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拿我们的做样片去展示?"
杨宁馨低头看了看那张合影, 心里尴尬得要命, 这种姿势这种造型, 竟然还能拿出去作为样片?
"有什么好处没有?"
"好处?"邱成才挠了挠脑袋:"她没有说, 就问我们能不能让他们照相馆多洗一张照片出来做样片。"
"那就算了, 咱们何必替他们去打广告?"杨宁馨果断拒绝了, 这是在白白的做好人好事啊, 自己的肖像权总得要有保障吧,比如说……金钱啥的, 再不济,免费让他们再拍几张照片也可以啊。
邱成才点了点头:"好, 那我就不管这事了。"
小六说的都对,她不想让别人把他们的照片挂出去, 那就不挂。
邱成才捧着那张照片, 心里头美滋滋的,这张照片照得真好, 照得特别的清楚, 不像原来那一张照片, 黑乎乎的两团猫在那里。
他要把这张照片放到他最重要的笔记本里夹着, 天天随身携带, 想看到她的时候就翻出照片来看一眼,好像她就在身边。
实验室里的任务日复一日,非常单调, 有她的照片陪伴,日子肯定会变得有趣起来。
或许是心有灵犀, 杨宁馨也是把照片夹在笔记本里,乳黄色的塑料壳里压着那张照片,若隐若现。
"宁馨,你这里头是什么?"
粗心大意的钱文文忽然有一天非常细心,竟然看到了杨宁馨的笔记本里装着一张卡片。她伸手敲了敲那个笔记本:"是明信片?"
杨宁馨摇了摇头:"照片。"
"我要看看,给我看看!"钱文文激动了起来:"谁的照片?你怎么夹在这里,鬼鬼祟祟的,肯定有些不正常!"
杨宁馨大大方方的把照片拿了出来:"照片上的人你都认识。"
"都认识?不就是你和邱成才两个人吗?说得好像有不少人似的!"钱文文看了看照片,啧啧称赞:"哎呀呀,你们俩这表情可真是好,姿势也摆得好!"
"这算好?"杨宁馨真是服气了,果然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
"我真不是违心的在吹捧,你们这张照片真的照得不错!"钱文文拿着照片又看了两眼,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来:"你得把这照片收好一些,免得被有些人看见了,你还没入团呢,小心有人拿了这个做文章。"
钱文文是班上的团支书,对这些事情比较敏感,全班只有杨宁馨一个人没有加入共青团,她觉得把杨宁馨发展为共青团员是她的使命。
这个年代的大学没有明文规定不能谈恋爱,但是如果想要加入中国共产dang,那必然是不能谈恋爱的,至少明面上不能让人发现。
入党名额极其少,大家为了争夺这一个指标,免不得有各种争斗,暗地里的检举揭发不是没有,不少人甚至为了一个能去业余党校听党课的机会,向老师打小报告,曾看到某某和某某在校园里散步,两人之间的距离没有超过一尺。
大学里基本没有入团这码事,毕竟大家都这个年纪了,该入团的都入了,像杨宁馨这样的情况特别少,钱文文套用了入党的艰难,觉得杨宁馨最好是与邱成才保持距离,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举报。
当然,别有用心的人,指的就是宿舍里杜小娇和徐菁菁。
开学一个多月了,宿舍里的气氛表面上有所缓解,杜小娇和徐菁菁说话没那么尖锐,可能是现实教她们做人,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她们都没有优越感,唯一可以拿出来秀一秀的是本地人身份。
然而杨宁馨她们却对她们这个身份不屑一顾。
杜小娇和徐菁菁是上海人不假,可上海人又不能给她们带来什么好处,上海姑娘不会邀请她们去家里做客,甚至连上街帮她们带点东西都不可能,那上海人对她们来说,跟外地人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既然上海人不稀罕和她们做朋友,她们也没有想要努力巴结上海人的想法,宿舍里上海人和外地人各自为政,谁也不理睬谁,倒是过得风平浪静,这让夹在中间的卢娟丽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她负责国庆联欢晚会的节目报送工作,和班上的同学熟悉度猛增,而且在宿舍里可以公开与杨宁馨她们说话,还能借督促杨宁馨练习吉他的机会,表达了自己对杨宁馨的敬佩,并且向她拜了师。
虽然杜小娇和徐菁菁都不乐意她这样做,可她有充足的理由,也不用提心吊胆会被她们两人指责,卢娟丽觉得自己的生活明快了不少,平常走起路来脚下带风,和杨宁馨她们的交往也越来越多了。
"杨宁馨,你的信!"
宣传委员拿了好几封信朝杨宁馨走了过来:"你可真是朋友多啊,今天又有三封!"
杨宁馨有些头疼。
自从那次在联欢晚会上露了脸,国庆以后,不少写着内详的信就飞到了她的手里。
大部分都是经济学院高年级的男生写过来的,首先肯定她的吉他技术很不错,弹奏出来的曲子扣人心弦,深深的吸引了他们,接下来就是表达他们的爱慕之情,有如长江之谁滔滔不绝。
这种信件杨宁馨收得手软,不免有些感叹,大学里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只要出现了一个目标,就有一群男生想要上前哄抢。
"杨宁馨,最近你的信有一点多啊。"宣传委员冲她挤了挤眼,一副"我全明白"的神色,杨宁馨接过那几封信,耸了耸肩膀:"是的哪,我朋友实在太多了。"
从别人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大家估计都在朝那方面想,可是杨宁馨却没有任何想法。
第一,她年纪还小,第二,先来后到,她的心里好像只容得下那一个人。
联欢晚会除了给杨宁馨带来了很多热情洋溢的信件,还可她真真实实带来了实惠,她的服装摊位更出名了,前来买男装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大部分人在围着杨宁馨转了又转以后,还是会买上一两件衣裳走人。
"宁馨,这个联欢晚会好像是给咱们的服装摊位拉生意的啊。"
钱文文乐呵呵的数钱:"你瞧瞧,今天中午就卖了四件男装了,以前可是一两件都难卖。"
温玉茹抿着嘴笑:"那还不是得宁馨会做生意?帮我们进货的人也真是有眼光,衣裳都很时尚,每一件都是受欢迎的款式。"
杨宁馨点了点头:"回家我得好好感谢她。"
唐美丽悟性真的很高,自己向她推荐了一些时装杂志,仅仅通过对杂志的研究,她就能准确的把握住时代潮流,这已经是有做服装生意的天赋了。
然而,杨宁馨不知道的是,唐美丽这时候已经准备和刘玲玲分开单干了。
"美丽,咱们自己单独开店吧。"
向春生不止一次向唐美丽提出过建议:"我觉得刘婶儿不是个做大事的人。"
唐美丽看着生意不错,想要把玲丽服装店扩大经营,她不满足于只做一间铺面,想要租下旁边两间,把三间合并到一起,敞敞亮亮的开一间大的时装店。
她去打听了下旁边两间铺面租金,这时候x县做生意的多了,租金也张了起来,每个月要三十块一间,三个门面就得□□十块。刘玲玲觉得租金贵了,衣裳进得多,到时候资金有积压,卖不出去就亏本,还不如一间小小的店面,每天平均下来能挣二十赖块,那也就差不多了。
二十来块,两人平分就有十多块,一个月三四百,还不够花么!
唐美丽最开始和刘玲玲的感觉差不多,可随着在县城里呆得久了,她的思想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加上杨宁馨推荐她看了不少时装杂志,对于卖衣裳有了自己的见地,在向春生的鼓励下,也想着要拼一拼,跳出一个小小时装店的框架,把事情做大一点点。
只是她也有一个不利条件,她和向春生都在上班,不可能全心全意的开店,所以必须找一个能合拍的合作人,两人一起合资,她负责进货,另外一个负责销售。
"美丽,我姐姐……你要是信得过,你们就一起开店吧。"
向春生想起了她的二姐向小华,她和男人一直在外边打点零工,去年到广东的厂里做事,夫妻俩省吃俭用的,也攒下了好几百块,不如把这钱拿出来和唐美丽一起合作搏一搏,要是服装店能在x县做出名气来,不说日进斗金,那也收益可观了。
唐美丽思考了许久,最后同意了向春生的提议,她和刘玲玲拆了股份,彻底从玲丽服装店退了出来,刘玲玲退了三百块钱本钱给她,十月份的收益也分了一半,加上这大半年里头挣到的钱,唐美丽也有了小两千块,算是x县的有钱人了。
向小华是个聪明人,又有闯劲。又不想一直在外边给老板打工,听弟弟这么一说,毅然从广东回来,把家里积攒的六七百块都拿了出来,又在向春生这里借了几百凑上一千,准备和唐美丽一起开店。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杨宁馨并不知道唐美丽和刘玲玲拆了伙,唐美丽也没说,只是照旧按着杨宁馨的要求在进货的时候顺便给她也捎上一批货,直接从广东发到了上海,每次杨宁馨去火车站提货的时候,不免感叹唐美丽还真是个实在人,而且觉得她的审美眼光越来越好,看起来玲丽服装店应该生意兴隆。
唐美丽进货进得好,杨宁馨的销路自然也不错,到上海念书的头一个学期里,差不多平均一个月就能挣出四五百来块钱,到了期末的时候,她已经成了腰缠"千贯"的小富姐。
元旦那几天假期,班上的同学都出去到周边旅游,温玉茹也盛情邀请她和钱文文去杭州玩耍,杨宁馨拒绝了:"玉茹,我要尽力挣钱,挣到有足够多的钱在七浦路租好门面再去你们杭州溜达。"
大杭州一直在那里,不会跑,但是少出一天摊就少一天的钱,特别是元旦,正是好挣钱的时候,绝对不能放过这些好机会。
钱文文对杨宁馨的决定从来都是拥护,这个学期她跟着杨宁馨做生意也挣了六七百块钱,正是开心的时候,听到杨宁馨说假期要去七浦路卖衣裳,也连忙点头:"玉茹,下回再去你们杭州吧,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应该更好玩!"
两个人干劲足,一天也没歇着,从年尾摆摊到年头——十二月三十一号出了摊,元旦也没有放松,继续扛着编织袋和衣架朝七浦路奔。
她们的辛苦倒也没白费,元旦的生意好得很,几乎是平常的两倍还有多,钱文文数钱数到手抽筋,开心得很:"小六,咱们可没有来错,就该趁着元旦出来摆摊挣钱。"
杨宁馨也很开心,因为今天她终于完成了立足上海滩的第一步。
她一直想要租一个铺面,这几个月里一直在观望着七浦路那些招租的店子,口袋里没钱的时候不敢问,从上一个月开始,她就有底气去问租赁价格,经过多方比较挑选,她终于锁定了一个目标。
这间店铺坐落在前世七浦服装大市场的地址上,房东是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她住在静安寺,儿女都在国外,家里挺有钱的,在七浦路这边有四个门面出租,杨宁馨看中的只是其中的一个。
房东姓蒋,老伴过世一年多了,她平常没事情做就爱拄着拐棍来七浦路这边转转打发时间。
"这地方人多,热闹,转一圈回去,就可以吃午饭了,一天过了一半。"
蒋婆婆提起热闹的七浦路,总是眉开眼笑。
杨宁馨在七浦路打听铺面的时候正好遇到了蒋婆婆,蒋婆婆正拄着拐棍和别人聊天,说起自家一间铺面本来租了半年,那店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忽然就关门走了人:"派人送了个钥匙过来,阿拉还伐晓得是介末子事情……"
蒋婆婆提起先前那个店主就觉得很生气:"这人没一点道德的,阿拉和他说好是半年起租的,四个月就走了,还只给了阿拉三个月的租金,都伐晓得他去了哪里,想把那一个月租金讨回来都寻不到人!"
旁人听着蒋婆婆唠唠叨叨的诉苦,都在附和着他:"真是太不道义了,欺负一个阿婆不方便去寻他?"
一个月租金三百来块钱,蒋婆婆不可能为了这三百多块钱四处去寻那人——主要是不晓得那人住在哪里,她一个七十多岁的婆婆没有帮手,到哪里去找呢?只能自己咽下这口气,吃亏吃定了。
杨宁馨在旁边听着大家这么说,心里一亮:"阿婆,你别难过了,你这铺面租给我吧,我可以长租的。"
蒋婆婆看了看杨宁馨,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面前这个小姑娘竟然要长租她的铺面?她怕是不知道这里的租金有多贵吧。
"小姑娘,阿拉这铺面一个月要三百块的租金哩。"蒋婆婆想了想,又加上一句:"还得放两百块的押金,这水电费什么的,阿拉得提前给收了。"
万一像先前那个店主一样,一个月租金没付,水电费也没清,她到哪里找人去?
"没问题,阿婆,我可以放押金,还能一次先给你交半年的租金,但是您也得遵守合同,不能中途反悔要我搬离,合同是双方都要遵守的。"
蒋婆婆听说可以提前交半年的租金,眉开眼笑:"好好好,只要小姑娘侬想要长租,那阿拉就写合同。"
杨宁馨之所以先扔半年租金,主要是想趁热打铁促使蒋婆婆早些做决定,像七浦路这里的铺面真的是紧俏,只要蒋婆婆贴出门面招租的条件,过上一两天肯定有不少人来打听租金价格,今天趁着她还没时间去写招租,自己先下手为强。
租金嘛,只会越来越贵的,先扔一年给她,写好合同,就不怕她半路涨价。
蒋婆婆是个实在人,听着杨宁馨说得爽快,当场就拍了板:"小姑娘,那咱们就这样说定了啊。"
"婆婆,你这不是有两个铺面吗?我想比比看哪个更好。"
杨宁馨原本是看中了蒋婆婆另外一个门面,一直没找到主人,今天正好碰上,没想到租她另外一个门面的店主跑路,忽然就多了一个选择。
蒋婆婆也是在心烦的时候,她四个门面里有一个到期,店主没有续租,空着那铺面有一个月没人做生意,贴了一张招租的条子出去,虽然有人来问,可不知为什么,和她谈过几次都没有下文。
老人家对于钱这事情执念很重,本来每个月都在进钱的,忽然间就少了一笔收益,心里不免有些发慌,只想早早的把铺面租出去,现在听着杨宁馨说要租,当然就一口答应下来。
"你看看吧,两个铺面大小都差不多的,全是三百块一个月,你想租哪一个就是哪一个了。"
蒋婆婆这两间门面位置不算特别好,可也不差,大小都差不多,前边这两家店主眼光不咋样,进的货档次比较低,主要靠走量,然而款式不好走不动,所以生意都不是特别好,两个人熬了几个月,觉得租铺面还是成本高,所以都撒了手。
第一个离开的店主因为在续租的事情上和蒋婆婆发生了一点龃龉,心里头老大不高兴,只要是知道有谁和蒋婆婆联系租店铺就暗地里去说蒋婆婆的坏话,房东挑剔,还喜欢中间提价,借着上海本地人来打压外地人……这七浦路上的铺面租金本来就算有点高,那些人听着那店主这样说,心里都多了些顾虑,不免要先去别的地方考察了再说。
这么拖了下来,蒋婆婆的店子一个多月都没有人确定租赁,这让她心里很着急,今天杨宁馨一开口,她心里头很高兴:"侬看看,看看。"
两个铺面挨在一起,每一间大概都是二十多个平方,中规中矩,不是特别大,可也不算小,和别的店铺一样,高度比较足,都隔出了一个小小的阁板间,等于有一层半,上边办层是睡觉休息的地方。
如果能把这两间都租下来……杨宁馨心里默默合计了下,两间全租下来,打通中间这一堵墙,做一个宽敞的大店面,这样看起来会气派一些,可能更加能吸引顾客。
"婆婆,如果我把两间都租下来,能不能少点租金?"
听杨宁馨说要把两间都租下来,蒋婆婆眉开眼笑:"侬想要两间啊?"
"是啊,两间全租下来,多少钱一间?"
"每间都是要三百啦,你去七浦路看看,大家都是这么多钱租的,少不得的。"蒋婆婆摆了摆手:"侬要是现在不够半年租金,先交几个月也可以的。"
杨宁馨默默的算了下,两间就是六百块一个月,如果交三个月,就是一千八,再加上四百块的水电费押金,就得两千,这个钱虽然多,可她这个学期挣了一千三四,和钱文文凑一凑,应该没问题,主要是短了进货的钱。
有了店铺,就不比她和钱文文的小打小闹,至少一次要进货三千块以上,而且要能迅速卖掉这些货争取流动资金,这才能保证店铺的周转。三千块,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大笔钱,她不能确定家里能不能拿得出来,也不能确定廖小梅会不会把她这些年的积蓄都拿出来给她来投资店铺。
可是,她的内心深处却在执着的想要开着家服装店。
按着她对七浦路商店的观察评估,两间店铺每天差不多能卖三百件衣裳,按走量批发的价格卖,一件衣裳挣五毛,一天就能挣一百五十块,一个月就能有四五千,收益十分可观。
这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想要挣钱就得冒风险。
杨宁馨看了看两个打开的门面,又看了看满眼期待的蒋婆婆,笑着点头:"行,婆婆,我们可以签合同。"
钱文文一直跟她一起合作愉快,如果她觉得投资过大不敢来,那她只能向她借钱——亲兄弟明算账,好朋友更是要算得清楚,不能白借给她,给她一定的利息,钱文文应该会答应的。
蒋婆婆看杨宁馨答应得这样干脆,笑得眉毛眼睛都挤在了一堆:"这小姑娘真是爽快,要得要得,赶紧的找人写合同,这钱嘛,你在半个月里头给我,阿拉一手交钱一手交钥匙。"
反正租金从写合同的时候开始计算,只要在半个月里交了就无所谓。
第三百三十四章
"宁馨,这开店的预备资金……太多了吧?"
钱文文的声音里有一丝犹豫,她万万没想到杨宁馨到七浦路转一圈回来竟然有这样的大动作,听说光店铺租金和押金就要一千八百多,还不包括进货的钱,进货至少需要三千多块,她张大了嘴巴望着杨宁馨:"真要这么多吗?"
"真的要,而且是至少。"
杨宁馨给她来了个大数据分析。
现在她们俩在七浦路上小打小闹的摆摊,一天能卖三四十件,有时候能卖出五十来件,放到走量的店铺来说,这个数目至少要翻两倍以上,两家店一天至少就能卖出三百件衣裳,按着唐美丽一周去广东那边一回,一次要进货两千左右,这还是她按着一块五一件的价格来计算,现在广东那边人工开始涨价,衣裳进货的价格也渐渐的贵了,两块甚至两块以上的衣裳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说三千块是最低的投资款。
"这么多……"钱文文垮了一张脸,如果她想和杨宁馨合作,就算是她出三分之一的股份,至少也要出一千七八,可她真没这么多钱。
"宁馨,我去问问我爸爸妈妈,看看她们愿不愿意拿钱给我。"
"行,不着急的,你去问吧。"
她还得打电话回去问问廖小梅呢。
"小梅,宁馨打电话过来了。"杨树生奔到了梅梅饭店,喜气洋洋的告诉廖小梅:"她说过一小时再打电话,让你去我们单位办公室等着。"
在这个手机还没流行的时代,打电话也是很稀奇的一件事情,杨宁馨打电话回家,只能打到杨树生的单位办公室里,让办公室的小姐姐去找她爹。
和家里人约定好,每个周五下午打电话回家,每次到了周五,杨树生一家就在木材公司的办公室外边等电话,听到"叮铃铃"的电话铃声,一家人都把耳朵支了起来,听着里边的小姑娘接电话:"你好,啊,要找xxx?好的,我给您去找……"
小姑娘走出来看到走廊外边站着的杨树生一家,笑嘻嘻的喊:"杨主任,您女儿打电话回来了。"
每次听到她这句话,一家人就像是听到了世间最美妙的声音,脸上全都乐开了花。
王月芽推着杨国平的轮椅,杨树生和廖小梅跟在轮椅后边朝办公室里走,心里充满了一种幸福感。
杨宁馨打电话回家,杨国平必然是第一个接电话的,和杨宁馨唠唠叨叨的说上一阵,不外乎是看看饭菜好不好吃,胖了没有,王月芽在旁边催她:"帮小六节约点电话费啦,快些把话筒给别人!"
然而,当王月芽接过电话时,也免不了唠叨,而且是把杨国平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问东问西,生怕杨宁馨在上海过得不习惯:"小六你别怕花钱,要吃好一点,长胖一点,知道不?千万别饿着自己。"
杨国平在一边不满意的嘟囔:"还说我啰嗦,你也不是一样……"
杨树生和杨宁馨说的大部分是关于她的学习:"要好好学习,不能落后啊,不能给咱们县城丢脸。"
杨宁馨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杨树生把她看做了x县的代表,如果她考试成绩不好就是给x县丢脸了——她有这么大的面子吗,竟然能代表整个x县。
而廖小梅和杨宁馨的通话则主要是谈关于饭店经营的问题。
杨宁馨就是梅梅饭店的市场顾问和营销经理。
廖小梅的两家饭店生意都挺红火,杨宁馨经常鼓励她要她扩大经营:"咱们x县以后肯定会出现很多的大饭店,生日喜庆什么的,总得要有个撑得起大场面的地方,您看着什么地方合适就赶紧租下来,改改铺面,扩大经营,另外还要招聘好的厨师,要有拿手菜。"
饭店开大了就不能小打小闹,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光是那些什么饺子包子拌面炒饭的已经不能适应打饭店的格局——大饭店和小小的饮食店不同,要有自己的招牌菜,要能吸引顾客在饭店里一口气订下几十桌的酒席。
廖小梅听着女儿给她提的建议,心里也觉得不错,正好上次回去听着说娘家两个弟弟想从广东那边回来,到家里找点事情做,于是寻思着能不能也让他们跟着来发点财。
廖小梅两个弟弟,一个叫廖小军,一个叫廖小强,两个人都很实在,做事情肯出力,不是偷懒的主儿,上次过年回去的时候,廖小梅她爹娘就在提这事儿,要廖小梅帮忙给看看,城里有什么稳当事情好做。
"我们也不想着让树生去跑关系,你给看看有什么厂里招人的,或者是铺子里要端盘子洗碗的,给弄着去做做。"
廖小梅心里头知道,爹娘可能是埋怨她开了分店没喊上自己两个弟弟弟媳,可她那店子小,开分店的时候弟弟弟媳都还在广东,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联系方式,这才就近回胡湾村那边找的人。
要是那阵子弟弟弟媳在家,她还用得着喊外人吗?
"我试试看呗。"
尽管明白爹娘的意思,可廖小梅也不好把店里头帮忙的几个人给弄走,然后喊了弟弟弟媳过来,人家杨二妮秋花嫂子她们做得好好的,自己怎么好意思开口让她们走?
回到县城左看右看,只能找了杨土生帮忙,让廖小军和廖小强到了他的工程队里做点小工,一边做事一边学,刘玲玲和唐美丽拆了伙,服装店少个人手——唐美丽不合伙了,没人进货,刘玲玲只能自己去,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只能请人干活。
本来刘玲玲打算让自己娘家嫂子过来帮忙,只是她娘家事情多,哥哥出门打工了,家里全靠着嫂子一个人,田里地里的事情,还得要供养公婆,刘玲玲好说歹说她就是不肯出门:"你晓得我哩,又不会说话,店子里头来几个人都扯不清。"
没法子,刘玲玲只能怏怏不乐回了x县,和廖小梅一诉苦,廖小梅觉得是个好几回,赶紧推荐了自家嫂子。
"我弟媳妇可是一把好手,伶牙俐齿的,最好给你看店。"
廖小梅寻思着廖小军家里三个男娃娃,要用钱的地方多,弟媳柳翠要是能来城里寻点事情做,贴补家用,这也挺不错,至于家里头,还有廖小强的媳妇左芬芳在,事事能有个照应。
没想到柳翠进了县城帮着刘玲玲站柜台,却把廖小强一家得罪了,听廖小梅老娘说,左芬芳在家里一直唠唠叨叨的在说着廖小梅的不是:"总说你和柳翠关系好,不管他们家的事情!小梅哇,要是还有啥事也给他寻一个,家里这几亩地,我和你爹还能扒拉动哩。"
廖小梅听了生气,自己不过是想带活一下两个弟弟家,看着廖小军负担比廖小强重,而且柳翠做事比左芬芳强,这才举荐了廖小军媳妇,怎么廖小强媳妇又闹腾上了呢?也不想想她男人的事情也是自己帮忙给找的。
正在头疼,后来听着杨宁馨说让她留意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面,她可以扩大经营,廖小梅长了个心眼,经常在x县的街头到处溜达,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早些日子还刚刚寻到了一处地方,新建的大楼,有七层高,外边是临街的一排门面,其中有四间是相通的,里边还有一个像仓库一样的房间,完全可以像杨宁馨说的那样,弄出一个啥大厅来。
廖小梅心里头合计着,要是自己把这地方弄到手了,只要做对了路子,一定生意会好,而且弄个这么大场面的铺子也要请不少人,到时候把弟弟弟媳妇进来,家里人比外人要放心一些,廖小强和左芬芳也不会埋怨自己只会顾着廖小军一家了。
看中了场面以后,一直在想着要和杨宁馨说说这事情,可她没有上海的电话号码,只能等着她打电话过来,一直在扳着手指头算周五快些到,没想到周四的时候杨宁馨竟然提前打电话回家了。
一拿起电话,廖小梅就喜气洋洋的向杨宁馨报喜:"小六,我总算在县城找到一家合适的地方了!"
杨宁馨愣了愣:"妈妈,你找到什么地方啦?"
"你不是一直在让我扩大经营吗?我这几个月一直在转地方呢,总算在早几天寻到了!"廖小梅做了这么些年生意,现在对挣钱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一说到做生意就高兴得很,侃侃而谈:"这地方在人民路上头,听说是要做啥宾馆哩,好像是比招待所要高级一点点的地方,起了七层楼,你三叔说站到最上边一层,x县啥角落都能看得到!"
"人民路那里啊?可是个好地方!"
人民路是县政府那边,如果在那边开酒店,不说生日喜庆这些,只要弄到县里的招待任务就能赚得盆满钵满,那可真是个黄金宝地!
只不过……想要到那边开店,应该要大本钱投资吧?杨宁馨心里头合计了一下,x县虽然说租金什么的比不上上海这边,可是廖小梅想要投资开大酒店,那至少也得好几千以上。
不知道家里的家底到底有多少,能不能还有些余钱凑出来呢?杨宁馨觉得有些烦恼,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开口问启动资金的事情。