虽然言羽阳说过,未来他们对匈奴的战争会取得很大的胜利。
但此前面对匈奴,他们一直都在被动挨打。
这次主动出击,别看刘彻嘴上说得那么信誓旦旦的,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霍去病之前带队斩掉匈奴小队的时候,就算是给刘彻打了一剂强心针。
眼下这份礼物更是直接送到了刘彻心坎上。
【汉武帝】刘彻:好好好!去病!朕果然没看错你!
【汉武帝】刘彻:待你和仲卿班师回朝,不,朕现在就要重赏你们!
【冠军侯】霍去病:嘿嘿。
【汉武帝】刘彻:不过。
刘彻话锋一转。
【汉武帝】刘彻:难道这就是你不回你舅舅消息,也不带陈御医就偷跑的理由吗?
霍去病:……
他之所以上来就扔重磅炸弹,就是为了用喜悦冲昏刘彻的头脑,好让刘彻忘记质问他。
万万没想到。
刘彻喜悦是喜悦了,但还没完全被冲昏头脑。
霍去病觉得,可能是陛下还不够喜悦。
下次努力争取给个更大的惊喜,让陛下好好喜悦一下。
【汉武帝】刘彻:去病,说话。
霍去病求救似的将目光投向卫青。
卫青就像是没看见似的,将头扭开了。
霍去病:……
好一个见死不救的舅舅。
没有办法,霍去病只能自己面对这一狂风暴雨。
霍去病选择光速滑跪。
【冠军侯】霍去病:陛下,臣知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
刘彻却不吃他这一套。
【汉武帝】刘彻:下次再也不敢了?去病,你自己数数,这话你都跟朕说过多少次了?有哪次真的做到了?
【汉武帝】刘彻:出征之前你怎么答应朕的?
霍去病:……
我好像什么也没答应吧!
陈御医明明就是被硬塞进来的!
我那天还听到他在发牢骚呢!
说是好好的宫里没法待,被迫跑到边关来吃沙子!
当然。
这话霍去病也不敢跟刘彻说。
虽然他是挺烦陈御医那老头子的,但是他也没想过害陈御医。
【冠军侯】霍去病:陛下,臣保证这绝对是最后一次。
【汉武帝】刘彻:嗯,你上次也是这么说的。
【汉武帝】刘彻:这次在外面是不是还乱喝水了?
霍去病:……
他怀疑陛下有千里眼。
卫青一看霍去病的表情开始犹疑,就知道刘彻肯定说中了。
他还以为上次的野蕈事件能让霍去病长点记性。
这才过去多久,又开始胡来了。
“你喝什么了?”卫青的表情很严肃。
许是看卫青的表情太严肃了,霍去病赶紧为自己澄清。
“我没乱喝!我就是喝了两口匈奴人自己存的水,舅舅你放心吧,我亲眼看到他们自己也喝了,没事的。”
卫青:……
我放心不了一点!
“来人,去将陈御医请来。”卫青黑着脸道。
刘彻等了半天没等到回复。
这才意识到,他的侍中和骠骑将军又失联了。
而失联的侍中大人此时正被摁在椅子上乖乖的被把脉。
另一个失联的骠骑将军正在一旁黑着脸镇压屡教不改的侍中。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霍去病本来还想为自己再争辩几句。
但看卫青脸色实在是臭。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索性闭嘴了。
直到陈御医诊完脉,摸着胡子慢悠悠的说道:“从脉象上看,霍侍中的身体并无大碍,至于将军虽说的匈奴人的水,老夫认为没什么问题。”
一听没事,霍去病顿时满血复活了。
“就是啊舅舅!你就是太关心则乱了!匈奴人这么贪生怕死,怎么可能连自己喝的水都能下毒,有这毅力他们不早就称王称霸了!”
卫青凉凉的瞥了霍去病一眼:“你知道是关心则乱。”
自从言羽阳说出霍去病的结局之后。
英年早逝四个字就像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
压在卫青和刘彻的心上。
虽然当事人本人不太当回事。
但卫青和刘彻还是想尽一切可能去防范这种未来。
霍去病也不是那种不是好歹的人。
听卫青这么说,他也很识相的不再顶嘴了。
“既然霍侍中已经回来了。”陈御医一边收拾小药箱一边说:“那先前的黄连煎水,可以继续服用了。”
霍去病:……
糟老头子你果然没安好心,早晚拿个麻袋把你套了打一顿。
等到陈御医走了之后,卫青才继续在小群里回复刘彻。
【长平侯】卫青:陛下,已经无事了。
【汉武帝】刘彻:已经无事?方才又发生什么事了?
卫青把方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都给刘彻说了。
刘彻:……
霍去病这臭小子!
霍去病看卫青的眼神可怜巴巴的,像是被雨淋湿的小狗。
卫青受不了这种眼神攻击。
【长平侯】卫青:陛下,臣已骂过去病了。相信他下次不敢了。
卫青都这么说了,刘彻也不能不给他面子。
干脆就略过了霍去病在外面乱吃东西的这个话题,跟卫青开始聊别的了。
顿时,霍去病看卫青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然后他就收到了霍光的消息。
【大司马】霍光:兄长,真的是你吗?
【冠军侯】霍去病:怎么了?子孟,我才出征几天?连兄长都不认识了?
纠结了许多天终于鼓起勇气给霍去病发消息的霍光:……
【大司马】霍光:兄长,我不是那个除了在家等你,什么都做不了的霍光。
霍去病:……
啊,突然想起来乖乖在家等着的弟弟好像没有屏幕。
但你两都是一个人,你有必要这么计较吗?
【冠军侯】霍去病:好好好,你不是在家等着我的子孟,你是大司马子孟,行了吧?
因为手握大权多年根本没人敢这么跟他说话的霍光:……
太多年没跟哥哥说过话了,一时之间还不能很好的适应。
【大司马】霍光:兄长,我很想你。
【冠军侯】霍去病:都是大司马,还天天粘着哥哥像话吗?
【大司马】霍光:当了大司马,就不能想兄长了吗?
霍去病:……
这小子长大以后抬杠能力见长啊。
果然还是小屁孩霍光比较可爱。
【冠军侯】霍去病:能能,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霍去病一边敷衍弟弟一边东张西望。
“舅舅,你这有没有点心啊?饿了。”
“你想吃什么?我让厨房给你做。”
“什么都行,我不挑。”
霍去病一边翻群聊的聊天记录一边应付弟弟。
看到言羽阳说李世民不会养儿子,霍去病啧啧摇头。
果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养孩子的。
但是他养孩子就养得挺好的。
都把霍光给养成大司马了。
解决完匈奴之后无事一身轻的霍去病试图展示自己的高超养孩子技术。
【冠军侯】霍去病:@【帝师一号】言羽阳,帝师,霍去病是不是超会养孩子的?我看霍光好像就被他养得挺好的,都养成大司马了。
霍光:……
卫青:……
刘病已:……
正好已经到家了的言羽阳:?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霍光能当上大司马,好像和霍去病没什么关系。
霍去病:?
怎么就没关系,好歹霍光也是他一手带大的呢。
霍光这么优秀的前提难道不就是耳濡目染他的结果吗?
【冠军侯】霍去病:帝师,你这话就不对了,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话是这么说没错啦,但霍光不是霍去病的弟弟吗?
【冠军侯】霍去病:我的意思是,正是因为霍去病很优秀,所以跟在他身边的霍光也不会差啊!
【明太祖】朱元璋:朕承认你确实很不错,但你为什么要自己夸自己?
【冠军侯】霍去病:说点事实罢了,这也算夸?
朱元璋:……
朕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虎父无犬子这句话其实也不完全对吧,刘邦身为汉朝开国皇帝,要心计有心计,要魄力有魄力,反观刘邦的儿子刘盈,嗯……完全没有继承到父母双方是任何一点优点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过都聊到霍光了,他也算是在汉武帝晚年胡来之后一手撑起西汉的重要人物了,要不仔细聊聊?
【冠军侯】霍去病:好好好,聊聊聊。
反正他现在闲着没事干,了解一下霍光未来会干些什么也挺好的。
说不定还能给陛下挣点面子,嘿嘿。
要是知道霍去病心里在想什么,李世民肯定会义正言辞的出来反驳他并不会。
虽然刘彻手握三张SSR,但那又怎样。
他手底下的臣子们完全不比他们差!
更何况他还能以数量取胜,怎么看都是他赢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经常有人说刘彻运气好,娶了一个卫子夫,直接抽出来三张SSR卡,一张卫青、一张霍去病、剩下的那张就是霍光了。
【冠军侯】霍去病:SSR是啥啊?
看到大群又聊起来了刘彻第一时间赶到吃瓜现场。
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家。
但听到言羽阳夸他运气好,刘彻还是蛮骄傲的。
那是,也不看看朕是谁,朕的运气超级好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SSR是抽卡游戏的一种分级,就是稀有、顶尖、很难得的意思。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过霍光还没多大的时候,霍去病就已经离世了,所以我前面说霍光的成长和霍去病没有多大的关系。之前学西汉的时候说过,汉武帝晚年出了巫蛊之祸这个乱子。导致他杀了很多人。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即便是他杀再多的人,刘据都已经死了,换不回来了,他的其他儿子里,他又没有特别满意的,他特别满意的年纪又还很小,不能自己独当一面。加上之前吕雉大肆加封外戚的影响还在,刘彻确实是有点忌惮外戚这一方面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前面说过,刘彻很中意钩弋夫人给他生的儿子,但这时候刘弗陵还太小了,刘彻担心钩弋夫人成第二个吕雉,就找了个理由去母留子,把钩弋夫人给弄死了。
【唐太宗】李世民:啧啧,武帝手段何其残忍,连自己的妃子都不放过。
【冠军侯】霍去病:但是我们陛下只有一个儿子造反,你有两个诶。
霍去病一般不开口,一开口就直接往人心窝子上戳。
最关键的是,他还不像朱元璋。
朱元璋戳人心窝子那是他故意的,而霍去病戳人心窝子都是无意的。
李世民:……
哪壶不开提哪壶,李世民决定单方面切断和霍去病的聊天。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弄死钩弋夫人也是不够的,刘弗陵年纪还是太小了,得给他留几个辅政大臣。刘彻这辅政大臣一点,就点到了霍光。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唐代的李世民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西汉的刘病已也建了一个麒麟阁,里面有是一个功臣,霍光就是其中之一。
【汉武帝】刘彻:刘病已?那是谁?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刘病已就是汉宣帝刘询,刘据的孙子,他登基以后改过名字。
刘彻一愣。
哪怕是在他已经将皇位传给别人的前提之下,最后皇位的归属仍旧是刘据一脉么?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继续说回霍光,虽然刘彻立了他当辅政大臣,但并不是只立了他一个,像他这样的辅政大臣,一共有五个。而且汉武帝晚年是什么德行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了,本来接手的就是个烂摊子,上位的偏偏还是幼主。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霍光他这人吧确实是有两把刷子,老板年纪太小?没关系。前老板给我留烂摊子?也没关系,前老板除了烂摊子还给我留了四个竞争对手?这个就更没关系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俗话说弱者抱怨环境,强者改变环境,霍光就属于后者。有竞争对手?不要紧,把竞争对手全给弄死,不就等于没有竞争对手了吗?老板年纪太小,也没关系。那就自己掌权,让老板当吉祥物呗。至于烂摊子,那更好解决了,汉初高祖是怎么干的,直接照着做不就得了。
刘彻:?
【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前脚去世霍光后脚把除了他以外的四个辅政大臣全杀了??
刘彻觉得,既然自己当时除了霍光还能留四个辅政大臣下来,就说明留下来的这四个人肯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过人之处,霍光就这么一声不吭的把人全都给他宰了??
简直狂妄至极!!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那倒也没有汉武帝前脚死他后脚就杀人了,这样站不住脚啊。
刘彻一口气还没松完,就听见言羽阳接着说道。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他是等后来大权在握之后各个击破,慢慢杀的。
刘彻:……
那也没好到哪里去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事是这么个事。除了霍光以外那四个大臣吧,本来有一个是勉强能跟霍光势均力敌的,但他死得特早。汉武帝死了没两年他就也跟着死了。这样霍光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下三个了。完事霍光跟其中一个叫上官桀的还是姻亲关系。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没人敢跟霍光对着干,慢慢的霍光就一家独大了。但是这个叫上官桀的呢,也非常有意思,他一开始不跟霍光对着干,等到后来霍光一家独大了,他又开始跟霍光对着干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上官桀跟霍光对着干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想让他孙女当皇后,但是这会他的孙女才六岁,刘弗陵也就十二岁。霍光不同意也算是很正常的事吧。但是上官桀就非要他孙女当皇后,霍光这边行不通,他就去找了刘弗陵的姐姐,鄂邑长公主。上官桀估计也想不明白,他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为啥霍光就非得不同意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鄂邑长公主帮了上官桀这个忙,让上官桀如愿以偿了,上官桀就想投桃报李。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之后,汉昭帝就一直是鄂邑长公主在抚养。正好这时候鄂邑长公主原来的老公也死了,鄂邑长公主重新看上了一个男宠,但是这个男宠没名没分,配不上公主。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汉朝是有规定的,想要娶公主,你最少得是个列侯。但是丁外人充其量算个门客,远远够不上列侯的边。上官桀就寻思着,那他要是让丁外人成功封侯了,能跟鄂邑长公主光明正大的在一起,那鄂邑长公主不得记住他这个人情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霍光又成为了上官桀送人情路上的绊脚石,没错,霍光他不同意。这下上官桀就不高兴了,大家都是辅政大臣,对吧,凭什么我干个什么都得看你脸色呢?我也不比你差呀?再加上霍光这一拒绝,直接把鄂邑长公主也给得罪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有了上官桀这种主动送人情的人珠玉在前,频频拒绝的霍光在鄂邑长公主眼里就显得很不懂事了。就封个侯而已,又没碍着你什么事,你凭什么不同意啊?于是在利益的趋势下,上官桀和鄂邑长公主越走越近,直接捆在了一起。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时间一长,上官桀对霍光就越来越不满意,这时候单靠一个姻亲关系已经不足以维系两人的关系了,上官桀觉得霍光和自己有了直接的利益冲突,必须要除掉霍光。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个提议一出来那叫一个一呼百应,不光是上官桀想除掉霍光,鄂邑长公主、燕王刘旦、甚至是另外一个辅政大臣桑弘羊都发出了支持的声音。
刘彻:?
怎么个事呢?
他选的这些辅政大臣怎么还开始搞窝里斗了?
桑弘羊又是跟霍光有什么利益冲突呢?
这么想着,刘彻也把这个问题给问出来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哦,桑弘羊也是因为他想给自己家里人要官没要到,霍光不同意,其实除了燕王,上官桀和鄂邑长公主也都是因为要官但霍光不给,所以才选择除掉霍光。他们一拍即合,就开始暗搓搓的谋划怎么陷害霍光,首先,他们选择给汉昭帝上奏表。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因为汉昭帝这会年纪还不大,也就十四岁左右,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很好忽悠的年纪,于是上官桀他们就污蔑霍光想要造反。但是汉昭帝他虽然年纪小,他也不是个傻子。上官桀他们说的,他半个字都不信。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既然从皇帝这边进谗言这条路行不通,那就只能换一条路了,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嘛。他们准备直接吧霍光弄死,然后尊刘旦为天子,但是在汉朝也是很奇怪了,只要是谁准备造反吧,这风声就一定会被走漏,然后造反就会失败。
听到这里刘彻人都麻了,他甚至已经开始反思自己,选人的眼光真有这么差吗?
听上去好像如果他没有选择霍光做辅政大臣,西汉真的会命不久矣的样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像是刘邦在位的时候,英布想要谋反,还没开始干呢就被人家告发了,吕产也是,想要造反结果计划让人家知道的一清二楚。淮南王刘安也是这样,被告发的速度非常之快。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霍光知道以后一不做二不休,上官桀等人不但没有成功造反,反而还被诛了九族,鄂邑长公主和刘旦也都选择了自尽。说到诛九族,我这里想额外提一个人,叫方孝孺。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他和汉朝没什么关系,是明朝的一个大臣。聊到他也是因为一般人就算犯了天大的罪过,顶多也就是诛九族了,一般诛到九族,其实就已经算是杀干净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方孝孺吧,他被人诛了十族。
刘彻:?
嬴政:?
李世民:?
多少?
十族?
这刑场的刀不都得砍卷刃了?
不加班加点的干他都干不完呐。
【秦始皇】嬴政:这方孝孺究竟是做了什么?竟被诛了十族?
【唐太宗】李世民:难道他是触犯了天条?
【汉武帝】刘彻:这是谁干的啊?以后谁再说秦皇是暴君我第一个不同意,这诛十族的难道不是更残暴?
嬴政:……
我谢谢你。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说到方孝孺犯了什么事,那就得把时间线拉到明成祖朱棣搞靖难的时候了,方孝孺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留给建文帝朱允炆的文臣。明成祖靖难成功之后,想让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但是方孝孺不愿意,方孝孺觉得朱棣是逆贼,不配坐皇位。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那不管配不配朱棣都注定要坐上这个皇位,你反对又有什么用呢?没用啊,朱棣一怒之下,就把方孝孺十族全给杀了,当然了,诛十族也可能只是一个统称,还有一种说法是朱棣只杀了和方孝孺有关的857个人,因为这857个人都是方孝孺搞保举法弄进来当官的。
朱元璋:……
看不出来啊。
老四你个不声不响的闷葫芦。
背地里下手这么黢黑。
但朱元璋很欣赏朱棣这种黢黑。
手段不狠地位不稳。
但是朱棣杀的是他留下来的大臣,好像一下子也没那么欣赏了。
【汉武帝】刘彻:保举法,说得还挺好听的,这不就是走后门么?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朕要是没记错的话,你们汉朝不是也搞什么举察制吗?
刘彻:……
那举察制能跟保举法混为一谈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好,让我们把话题重新回到霍光身上,前面说到霍光诛了桑弘羊和上官桀九族,这下辅政大臣就只剩他一个了。
【冠军侯】霍去病:不对啊帝师,不是说辅政大臣有五个吗?死了一个,霍光杀了两?那还剩一个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还剩一个是丞相田千秋,他倒是没死也没造反吗,但是他也没跟霍光对着干,逮捕桑弘羊和上官桀的时候,田千秋还出了一份力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会霍光在朝里可以算得上是一手遮天了,就算是汉昭帝已经加冠,可以自己独当一面了,朝政也还是由霍光一手把持。
【冠军侯】霍去病:?他想干嘛?
霍光看哥哥误会自己了,赶忙就想给自己解释。
但言羽阳快了他一步。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也不一定就是霍光自己想摄政吧,他有提出过让汉昭帝自己来,不过汉昭帝没同意,至于汉昭帝为什么不同意,这我就不知道了。
【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你为什么不同意?
刘弗陵:……
还能为什么,我怕我有命同意没命处理呗!
那么大一个权臣横在你面前,他说他把权力还给你你就敢接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汉昭帝不同意肯定是有她自己的考量了,不过他同不同意其实都无所谓,因为他没过多久就死了。
刘彻:?
【汉武帝】刘彻:怎么死了?因为什么死的?
不会是霍光把皇帝给毒死了吧!
不怪刘彻多想,有唐朝那些争夺帝位的人珠玉在前,刘彻选择直接用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
霍光觉得自己再不辟谣不行了,于是出来紧急澄清。
【大司马】霍光:昭帝病逝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是病逝。
但是压根就没人搭理他。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病死了。汉昭帝估计是身体不好,年纪轻轻的就在未央宫病死了。由于汉昭帝死得实在是太早了,也没留下个儿子啥的,但是国又不可一日无君,霍光就只能从宗室子弟里开始找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一找就找中了昌邑王刘髆的儿子,这刘髆在刘弗陵没出生之前,还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汉武帝也还蛮喜欢他的,但是刘髆的妈妈的兄弟是李广利。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说起李广利,刘髆也算是被他连累了,刘据死了以后储位空悬。李广利就觉得刘髆很有机会,正好丞相刘屈氂的老婆是李广利的女儿,两人一拍即合,一下子就拥有了共同的目标。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好巧不巧,告密者,这个总在汉朝出现的东西,他又来了,而且用的理由还是刘屈氂他老婆搞巫蛊,巫蛊诶,这不正好踩中老年汉武帝那脆弱又敏感的神经了吗?汉武帝噶一下就把刘屈氂给弄死了,连带着李广利的妻儿也都抓了,因为李广利也被人一块告发了。
【唐太宗】李世民:哦~脆弱又敏感的神经~
【冠军侯】霍去病:彼此彼此,唐宗应该也很多愁善感吧,不然怎么儿子一撒娇,你的魂就飘呢?
李世民:……
霍去病得意的哼哼了两声。
守护陛下,我辈义不容辞!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这会李广利正在带兵突击匈奴呢,一下传来噩耗,李广利绷不住了,正好这时候手下建议他干脆跑路算了,不然汉武帝也不会放过他,李广利一寻思有道理啊,啪的一下就跑去投降匈奴了。
刘彻:?
什么玩意?
投降谁?
李广利这个乱臣贼子!!
朕要诛他九族!!!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是李广利去?卫青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卫青死了呗,前面不是说过了嘛?受李广利的影响,刘髆肯定是和皇位没关系了,当然,他的儿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就是了,登基27天以后就被废了。
【冠军侯】霍去病:啊?这么草率吗?这就废帝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霍光给出的废帝理由是刘贺不学无术、荒淫无道、不堪大用。但也有说法说是刘贺不甘心当傀儡,打算废了霍光,但是走漏了风声被霍光知道了,霍光就干脆先下手为强废了刘贺,废了刘贺之后,又得重新找继承人,这次霍光找到了汉宣帝刘病已。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前面说过了,刘病已是刘据的孙子,当时巫蛊之祸,刘据的儿子都死绝了,但刘病已在大牢里逃过一劫,还有人一直保他的命,也算是福大命大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霍光把汉宣帝接回宫以后,汉宣帝对霍光表现得还是挺信任的,动不动就给霍光很多赏赐,还让霍家的亲戚都有官做,这么看,霍光和那种权倾朝野的外戚也没什么区别了,他和外戚的唯一区别就是,宫里没人。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他的外孙女上官氏是汉昭帝的皇后,但是汉昭帝这会已经翘辫子了,新任的汉宣帝在民间的时候就已经娶妻了。而且他和他的妻子感情非常的好,当然了,霍光可能没动往宫里送女儿的心思,但是他老婆动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霍光的老婆觉得许平君算个什么东西?压根就不配做皇后,只有她的女儿才配,于是就想了一个损招,这个损招不光赔上了自己的命,还把她女儿霍成君也给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