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一月中旬已经到了秋天, 桂花落尽, 地上全是灰褐色的花朵, 米粒大小, 被风一吹, 到处乱飞。
这种天气不合适在外边进行活动, 段大鹏费尽心思到学校申请了一间阶梯教室, 把吉他社的活动安排在那里。
这次活动特别请了上海音乐家协会的一位吉他大师前来指点——能请到这位大师实际上是段大鹏爸爸的面子,因为这人是徐汇区工会的一名工作人员, 原来是唱越剧出身的,可他却涉猎广泛, 各种乐器都能摸一摸,在上海颇具影响力, 被吸收进了上海音协。
学生们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听说有音协的老师前来指导,崇拜的心情就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这次的活动挤了个水泄不通。
在大师到来之前, 段大鹏和社员们开了个短会, 短会的内容是跟人事异动有关。副社长杨宁馨同学提出辞职, 将由原组织委员接替, 然后补选徐菁菁同学为新的组织委员。
"大家如果同意徐菁菁同学替补成为组织委员的,请举手!"
段大鹏并没有像前任社长一样弄什么提名制,他觉得挺麻烦, 不如直接举手表决就行了。
不过是一个社团的小头目,没必要弄得跟选举国家lingxiu一样郑重。
大家听段大鹏这样一说, 明摆着这就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谁也犯不着去得罪人,段大鹏才说完,一个个把胳膊举了起来,段大鹏点了一下人数,差不多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都举了手,当即通过提议,徐菁菁替补为吉他社组织委员。
新的副社长发言,新的组织委员也跟着发表了感想:"我一定会努力配合好社长副社长,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大家能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吉他环境而奋斗。"
她说的话中规中矩,而且这时候的徐菁菁笑容满面,看上去很有亲和力,不再像往常那样高傲,社员们对她增添了一些好感,就连刚刚那十来个没举手赞成的人也觉得有些奇怪,好像徐菁菁改变了不少哪。
选举完毕以后,大师登场。
大师上课的风格很实在,没有什么花架子,全是干货,他以自己的实际操作向大家指出了弹吉他的几个不好的习惯,又亲自演奏了几首曲目。
美妙的音乐在耳边响起,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着迷的看着大师的手指跳动琴弦,音乐就如淙淙清泉从山间叮咚而下,直入心扉。
杨宁馨和卢娟丽坐在一块儿,两个人都听得入了神。
"弹得真是好啊。"
卢娟丽感叹了一声:"要是我哪天也能弹这么好听……哎……不可能的。"
"努力练习,以后说不定你也能有这样的水平。"杨宁馨前世听到的各种吉他演奏比卢娟丽要多,虽然表示了对大师吉他演奏的赞赏,却也没有到"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地步:"娟丽,你要相信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你足够努力,肯定可以的。"
"真的吗?"卢娟丽眼睛闪闪发亮:"我一定努力!"
大师弹完了一曲,台下的人哄闹着要求再来一曲,这么一次次的鼓掌,大师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对他的崇拜,演奏得更卖力气,一口气弹了五六支曲子,最后还是段大鹏上来终结了他的个人演奏会。
"老师,您给我们同学指点一下弹奏的技巧吧,有哪些小窍门,我们必须要怎么样掌握指腹发力这些要领?"
大师看到区长的公子发话,很接受意见,把个人弹奏会停了下来,和台下的学生们交流起弹奏的技巧来。不少学生赶紧拿出了小本本,飞快的记下大师讲课的要点,那就是和上课一样样的,认真得很。
杨宁馨也跟着记了一些,只不过大师的普通话并不标准,说着说着,激动的地方来了几句上海话,她就完全歇菜了,看着旁边卢娟丽记得很流畅,她索性停了笔,等到回宿舍以后再去抄卢娟丽的笔记吧。
等着这次活动散了,段大鹏带着新任副社长过来,喊着杨宁馨一块儿去送大师:"你这副社长也得圆满卸任吧,最后一次活动,你可不得表示表示?正好和新的副社长交接一下呗。"
杨宁馨笑了笑:"行啊,我们一起送大师到校门口吧。"
三个人一起把大师送到了复旦大学的门口,大师看到自己这样受到当代大学生们的爱戴很崇拜,很感动:"下回我还来给你们讲课!"
公交车过来,大师抱着吉他上了车,贴着车窗向他们挥手,杨宁馨感叹了一句:"老师真是平易近人。"
段大鹏心里头暗暗直乐,大师在工作单位谨小慎微,这可能是他受到的最真诚的欢迎吧。
撇开音协会员的身份,大师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而且是区政府里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哪里有学生们想象的那么神呢,只不过音协会员的身份让他增添了光彩而已。
"杨宁馨,我忘记告诉你一件事情了,我妈妈说上海电信很感谢你。"
新的副社长以一副八卦的样子看着他们两个,琢磨着这里边有什么名堂,好像社长和前任副社长之间的关系挺密切的啊,还认识对方的家长。
"上海电信感谢我?"杨宁馨风轻云淡的一笑:"你妈妈也太夸大其词了。"
"是真的,听我妈说现在香港那边有些乱,港币开始贬值了。"段大鹏很崇拜的望着她:"你的估算都是正确的,太神奇了!"
香港、港币贬值……副社长决定按捺下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这分明是经济学院的问题,跟这个私人感情无关。
两个八卦当事人似乎完全没把副社长的斜眼瞟着当一回事,继续议论港币贬值的问题。
"我也只不过是对时事敏感而已,你想啊,这个香港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来了,这次邓主席与撒切尔夫人的会晤,只不过是历史的必然过程而已。"杨宁馨脚步轻快的朝前走,跟段大鹏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铁娘子在北京吃了亏,肯定会想着要报复的,英国政府不会心甘情愿把香港交出来,一定会耍花招的。"
段大鹏紧跟了上来:"所以,你说什么时候中英政府的斗争才会结束呢?"
这真是把她当成铁口神断了?杨宁馨回头看了他一眼:"我觉得英国政府现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着急了。"
现在英国人打的主意是要使香港内乱,让国际来干预中国收回香港的事情,可我国政府的政治手段不是一般的强,英国政府用西方人的思维来限制中国政府,那可是用错了方法。
毕竟这个时候的香港,有一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回归祖国的,只有那少数一部分人希望继续依附英国政府。这些人大部分是投靠英国政府而发家,但这一次遭受到经济衰退的打击,他们不免对于英国政府很失望。
记得前世关于香港回归的专题里,有采访报道关于香港的民心所向——很多有钱人都急急忙忙准备移民,留下来的那一群人大部分人没什么身家,哪个政府统治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但是作为炎黄子孙,留下来的人不少都希望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英国政府打的算盘是用经济制裁要挟中国,可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手段虽然让中国政府受到国际舆论的压迫,可英国政府自己也吃了很大的亏。香港素来有东方明珠之称,经济繁荣,和台湾新加坡韩国并称亚洲四小龙。香港经济衰退,直接导致了英国政府的经济收入,英国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英国国内对于铁娘子这一政治手腕表示不满意,甚至还有一些不满侵略措施的民众上街抗议□□,香港的去还是留要尊重历史。
"用不了多久?那是多久?我妈妈让我来问你,你觉得大概什么时候下手去香港那边引进bp寻呼机会更合适?"
杨宁馨举起手来,五根手指掐来掐去。
"你这是在干啥?"
"算命啊!"杨宁馨瞟了他一眼:"你妈问我什么时候合适?我又不是专业人员,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合适呢?只能掐指一算啦!"
段大鹏笑了起来:"杨宁馨,你真像个孩子!"
"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啊!我可比你小多了!"杨宁馨骄傲的一挺胸:"我跟你们不是一个年龄层次的!"
段大鹏若有所悟的看着她,心里微微一动。
是呢,杨宁馨相对于他来说,真是有些小。
不过这样也好,他可以看着她长大,等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她就长成了一个美丽可人的少女,不再是小姑娘了。
"班长,你回去跟你妈妈说,就说我掐指算出,明年上半年应该是好下手的时候,要从香港引进,可以那个时候下手。"杨宁馨点了点头:"嗯,等港币和人民币比例两毛多的时候再下手吧。"
八三年十月,英国政府没有顶住国内外的压力,最终宣布港币固定和美元挂钩,七块八港币兑换一美元,这个时候这次人为干预的香港经济衰退正式结束。
"你是说真的吧?"
段大鹏点了点头:"那我回去和我妈妈说。"
"我只是自己在乱想,你可别以为都是对的。"杨宁馨看着段大鹏一脸的深信不疑,叹了一口气:"万一不是这样,到时候别怨我。"
"肯定会是这样的!"
段大鹏笑了起来,很灿烂。
"社长,你们可真是的,送老师出校门还能讨论专业问题,可真是勤学好问。"副社长对这两个具有专业探究精神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四百二十章
宿舍里没有一个人,杨宁馨走了进去觉得静悄悄的,实在太安静了一些。
坐了下来整理一下今天活动的笔记,大师说得还是不错的,只可惜有些话她听不懂。
唉,前世加上这辈子,在上海也生活了将近十年,可还是对上海话免疫,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前世的同学都说普通话,没有语言环境,听不懂是正常的,可这一辈子杜小娇和徐菁菁在宿舍里基本上全是用上海话交流,可她还是听不懂。
或许是她没有仔细听过她们在说什么,不关心的事情就不会上心,所以也就不会去琢磨究竟说的什么了。杨宁馨翻了翻空白的那几页,觉得有些遗憾,她做事情不喜欢拖泥带水,希望尽快完成。
脚步声和说笑声响起,杨宁馨转过头,就看到徐菁菁和卢娟丽站在门口,两个人拎着吉他一前一后的走了进来。
"咦,宁馨,你就回来啦?"
卢娟丽把吉他放下:"还以为你会比我们晚到呢。"
"就把老师送到校门口,能要多久?"杨宁馨笑了笑:"你的笔记本呢?刚刚我都没记得过来,听不懂上海话实在遗憾。"
徐菁菁上前一步,把她的笔记本放在了杨宁馨面前:"我都记全了,你看看我的。"
杨宁馨瞅了她一眼:"谢谢啊。"
徐菁菁脸上带笑:"谢什么,我还要谢你呢。"
"对呀对呀,"卢娟丽一副很高兴的模样:"菁菁说今天她高兴,打算请我们宿舍到外边去吃饭。"
"哎呀,还这样客气啊!"杨宁馨夸张的叫了一句:"那好啊,刚刚好可以打牙祭了。"
钱文文听说徐菁菁请吃晚饭,有些犹豫:"我还得摆摊呐。"
"你啊,真是钻进了钱眼里边。"杨宁馨又好气又好笑,钱文文可真是比她更财迷,就连一个晚餐时间都不肯放过。
但是转念一想,可能是因为想跟何家良一起多呆会儿吧,舍不得呢。
"要不是……"杨宁馨给她出馊主意:"你去请何老师一块儿来吃饭。"
钱文文的脸红了:"说啥呢,我们宿舍吃饭,喊何老师干嘛。"
"何老师是咱们班主任啊,他理应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现在我们宿舍和睦相处,请他去做个见证,这样不行吗?"杨宁馨瞥了一眼戴着耳机在看书的何家良:"你真不请他就算了,把摊位托付给他,帮你看着点。"
钱文文思前想后的,脸上一阵阵发红,想来想去,她还是没勇气向何家良提出邀约:"算了算了,今天晚上不出摊了。"
毕竟是宿舍的集体行动,怎么能为了挣钱就不重视同学感情呢?
晚餐定在复旦大学校门外的一家小餐馆,几个女生坐了一张桌子,点了六个菜。
"每人要吃完一个菜啊,别浪费,这可是徐菁菁同学的一片心意。"
钱文文做了个简单的号召,大家都笑了起来:"放心吧,六个菜还是可以解决的,你一个人能吃掉一份半呢。"
"你们吃不完我来兜底嘛。"钱文文哈哈一笑,爽朗大方。
徐菁菁和杜小娇有些羡慕的看着钱文文,这时候感觉陕西妹子的开朗大方,不是她们俩能比得上的。
"今天我请大家吃饭,主要是想赔个不是,这一年多来因为我的小气……"徐菁菁有些不好意思,抿着嘴说不下去。
这一年来宿舍里的气氛真的是有些难堪,主要是因为她和杜小娇不合群,现在回想着实在是不应该。
"也有我的原因。"杜小娇也抢着说话,说出这句话心里头舒服多了:"我向大家道歉,我不应该搞小团体,拉帮结派,弄得宿舍里大家都不高兴。"
温如玉惊奇的看了徐菁菁一眼,没想到她怎么忽然就转过弯来了。
"现在都没事了,大家都是好舍友好同学。"
钱文文代替外地人接受了道歉:"我们也有责任,你们不理睬我们,我们就不理睬你们了,这局面是咱们一起造成的,应该互相赔不是,对不对?"
"对的对的,我们自己也要反省。"
这话说开了就好,原本的那份不好意思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六个年轻人相互对望,脸上漾起了开心的笑容。
"为我们宿舍的和好而干杯!"
举起茶盏,学着电影里的情节,杯子轻轻一敲,过去的不快荡然无存。
几个人在外边吃过饭赶回宿舍,已经是六点多了,离晚自习只有二十来分钟,宿舍小阿姨冲着钱文文笑眯眯:"侬那个何老师帮你把摊位收了,东西都放在这里呢。"
"啊?"钱文文忽然意识到,难怪自己走过来的时候觉得有些不对劲,何家良的摊位和她的摊位全部没看到了,原来是这样一回事。
走进宿管小阿姨的房间,衣架什么的放得整整齐齐,温玉茹和杨宁馨抬起一个衣架,杜小娇徐菁菁帮着钱文文打包收拾衣裳,卢娟丽背着一个大塑料袋往一零三走。
宿管小阿姨看了看几个人,心里头奇怪,一零三今天怎么了,忽然间气氛变得很融洽,分工合作有条不紊,而且还有说有笑的——以前上海姑娘和外地小姑娘有些不对付,都僵了一年多了,怎么就好了?
唉,这小姑娘的友谊啊,说没就没,说回来就回来,宿管小阿姨看着几个人的背影,深有感触。
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在地上捡桂花的时候好像还在眼前,眨眼之间就到了元旦。
大学里只要到了元旦,这就离放寒假的日子不远了,元旦假期以后进入考试月,复习迎考一两周,考试为期一周左右,考完就能放寒假。
只不过对于邱成才和杨宁馨来说,他们的寒假很短。
杨宁馨加入了生物遗传研究所的课题组以后,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寒假的时间会很短,她也并不特别在乎——反正七浦路还有服装店在开着门呢,总得等到腊月二十七八才能回家。
她打电话告知了家里,自己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留在上海科研所里奋斗,家里人虽然都很想早些见到她,但听说她是在做大事,全都鼓励她好好工作,特别是杨国平,老人家很爱国,听说是为中国的科研要晚些回来,老人家慷慨激昂:"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你努力研究,别让外国人看轻了咱们中国人!"
"爷爷,您放心好了,我肯定会全力以赴。"
挂断电话以后,杨宁馨的心灵热乎乎的,这就是淳朴的人民,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一切。
她站在宿管小阿姨的房间里,看着学生们拖着行李朝外边走,寒假的气息迎面而来。
"侬还不回去?"宿管小阿姨看了看杨宁馨:"假期里这幢楼伐回去的也没几个啦。"
"嗯,我还得到二十七八才走。"杨宁馨笑着看了她一眼:"以后每天到你这里报到,跟你说说话。"
"好啊好啊。"宿管小阿姨很开心,学生虽然离校了,可她们还得继续轮班,每天都得坐在这里守满自己的工作时间,好在有收音机可以听广播,有歌曲有说故事的,还能听越剧,倒也不觉得寂寞。
杨宁馨想了想:"开下长途,我还得打个电话。"
宿管小阿姨拿了钥匙把长途拨号打开:"侬又要给姐姐打电话?"
这个小杨姑娘打长途一般是给家里,或者是给她姐姐,听着姐妹俩电话里说家乡话,有说有笑的,她在旁边愣愣的,就是听不懂。
"嗯。"
好久没问过唐美丽的情况了,杨宁馨也想知道她最近活得怎么样。
接通电话的是向春生,唐美丽居然没有守着电话机。
单位等级分明,唐美丽就是那声音柔软的客服妹子,专管接电话。
然而今天居然是向春生接的,这说明目前办公室只有他一个人。
"向姐夫啊,丽姐姐怎么不在?"
"宁馨啊,"向春生听出了杨宁馨的声音,喜气洋洋:"你丽姐姐刚刚从医院回来,我让她去休息了。"
"从医院回来?"
怎么听着向春生的声音一点也不焦急,反而很开心的感觉?她脑子里灵光一现:"咦,是不是丽姐姐有小宝宝了?"
向春生握着话筒有些发呆,话筒那边真的是个即将满十五岁的小姑娘吗?怎么这些事情她都懂?自己都还没来得及报喜,就给她猜中了。
"是的,她有两个月身孕了!"向春生有一种初为人父的喜悦:"医生说让她先回去好好休息两天,我才替她向领导请了假,刚刚送了她回家!"
"那你可得注意啦,以后要多多关心她,怀孕初期容易孕吐,要是孕吐得厉害就要去看看医生,别不当一回事,对了,还要补充叶酸,这对胎儿发育有好处。"
"叶酸是啥?"向春生懵懵懂懂,好像医生没说啊。
杨宁馨怔了怔,哑然失笑,这个时代可能还没这么多讲究,也不知道有没有叶酸呢。
"这个嘛……你要学了生物才明白,我也是跟着邱成才弄生物研究在那些书里看到的。"
"我们小县城肯定没有,上海有没有卖?能帮我们去找找吗?"向春生的声音变得很热烈:"要是有就麻烦你帮忙买回来,不管多少钱我都要买给美丽吃。"
"好好好,我去看看。"
杨宁馨笑眯眯的挂断了电话。
第四百二十一章
腊月二十七,杨宁馨没有去实验室,到上海街上兜了一圈。
她得给家里带礼物,特别是要去给唐美丽买补身子的药。
只可惜这个年头还真没有叶酸,跑了好几家大药房,售货员都摇头:"没听说过这个东西,小姑娘侬可以留下药品名字,下次我们采购进货的时候去看看。"
好几家都没有,大概就真没有了,杨宁馨只能转而求次,买了点钙片。
钙片也没有写孕妇专用,她有些担心,追着售货员问了很久:"孕妇吃,确定没问题吧?"
售货员白了她一眼:"没看到药瓶上边写着呢,适用于各种人群。"
哪有这么娇贵的孕妇,大家都是买了钙片就走,这小姑娘偏偏还问东问西的,好像他家卖的钙片有问题。
"好吧,我买几瓶。"
杨宁馨讪讪的笑,用前世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药品制剂,大约是不可能的,前世有孕妇专用的钙片,除了补钙,还有微量元素的吸收。这年头的钙片是大家都能吃,估计对孕妇并没什么副作用,主要是没有针对孕妇进行高标准的改进。
她本来还想买几瓶补铁的药片,可是又不敢下手,这个还得让医生去开比较合适,毕竟铁剂的补充和用量不是她一个非专业人士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买了钙片以后,她去了惠罗那边给唐美丽买了一件羽绒服。
羽绒服在这个年头还刚刚开始冒出来,惠罗百货是中国首批推行羽绒服的商场之一,就连广州都还没流行这种冬装——反正唐美丽进的货里并没有羽绒服款式,七浦路这边的服装店里都没有谁家卖羽绒服。
物以稀为贵,在大街小巷到处看不到羽绒服的时候,惠罗百货的羽绒服专场显得特别时髦,就如羊毛衫刚刚流行那会儿一样,价格卖得很高。
杨宁馨看中了一件长款羽绒服,这个配唐美丽高挑苗条的身材刚刚好,有三种颜色,黑色,黄色和大红。
想了想,杨宁馨挑了一件大红。
她本来想选那件黑色,黑色优雅含蓄而不夸张,可是在x县人的心里,黑色显得老气丧气,过新年谁都不会挑着黑色衣裳穿。
还是穿红色吧,过大年,喜庆。
零零碎碎买了一大堆东西,提了回学校,手上都勒出了一条红红的印子。但是想到家里人能分享到她成功的喜悦,心里头就甜丝丝的。
邱成才没有跟着去逛街,他带回家的东西早就有人准备好了,董熹瑜照例亲自动手,和长女林淑珍一起在街上转了大半天,给小女儿一家都买好了新年礼物,给两个外孙的压岁钱都给了邱成才,让他一并带回去。
儿女就是父母的牵挂,尽管林淑英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在董熹瑜眼里,依旧还只是一个孩子,她最担心的就是那颗遗失在乡间的明珠,她无时不刻希望小女儿能回到上海,像小时候那样依偎在她身边。
当邱成才和杨宁馨二十八日中午在任重书院门口见面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大包小包,肩膀上背着,手里提着,两手不空。
"你外婆真是挂念你妈妈。"
虽然说里边的东西不一定全是给林淑英的,可毕竟是因为她,董熹瑜才会准备这么多,为的就是女儿在婆家受重视,用物质条件给她撑腰。
杨宁馨还记得那时候的邱成才,端着麦乳精过来喂她的情景,在那个年代,麦乳精可是稀缺东西,乡下人哪里能喝得上,可是邱成才两兄弟却每天都能喝上一小杯,看得村里的孩子砸吧嘴流口水。
"嗯,我外婆真的很关心我妈妈。"邱成才叹了一口气:"她想接着爸爸妈妈来上海,可我爸爸说要退休以后才考虑,我妈也不能把我爸给甩了一个人过上海来,外婆心里总挂着这事情,总想着爸爸妈妈在她有生之年能来上海团聚。"
"唉,你爸爸妈妈也真是的,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就坚持窝在x县不想挪窝呢?你爸爸可以办个停薪留职,到上海来找工作啊,上海机会多得很,比如说……"
杨宁馨停了停,话到嘴边又停住了。
明年她打算依托上海电信开bp寻呼机专卖店,刚刚好少个稳当人呢,邱成才他爸邱兴国,一直是在供销社里上班,做惯生意了的,让他过来帮忙管理这家专卖店,可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可是自己怎么好开口呢?毕竟那是邱成才他爸,如果是自己的亲爹,那就好说了。
……亲爹也不一定好说,杨树生就算停薪留职,也会在家里帮着妈妈开饭店,哪有闲工夫跑到上海来帮她管这专卖店。
"小六,你的意思是让我爹来上海找工作?"邱成才考虑了一下:"他也想着要出来干活呢,可是找什么工作比较好?他就会做买卖,别的都不会干了。"
上次暑假回家,邱成才听他爸爸邱兴国抱怨,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又不能调到县城里去,到时候还不知道镇上的供销社会不会倒闭关门呢。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年代,那可是最好的一个单位,因为物资都是国家统一调配,私人做买卖的很少,基本是垄断企业。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思想观念更新,商店如雨后春笋,一家又一家的冒了出来,就连乡下都开始有人自己经营商店。
拿石灰把墙给刷白,摆上几个木头架子,商店就可以营业了——毕竟从村里跑到镇上去买点零碎东西,这也太难跑了,有些村子远的,起码得走十多里路呢。自家村口有个卖日杂商品的小铺子,多方便。
x县县城里的供销社总部还能维持一定的生意,毕竟大件物品,比如说电视机冰箱这些东西,私人没有那个经济实力能拿得下来,可是这些乡镇的供销社基本都是亏损,你卖茶米油盐,人家村子里开的小卖部也卖柴米油盐,犯不着跑这么远到镇上去买,除非是碰着赶集或者去镇上办事,顺道给带些东西回来。
邱兴国目前的身份是x县大塘镇供销社的经理,他脑袋瓜子很灵活,在七十年代的时候,把供销社经营得有声有色,正因为上边看中他的能力,他这才转了正,成了供销社的正式职工,后来还当上了经理。
可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供销社当年是人们眼里的金饭碗,现在已经成了泥饭碗,要不是县城总部的商店还能挣点钱,只怕是上交财政部分保着发工资的钱都不够。
邱兴国很担心,如果县城里出了个有钱人,开了另外一家跟东风商场差不多的商店,也是啥都卖,卖得比东风商场要便宜,那供销社就只能彻底歇菜了,说不定连工资都没法保证。
他是个灵活人,也想着要到外边闯一闯,可却被他爹邱福林给制止了:"国家好不容易培养了你,让你吃上了商品粮拿上了工资,你竟然想着要把社会主义给你的饭碗给砸了,这还算话吗?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骂娘,我们邱家没有这样的人!"
被邱福林骂了一通,邱兴国大半年没回过神来,只是私底下和林淑英抱怨,上次邱成才放假回家,邱兴国喝了点小酒有些醉意,免不得和已经是大人的儿子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远大理想:"都说外边好挣钱,要拿撮箕去铲钱,可你爹我只能呆在这里看着别人铲钱,自己使不上劲,真是愁死了。"
邱成才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爸爸,有能力没机会是一件无奈的事情。
"你说,我要是去外头闯,还能比村上那个李二狗挣得少?"
李二狗去了广东跟着人家在屠宰场干活,一个月能拿上六七十块钱的工钱,老板还包吃包住,邱兴国到现在每个月才四十七八块,他这么一比着,觉得自己真是不合算。
人家李二狗连字都认不全,就是一把蛮力气,他还在供销社干了十多年,记账什么的一遍溜,年轻的时候还得过供销系统内部比赛的口算能手哩。可现在,人家挣多少,他挣多少!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爸爸,你别想这么多了,你退休以后还有工资好拿,那个李二狗哪有什么退休工资啊,这么一比,不还是你占强?"
被邱成才安慰到,邱兴国点了点头:"你说的倒也是,以后我还有退休金呐。"
虽然口里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惆怅,自己说什么能力都比李二狗强,可挣钱却挣不过他,这世道可真是乱七八糟的。
"小六,你给我爸爸出个主意看看,他一直唠叨着想要出来挣钱,又舍不得供销社的退休工资,现在犹豫不决,你是学经济的,能不能给他估测一下形势,看看到底是出来干比较好,还是继续在单位上呆着?"
"我跟你说,这些国有的企业,过了十几年会不会被买断什么的,都不好说,能出来就赶紧出来,也别说不要工作了,办个停薪留职什么的,现在的工资交单位,还能保证退休以后还有钱领。"
"还有这样的操作?"邱成才眼睛一亮:"行,我回家和我爸说去。"
他爸爸最担心的是以后退休工资有没有,要是真有停薪留职这回事,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